背景: 阅读新闻

耿宝昌先生谈“明代御窑瓷器与故宫传世器”系列对比展






[日期:2015-06-05] 来源:微故宫  作者:佚名 [字体: ]

 

著名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开幕了!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展览的台前幕后,我们特意对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先生和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陈列部主任肖鹏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并将专访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观众。

    为什么做这个对比展

    耿宝昌先生说,过去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尚未发掘时,我们在陶瓷研究方面尚有缺失;近年来随着御窑厂遗址不断地发掘,出现了很多为皇室烧造瓷器的残器,与皇室使用的完整器物相比较,有许多是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都未曾见到过的。此次故宫博物院与江西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联手,从故宫的藏品和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遗物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置于同一现场,希望能为陶瓷研究学者、广大观众和关心中国陶瓷艺术的人提供一次绝佳的鉴赏机会。

    完整器与修复件的对比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很震撼的,其意义甚至要超越单纯的完整器。正如江建新先生所言,同类器物在造型、釉色、画工等细节上的优劣差异,只有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才能更为清晰地展现出来。此外,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瓷器大多是流传有绪的,部分征集器物可能难以断代,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遗物因为有绝对地层可考,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都比较明确,可以说给了参观者一个标尺。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先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陈列部主任肖鹏先生

    值得重点关注的展品

    一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件永乐时期的青花海水纹双耳三足炉。乍一看并不起眼,但它们反映了15世纪官窑高超的成型工艺。因为那个大香炉很大很沉,特别是三个足,如果完全用实心的瓷土制作的话,烧制的时候很容易开裂;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每一个足上都有一个隐蔽的洞,烧的时候气体能从洞里逸出,避免炸裂。口沿和双耳也是空心的,否则烧制时可能会垮塌。修复时看到内部结构细节才知道它的成型工艺有多高超,只看完整器很难看出端倪。

    还有一件宣德时期的斗彩盘,这是中国最早的斗彩瓷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萨迦寺发现过一个斗彩碗,发现者认为是宣德时期的器物,但当时人们认识还不到位,多认为这件东西有问题。1988年在御窑厂遗址发现了两片与这个碗纹饰一模一样的瓷片,带有“宣德年制”的款,且位于宣德时代的地层。这就证实了萨迦寺那个碗没有问题,说明中国的斗彩瓷器从宣德时便开始烧制了。所以说这是一件改写中国陶瓷史的器物。

    本次展览展出的11件蟋蟀罐应该是最有故事的了。我们原本只知道宣德皇帝有“蟋蟀皇帝”的称号,甚至《聊斋志异•促织》也提到“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但并无任何实物证据。1993年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发掘出一批碎瓷片,经拼合修复后均为蟋蟀罐,且有五爪龙纹纹样,可以确定为宣德皇帝的御用之器。这批实物资料的出土,与文献资料相印证,让宣德皇帝的形象变得更为鲜活丰满。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