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我国的早期研究机构——史语所






[日期:2015-11-17]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创建于1928年。

傅斯年(左二)与陈寅恪( 左三)等史语所人员在北平北海静心斋留影

      20世纪初,与考古相关的活动主要由外国学者控制,在中国境内进行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和发掘,促进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命傅斯年等三人负责筹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同年于广州成立,傅斯年任所长。次年迁北平(今北京),所址在北海静心斋。1936年迁至南京鸡鸣寺。

史语所成立时聘请的研究员名单

      该所集中了当时一批著名学者,如陈寅恪、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李济、董作宾等,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学派治学精神,一方面汲取了包括西方近代新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研究方法,在历史、语言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著贡献。
      在成立之初,史语所的学术架构不断调整,从最初设立史料、汉语、文籍考订等八个组,到1929年整合为三个组———历史组、语言组和考古组。傅斯年主张历史、语言的研究要运用新材料,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他认为近代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应当用自然科学提供的一切方法、手段来整理现存的所有史料;唯有发现和扩充史料,直接研究史料的工作才具有学术意义。

      1931年春,城子崖遗址发掘前的李济(左二)、董作宾(左一)、梁思永(右一)、傅斯年(右二)。

      1931年春,殷墟第四次发掘考古成员董作宾、郭宝钧、李济、梁思永、周学英、王湘、吴金鼎、刘屿霞、李光宇(由右至左)在袁家花园垂钓亭合影。

1935年史语所考古组组长李济与其他成员在安阳时留影

      史语所的学术代表的是中华国学学术研究最精深的领域之一,历史组、语言组且不说,单说考古组,这里面的学术辉煌,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新中国成立之前,史语所是我国从事考古发掘工作最多的机构,主持发掘众多著名的考古遗址,如安阳殷墟、龙山城子崖、安阳后岗等,为中国考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48年,史语所迁往台湾。经历80多年的风雨洗礼,其历史成就举世瞩目,现在依然是台湾最具权威的学术机构。
      其重要出版物《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年创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至1949年共出版二十一本(每本四分册)。此外,还有《专刊》、《单刊》、《集刊外编》、《史料丛刊》、《田野考古报告》、《人类学集刊》、《中国人类学报告》等。回望史语所80多年风雨历程,让人们看到真正的学术精神是如何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