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新中国工艺美术界的“工匠精神”






[日期:2016-05-2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佚名 [字体: ]

 

      自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似乎让人们发现了一个淡忘的金矿。我们回顾新中国建设的历程,就会发现在各行各业都体现着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最为直接、最为突出的就是工艺美术界。当年,制造业最高的工人技术等级为“八级”,于是,“八级工”就成为了精工能匠的代名词,也自然就成为一个时代工匠精神的象征。
      20世纪60年代,宜兴陶瓷八级工马金旺对陶瓷造型和成型工艺有深入的研究,不仅能做高难度陶瓷大件,而且在制作中,能根据工艺等实际情况对图纸作出修改,经他修改完成的作品,甚至比原图纸设计的还要漂亮。
      广绣行业总共才8位八级工,许炽光与父亲许松就占了2个。那时在广州绣品工艺厂的许炽光才20多岁,他是家族传承的第四代,他独立创作的《天女散花》入选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会。他还组织了全行业八级工主编了《广绣针法》一书。


      真正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深蕴其中的人格精神。一位老工人多年后在文章里说:当年工厂里的年轻学徒工们,很少有“赶紧脱下脏兮兮的工作服”进办公室的念头,常常将成为八级工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视手艺为一生归宿。“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人的时代精神和高尚的荣誉感,这正应了我国传统的器物精神“日用即道”,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就没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艺美术是最能体现新中国“工匠精神”的一个领域。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就有500多万个体手工业者和1200万兼营手工业的农村劳动者,“工匠精神”正是这个群体的理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手艺行业,1954年专门成立了中央手工业管理局。1958年,在我国唯一的权威工艺美术杂志《装饰》创刊时,当时,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兼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邓洁在发刊词中写道:我国的工艺美术,具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风格高尚,技艺优美,品种繁多,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它代表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对于整个世界人类文化宝库作了出色的贡献。这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