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争鸣】 北宋官窑就是汝窑 窑址就在段店






[日期:2016-09-15] 来源:元青花文化圈  作者:冯保收 [字体: ]

      古代中国,因瓷而名,如今却因瓷而乱。乱的根源,在于文保部门和文博系统没有跟上文物保护的形势,观念陈旧和固步自封。八十年代以来,大量古瓷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疯狂的文物盗掘中不断呈现,由于这些古瓷完全颠覆了专家的认知,与《中国陶瓷史》严重相背,于是被统统不认、一律喊假,致命大量的珍贵古瓷流失海外……
      关于汝瓷,八十年代以前,人们都是根据少量的馆藏品和古文献的只言片语,象背书一样去鉴定汝瓷,什么香灰胎、芝麻钉、蟹爪纹……,而清凉寺考古发掘之后,当事实摆在面前,而文博专家们固有的鉴定观仍然在可怕地延续着,很多专家仍在公开宣称汝窑只有67件半,同时,由于文物部门对清凉寺汝窑投入太大,专家的有些话都说绝了,而段店窑汝瓷一出来都不愿正视,生怕承认了段店汝瓷就打了自己的脸……
      一、北宋官窑的历史起因
      北宋官窑大约创建于我国北宋晚期,南宋学者叶寘在其《坦斋笔衡》中道:“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逐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段文字的记载是我们今天研究宋代官窑的珍贵资料,它简明扼要,把宋代官窑建立的原因、时代沿革和烧造地址作了明确的叙述,使我们对民窑“受命”烧造贡瓷至皇家“自置官窑”烧造的发展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
      《坦斋笔衡》中对于汝瓷和官窑关系的记述很清晰,即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也是不可分割的。它是在讲述汝瓷烧制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初期即“令”民窑烧制官瓷,后来宫廷对官用瓷的需求增加后便于管理又自置窑烧造,并不是有人认为的汝窑和官窑是两个窑、两种瓷。
      南宋另一学者顾文荐在其《负暄杂录》中也有关于“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关于北宋官窑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但通过这有限的文献记资料,可以肯定的是,北宋徽宗时期的宣和、政和年间皇家建立了烧制官窑的场所即后人称谓的“北宋官窑”,就是说北宋官窑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由于多年未发现官窑窑址,已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对此业界有三种说法:一是有其窑,在古都开封城下还未发现;二是不存在所谓的北宋官窑;三是汝窑就是北宋官窑。三者应必居其一。
      根据宋人陆游关于北宋朝廷“惟用汝器”的记述,南宋朝廷“袭故京遗制”在凤凰山建立官窑,其器型、釉色、工艺均参照汝器。明曹昭的《格古要论》中曾提到:“官窑器....色好者与汝窑相类”,这一点从南宋官窑遗址出土大量的造型和釉色近似汝类器物也足可以证明。以上文献记述的北宋官窑实际就是汝窑,因汝窑有着皇家的色彩而被赋予了官窑的尊称。
      北宋朝廷所设的官窑窑址到底位于何处呢?因多年来一直找不到窑址,再加上一些学者的各自理解,观点不一,甚至南辕北辙,使其就更显得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二、北宋官窑的新发现
      笔者是一个河南古陶瓷爱好者,已从事古陶瓷收藏研究二十多年。河南古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厚重的河南古陶瓷文化,尤其是迷人的青瓷艺术深深地吸引着我。一个偶然机会我收集到了来自窑址的很罕见且又感到十分震撼的一些汝瓷残片,经过分析判断,感觉这些器物应与迷失千年的北宋官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说它可能就是北宋官窑,这个古窑址就是河南鲁山窑。
      鲁山窑位于河南鲁山县,宋时为汝州所辖,因窑址坐落于段店村而又称段店窑,其在盛唐时期以烧制花釉鼓瓷闻名于世。
该窑在唐、宋时期为中原地区著名制瓷窑场,其烧造规模宏大,制瓷技术精湛、质量上乘、品种丰富,为历代官府所重视。经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发现段店窑在东汉时期已经烧制出了很成熟的青瓷器物,并在以后的三国、西晋、北朝、隋唐时期都有青瓷器物的出现(笔者在《鲁山段店窑青瓷探源》一文中已有披露),这些青瓷器物应该是早期汝瓷的雏形。
      近些年来该窑又发现大量宋代汝瓷遗存,且器型丰富、釉色多样,且不少还带有铭文和纪年款识,其器型、釉色及烧造工艺大多与清凉寺出土的汝瓷类似,但其品种远多于清凉寺窑,烧制年限远大于清凉寺(该情况笔者已在《鲁山段店窑汝瓷揭秘》一文中予以披露)。尤其大量龙凤纹、青铜器造型和带“官”字款识的汝瓷出现,表明该窑绝非一般民窑。结合历史记载以及大量的实物证据,经推测该窑很可能为北宋时期皇家和官府用瓷的烧造中心,即北宋中、早期由地方官府管理的“受命”为皇家烧制贡瓷,在北宋后期由皇家直接管理的官窑瓷场。

