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建窑系窑口——遇林亭窑址






[日期:2016-04-01] 来源:建盏君   作者:佚名 [字体: ]

      遇林亭窑遗址,是建窑系重要遗址之一,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北约5公里的遇林亭,与风景秀丽的莲花峰相邻,分布面积近6万平方米。

遇林亭窑遗址龙窑外景

遇林亭窑遗址龙窑内景

遇林亭窑是目前发掘出的,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窑址之一,于1998年~2000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遇林亭窑遗址

      遇林亭窑距离水吉建窑不到60公里,产品以黑釉茶盏为主,这些黑釉盏的制作、烧成工艺深受水吉建窑影响。其年代范围在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中期左右,也和建窑兴盛的年代大致相同。

      遇林亭窑黑釉盏的特征

    1.胎骨与修坯

      遇林亭窑黑釉盏胎骨以浅灰和灰白色居多,少数青灰色,颗粒稍粗但很均匀。胎体含铁量明显比建盏低,也较建盏更为轻薄。

遇林亭窑黑釉盏底部与残片

建窑黑釉盏底部与残片

      多数盏底露胎部分显得粗放,但修刀风格较为统一,在下半部分与圈足根部之间,多为斜削或近平切。圈足一般低矮,底面斜平,外高内低,斜削挖足,足心浅而平。

      2.器型

      器型以束口为主,整体略矮,盏腹弧度也与建盏稍有不同。口径范围10~12厘米,高4.8~6.3厘米,足径3.9~4.2厘米。此外还有撇口、敛口、钵形碗等。


      3.釉面

      釉色以纯黑、蓝黑为主,也见少部分酱黑、紫黑、酱黄色,釉层比建盏薄,釉面多有细密气泡针眼,少见釉滴珠,止釉线多外露。

      口沿因釉向下流动变薄而呈褐色,有的器物釉面会有细短兔毫纹或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

遇林亭窑宋代描金折枝花卉黑釉盏 故宫博物院收藏

      以金银彩装饰的遇林亭窑黑釉盏

      在黑釉上描画金银彩绘图案的茶盏,是遇林亭窑的代表产品,也是宋代黑釉盏中,除建窑铁系析晶釉盏之外的珍品。目前遇林亭窑的金银彩盏,完整存世品并不多见。

遇林亭窑出土 宋代描金团花黑釉盏正面

遇林亭窑出土标本釉面图案线描图

      这类金银彩绘黑釉盏,在宋代有流传到日本,在日本被称为“金彩文字天目”,也被奉为珍品。遇林亭窑未发掘之前,这些传世品一般被认为是建窑所产。

“寿山福海”字样描金黑釉盏,日本五岛美术馆藏

      但是此类金银彩盏,虽然整体风格与建盏接近,但从胎骨等细节看,还是与建盏有所不同,故造成研究者的困扰。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遇林亭窑遗址的发掘研究成果公开,才为这类金银彩黑釉盏找到了原产地。

      经中日两国陶瓷专家将窑址出土品与传世品对比辨识,金彩文字天目被确认为是宋代遇林亭窑所烧。

武夷山图描金黑釉盏 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在所有的建窑系窑口中,遇林亭窑是唯一烧制金银彩绘盏的窑口。而遇林亭窑更是我国宋代窑址出土黑釉金银彩茶盏最多的一个窑场,传世品比同样烧制黑釉金银彩茶盏的定窑多出不少(定窑烧制的黑釉描金盏与遇林亭窑的产品有明显区别)。

      遇林亭窑金银彩产品流传较广,宋时已远销广东、安徽等地及日本等国,国内除福建外,广东收藏较多。

孔雀梅竹纹描金黑釉盏残件

      因年代久远,遇林亭窑传世、出土的黑釉盏,多数鲜亮颜色都已脱落。这只安徽合肥出土的“孔雀梅竹纹”残件图案较清晰,脱彩不多。可以参考这只残件,想象遇林亭窑其他描金黑釉盏的原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