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小口丰肩,姿态优美称第一——梅瓶






[日期:2016-03-13]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梅瓶,瓶体修长,以口小的只能插梅枝而得名。特点是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在当时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代梅瓶各地瓷窑都有烧制,但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梅瓶最初是作盛酒或其他液体物质的用器,其造型挺秀、俏丽,宋时称"经瓶",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经瓶”名字的由来跟宋代皇家的经筵制度有关,所谓“经筵制度”是指古代皇帝作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无论小时候受过多好的教育,长大后还是要继续虚心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这就是经筵制度。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经后,作为学生的皇帝要款待自己的老师,即招待老师喝酒,这也跟我们的文化习俗有关。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

 到了近代,没有了“讲筵制度”,瓶子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文人喜欢用它插花,由于它的口很小,文人认为这和瘦骨嶙峋的梅枝是相匹配的,插一枝梅花显得特别雅致,要是插一朵牡丹就不美,所以就有了现在的名字“梅瓶”。

 无论梅瓶的造型怎样变化,其“上部重大,下部窄细”的整体造型,却一直没有被改变,所改变的只是细节上的变化如腰线的提升或下降,瓶腹的或大或小等。

大家总认为梅瓶这样的造型重心较高,日常使用时容易倾倒。其实为了保持瓶体稳定,在成型时,聪明的工匠们巧妙地将瓶体下部加厚,致使底足厚重不易碰倒,保障了它的实用功能。

梅瓶因其造型的修长优美,被认为天下第一器型,因此一直被沿用到现在。无论从造型还是到装饰,其无不表现出古代工匠的才能和智慧,还有他们那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