至道年号

真宗的大中祥符


仁宗的天圣、景祐


宝元、庆历、皇祐,神宗的熙宁、元丰

哲宗的元祐

北宋晚期徽宗的崇宁

大观、政和、宣和年号

      最值得研究的是该窑出现了很多带年号和铭文的器物,这种现象在北宋同期的其它窑口中绝不经见。其中有从北宋初期太宗的太平兴国、至道年号,到真宗的大中祥符,仁宗的天圣、景祐、宝元、庆历、皇祐,神宗的熙宁、元丰,哲宗的元祐、绍圣,到北宋晚期徽宗的崇宁、大观、政和、宣和年号,前后时间跨度近150年,几乎贯穿了整个北宋时期。

大宋官窑

大宋汝窑

“官”字样的底款以及代表皇权的“大宋官印”

      除年号外还出现有北宋官窑特征的“大宋官窑”、“大宋汝窑”,“官”字样的底款以及代表皇权的“大宋官印”款。

御用

皇后赏品、宫庭御品

宫庭御用

寿成殿皇后阁

御赐奉华宫

奉华

太后阁楼

尚药局、中书省(皇家的管理中枢)

翰林院(皇家的秘书处)

天章阁(专奉真宗御集御书的藏书馆)

龙图阁(收藏宋太宗御书、各种典籍、图画、宝瑞的藏书馆)

大庆殿(北宋举行大典和皇帝办公之地)

      还出现有“御用”、“皇后赏品”、“宫庭御品”、“宫庭御用”、“寿成殿皇后阁”、“御赐奉华宫”、“奉华”、“太后阁楼”、“尚药局”、“中书省”(皇家的管理中枢)、“翰林院”(皇家的秘书处)、“天章阁”(专奉真宗御集御书的藏书馆)、“龙图阁”(收藏宋太宗御书、各种典籍、图画、宝瑞的藏书馆)、“大庆殿”(北宋举行大典和皇帝办公之地)等与皇家内宫和政府机构有关的底款。

东京开封府

南京应天府

西京河南府


北京大名府

永兴军路河口府

      还有“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永兴军路河口府”、“永兴军路京兆府”、“京西北路淮宁府”等皇家直辖机构款识。

蔡府、蔡

柴府

包府

“甲乙丙”干支款

      还有“蔡府”、“蔡”、“柴府”、“包府”、“赵府”、“魏府”等府第款及“甲乙丙”干支款。以及还有一些其他的款识。
      陶瓷上的铭文及款识是研究当时历史、社会、文化、政治信息的极其重要的文字依据,历来被考古专家和学者们高度重视,其在宋之前有少许出现。但段店窑出现的这些款识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十分罕见。可见,段店窑汝瓷在北宋时期的历史地位非同小可,其性质的唯一指向就是历史文献记载的“北宋官窑”。

