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现代陶艺家陈硕艺术作品“瓷片拼接”






[日期:2016-02-25] 来源:网络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渔樵耕读,这种古人所向往的淡泊自如,却成了一个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陈硕的艺术工作就是静谧的,没有过多的起伏,也没有追赶的疲惫,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这种生活方式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执念有关,他不想囿于现有的体系。

    他想跳出束缚,通过冗繁去尽的方式去寻找本初的所在,不断的用去整化零的方式回归事物的本真。从固定的文化符号中走出,去往一片更为幽密的空灵之地。

    他说,是陶艺非陶艺,是雕塑非雕塑,是装置非装置,没有观念也没有教化,有的,只是当下禅定状态中,感悟“真”的价值。

    瓷片拼接,简单来说就是从零到整,从开始的基础元素到最后的创作过程都要综合实现。

    这种禅思的表达方式,直接跳出了瓷的完整性和逻辑性,重新对瓦解的元素进行架构和组合。

    很细腻,也很具体。

    但随之而来的偶发性和未知性,都是这场修行的苦难。观念的思辨以及真理的追问,都是这场创作的难题。以至于每个环节都要反复地推敲,每一个形态,每一个块体都要细细打磨和捏塑。

    很繁琐,也很寂寞。

    但当晶莹的陶瓷碎片被一片片的穿起,拼接的心迹遗留在陶片之间细微的裂缝中。陶瓷的碎片透过古朴色的铜丝,塑造出了一份有缠绵的张力的纯净时,这一刻,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会被消去。

《架上太湖石》

《架上太湖石》局部

    1972年出生于福建的陈硕有着闽南人性格中特有的温柔却也不失北方人性格中的豪气,说话间时不时爽朗地笑上几声,这与他在艺术追求中辗转过多个城市的经历有关。1992年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毕业以后,陈硕从厦门到瓷都德化,从艺术中心北京再到成都,在鼓浪屿开过自己的陶艺工作室,也在德化陶艺家协会当了一年的会长,现于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个人独立工作室从事着艺术创作。

    “将碎就碎”的智慧:瓷片拼接

    从2008年开始,陈硕就着手于创作瓷片拼接系列了。武士盔甲、玫瑰花、动物骨骼……陈硕用碎片去解构陶瓷,从表层来打造雕塑的形态。

    在长期探讨陶瓷材质和繁琐反复的实验过程中,陈硕开始变得安静和内敛,也开始思考得更深入。“陶瓷材质是一种静态材质,它的材质特点是易碎、不方便搬动。然而想要融入当今时代背景下多样性、多变性、竞争性、商业化所堆积出来的当代艺术,我不得不去寻找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于是,首先从“将碎就碎”的逻辑思维开始,陈硕肢解瓷片,然后再用铜丝连接,使它形成软性结构,这样的调整也使作品不那么易碎。“转化它的性格特点后可以实现更多的可能,当然这种可能也让你要接受更多的繁琐和寂寞,一片一片的瓷片,需要你慢慢地去完成,肢解的形态让你对成品有更多的未知,只能心平气和地去体验创作。没有观念,没有教化,有的只是在当下禅定状态中感受‘真’的价值。”

    陈硕把“瓷片拼接”当成一种可能的方式而不是一个创造的目的去尝试。“此前,我尝试着把陶瓷材料在形态和工艺中实现各种表达的可能,当时也做了《爬行》和《船》两件瓷片拼接作品,但材质工艺的繁琐和感性的思维不断矛盾,使作品不能如愿地实现,只是积累了方法和步骤。”

    在慢慢的摸索中,陈硕终于找到了呈现瓷片拼接作品的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我把速度慢了下来,基本上每件作品用掉我三个月的时间,我调动所有积累的经验来解决所有过程中的问题,比如烧成收缩,材质变形,成型结构等等问题,让材质不成为障碍,而是更好地在思维中呈现。”陈硕如此总结他的瓷片拼接系列作品,“从形象上看它是复杂的加法作品,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是一个减法过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