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古窑万里行(十一)汝城窑址






[日期:2016-03-24] 来源:瓷网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中国古窑万里行(十一)2016年3月5日启程,为期一个月,本次活动将从济南出发,途经十个省份,计划对近一百个有历史记载的古窑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和记录,并与当地的陶瓷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广泛地文化交流。

活动期间,途中的趣闻轶事将通过瓷网的官方微信:D10470046(瓷网朱东明与大家分享,敬请关注!

汝城窑址在暖水乡巷头村破船埂山坡上,属宋代窑址,窑炉从宋代开始烧制,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解放初期,沿袭时间长达800 余年,这在中国制瓷史上也是不多见。

一夜的大雨,国道两旁多处山体滑波,给通往窑址的路增加了不少的障碍。

汝城县在解放前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工艺技术一直沿袭古制,仿制宋哥窑的烧制手法。我国权威学者在教科书中下结论,认为古法接胎工艺在清中期就已消失,但在汝城哥釉瓷接胎工艺一直沿袭至上世纪60 年代才停烧。





 窑址地表散落着大量匣钵、垫饼残片和碎瓷片,从断层上的残片看,这里有很厚的堆积层。


相关链接

在多姿多彩的瓷器家族中,有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的日用瓷,它实用、耐看,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湘南人民的祖先中,一代一代地传承着、使用着,用它装米、装油、装盐、取暖、盛饭、煮茶。它虽然貌不惊人,黑不溜秋,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它质地坚硬、经久实用,普遍被人们所接受,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1000多年来传承到现在,还得了个不雅的俗名——“汝城油盐罐”。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部,有“鸡鸣三省(湘、粤、赣),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称。沤江水系从汝城北边穿境而过,丰富的瓷土蕴藏在整个北部山区,这些都为汝城瓷的烧造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有中原地区的商人进入了汝城境内。到了南宋时期,因北方战乱,大量的人口南迁入境,也把北方一些先进的烧窑工艺带进了汝城。从沤江边上蒋、下蒋村窑地出土的实物中可以看出,当时就采用了支钉、支圈叠烧的方法进行烧制,窑温也超过了烧制陶瓷的800摄氏度的温度,达到了1000摄氏度以上。由于烧制的窑温高,所以汝城窑烧造的器物,釉面和胎体结合紧密,不像其他陶器,年代久远以后就脱釉。

由于瓷土质量较好、窑温高,汝城窑烧出的器物胎质细腻、胎体坚硬、白中带灰、经久耐用、不易损坏,旧时民间就有民谣传颂“汝城罐子,汝城缸,经得敲来,经得撞”。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