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图解紫砂壶的组成部分






[日期:2016-01-04]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紫砂壶造型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基本构成都是差不多的,一般都是以壶身为造型主体,壶嘴、壶把则以壶身为轴线左右对称展开,壶底作为整把壶的基座,壶盖、壶钮则是整把壶的亮点所在。
      “壶身”又称“身筒”,是一把壶的主体部分。作为泡茶的实用器具来说,壶身是最重要的“容器”部分。壶身按照线条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圆器、方器和花器三种。虽然分类是这么说,但是在紫砂壶上没有完全的方也没有完全的圆,讲究的是“方非一式,圆非一相”,要曲直交融,否则线条就会显得呆板或者没有力度。

圆器

方器

筋纹器

      “壶盖”好似紫砂壶的“门”,这里是茶叶的“进出口”。壶盖大致可分为压盖、嵌盖和截盖三种。压盖也叫“天压地”,是最常见的壶盖。嵌盖的特点是工艺比其他两种壶盖要复杂一点,但也更加紧密,一般嵌盖都可以做到严丝合缝,没有松动的现象。截盖在线条感强的紫砂壶上表现的比较明显,比如传统的西施就是典型的截盖,壶盖线条是整个壶身线条的一部分。

压盖

嵌盖

截盖

      壶盖上端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壶钮”,这一点往往是一把壶的点睛之笔。常见的壶钮造型包括圆钮、桥钮、兽钮等等。

圆钮

桥钮

兽钮

      “壶嘴”又称为“流”,顾名思义,这里是茶汤流出的通道。一把设计完美的壶,“流”这一重要构成部分往往是整把壶的动感所在。按照不同造型,有直流、一弯流、二弯流、三弯流等等。直嘴因为短而直,它的出水就相对更有力度,更容易做到三尺飞泻而不散。一弯嘴整体就是一段小弧线,二弯嘴则在这个基础山多出一个弧度,三弯嘴就再加一个。其中三弯嘴给人的感觉相对最为优雅,而一弯嘴、二弯嘴则更凸显出朴拙之气。

直流

一弯流

二湾流

三湾流

      视线从外观转入壶内,不同的壶,壶嘴与壶身的交接处的“出水孔”又有不同。明代紫砂壶多为“独孔”,清代中期以后出现“三孔”、“七孔”、“九孔”等网孔紫砂壶,后来又有“球孔”造型的“出水孔”。出水孔的造型、数目的多少回影响出水的速度和流畅程度,这是选购紫砂壶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重点之一。

独孔

网孔

球孔

      “壶把”是方便我们泡茶的时候拿起紫砂壶的重要装备,同时又与壶嘴相互辉映。壶把按照本身的形式来分,有端把、横把和提梁三种。端把也叫做“圈把”,是最常见的壶把式样,而它又分为正把、倒把,我们经常听说的“倒把西施”就是倒把的典型了。横把是指从壶身侧面安置的把,很像以前煎重要的罐子。而提梁是在壶身上方架起,为壶的造型圈出了一个虚的空间,因此给人感觉更加开阔挺拔而有气势。

正把(上大下小)

倒把(下大上小)

横把

提梁把

      “壶底”是一把壶的“基座”,一把壶是否具有稳定、平静的品质,与壶底的关系非常大。按照造型差异可分为加底(足圈)、一捺底、钉足底。垫底一般也可以称为圈足,因为它是由壶底另加上一道泥圈组成,这种底可以拔高壶身,给人感觉多一点挺拔和典雅。一捺底看起来就像是由平面壶底一个平面向内稍作按压形成,是制作最为简洁常用的形式。钉足从古代鼎器而来,圆形壶身一般由三足支撑,方形壶身则由四足制成。钉足壶沉稳古朴,颇有上古遗风。

加底(足圈)

一捺底

钉足底

      除了这些,紫砂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款识”。不同的紫砂艺人喜欢把款识在不同的位置展示出来,常见的有壶底、盖内、壶内等地方。

底部款识

壶盖款识

壶内款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