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井陉窑窑址的发现






[日期:2015-08-3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一次突降的文物复查,一个偶然的派遣机会,一次意外的相识和谈话,让一座沉睡千年的古窑从厚重的大地中醒来。它任性而又慷慨,将它成长和发展里的历史,完整而又毫无保留的呈现在大众面前,这就是井陉窑。

井陉窑遗址

      井陉窑的发现和挖掘,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10月,应国家文物局要求,河北省文物局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补查。因为河北上报的材料,10000多处文物遗址古建等,被否决了一半多,于是便开展了补查工作。
      井陉窑的发现,可以称为“天赐的发现”。井陉县的第一站恰巧便是井陉城关(即井陉窑址首处发现地)。当时其实并不是奔着陶瓷和窑址去的,就是对地上的地下的文物进行复查。补查工作小队正好住在了一个新建的电影院大放映厅后楼,为了打实地基,电影院对地下进行了超深度的地槽挖掘,挖掘出来许多瓷器碎片、窑具和垫饼等古窑址遗物。经工作组详细的勘察,井陉窑第一处窑场——东关窑址便被“偶然”的发现了。

井陉窑遗址出土刻花盘模

       随着东关窑址挖掘的深入,发现了连续烧造近八百年的窑址遗迹,瓷器窑址碎片可以追溯到隋唐。

      在对井陉窑进行了一次主动挖掘,五次抢救性挖掘后,大约160平方公里的井陉窑址展现在了大众面前。井陉窑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较为独特的窑址的典型。窑址上发掘出的一个作坊,是历经隋、唐、五代、宋、金七百年间未移动过位置而连续生产,甚至还发现了作坊与窑炉一一连续对应大规模组合生产的情况,这在全国窑址考古史上都是罕见的。2000年,井陉窑戳印点彩戳模的出土,更是我国古陶技法的新发现,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井陉窑的研究成为世纪之交古陶瓷界的盛事。

井陉窑白釉花口碗

宋井陉窑白釉印花枕

      因此,井陉窑一经发掘,时隔不久便被陶瓷大家耿宝昌举为河北四大名窑之一,与定窑、邢窑、磁州窑处同等地位,打破了“土定窑”“定西窑”等失准的定位和模糊概念。而且,经考古和地层研究发现,井陉窑始于隋代,并且烧造技艺业已成熟。唐、五代时期,得到了发展与强盛。宋代发展较缓,曾落后于邢定窑口,但在金代达到了顶峰。整个金代所占据的北半个中国,在《金史•地理志》中记载,只有井陉窑出产瓷器,光芒远超过其他窑口。元、 明、清、民国发展虽大不如前,但井陉窑窑火一直未息。持续持久的烧造,大大超过了千载之久。
      虽然,井陉窑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井陉窑的古窑址却是非常不容易被发现的。首先井陉窑与邢窑定窑磁州窑不同的是,它完全处于太行山的深山里。井陉县本身就是一个山区县,井陉窑又分布在县的中部和北部,属于一个比较蔽塞的山区环境。其次井陉窑的存在的形态特殊,属地层和地上建筑双覆盖式窑址。定窑,号称有13座小山一样的瓷片堆,所以在建国以前(上世纪30年代) 就被陶瓷泰斗叶麟趾发现。磁州窑和邢窑情况也类似。而井陉窑不仅处在山区里头,而且还被黄土掩埋,并且土的地上覆盖有密集的建筑。具体来说,就是有些古窑口停烧后,窑工就地建房,就形成村落,这种地上地下覆盖形式就叫做双覆盖型窑址。而且,即便有其他窑口在连续生产,但是也被人们误认为是明清以后的窑址。而近现代的井陉陶瓷窑场,也已迁移到老窑址的外头去建场了,使得井陉窑更难被发现。如果不是这次偶然的机会,井陉窑或仍将长眠地下,世人仍不能窥探到它的传奇。

(编辑: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