“官瓷、哥瓷”器物的残片和器物


“官瓷、哥瓷”器物的残片和器物


仿青铜器造型的礼器

      尤其是还发现有类似后世称谓“官瓷、哥瓷”器物的残片和器物,大部为仿青铜器造型的礼器,有鼎、觚、簋、爵、鬲、觯、尊、炉、洗、瓶等,也有文房类:釉色有粉青、灰青、米黄、天蓝、月白等,釉面有大片纹、鱼鳞片、细纹片、黑红线网纹的“百圾碎”,有的呈“金丝铁线”和“鳝血纹”状,釉层普遍较厚,大部垫饼垫烧,个别小支钉支烧,底足露胎部分施黑色护胎釉,口沿釉浅处呈浅黑色,后称“紫口铁足”,釉层普遍较厚,少有积釉处,胎质有黑、灰、土等,制作工艺均为模制。这类似商周青铜器造型的器物在《宣和博古图》中均可找到,也印证了北宋皇家祭祀使用陶瓷礼器的记载。
      从以上可知,汝、官、哥出现在同一个窑口绝非偶然(哥也未找到窑口),这也足可以证明所谓官就是汝,哥也就是官,官、哥不分的历史之谜就此解开,汝、官之谜也即将大白于天下。从发现大量的实物分析,所谓官、哥其实是汝的分支和变种,是汝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哥”是一些地域对“官”称呼的篆音,这一点已经有学者发表相同看法,可见历史上有对哥弟窑的记载实际上与传世哥瓷并无关系。
      另外历史上也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宋徽宗“弃汝用官”的事件,而官也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与汝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没有汝也就不会有官。历史上一些学者对汝和官的错误认识至今仍在误导着人们,也使得对于汝和官的研究误入了歧途。故宫古陶瓷专家李辉柄先生在《宋代官窑瓷器》一书中就有关于北宋官窑的正确推论,即北宋官窑就是汝窑,窑址就在汝州。
      随着段店窑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人们对官窑和官瓷的认识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大量的实物证据证明:所谓的官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瓷种,是官窑为皇家烧制多个瓷种的通称,如在段店窑发现相同时期都在为皇家烧制的汝、官、哥、钧瓷等。
      三、在段店设置北宋官窑的历史背景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盛唐时期鲁山段店的瓷窑已经生产出了很成熟的黑釉加彩蓝斑瓷器,史称花瓷,近代人称谓唐钧。据传唐玄宗和精通音乐的大臣宋王景谈论羯鼓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段话记录在南卓的《羯鼓录》。可见,鲁山唐花釉拍鼓被当时皇家所青睐,这也使鲁山段店窑因此名扬于世。
花釉的釉色从早期黑釉上的斑块状过渡到整器物大面积釉彩装饰,既有花瓷的特征,也有钧与汝的早期雏形,这就为五代时期著名的天青釉柴瓷及宋代汝瓷的成名和以窑变釉著称钧瓷的问世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也印证了赵青云先生提出的花釉是“汝钧之源”的学说。
      近些年,段店窑又陆续发现了疑似东汉及三国、两晋时期和北朝时期的青瓷器物,如带兽面辅首双耳青瓷瓿、神兽形青瓷尊、青瓷鸡头壶、青瓷印花胡人乐舞壶等。另外还发现有隋唐时期有西域风格的凤首龙柄壶、五代时期的葵口青釉碗和刻花青瓷瓶等,这些都为段店窑早期汝瓷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可见段店窑的青瓷自东汉至五代一直在连续烧造,其烧制时间之早在我国北方实属罕见,也可称为是北方青瓷的鼻祖,也无疑为中国陶瓷史填补了这一时期的空白。
       经多年的研究发现段店窑不仅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著名瓷窑场,上溯至东汉甚至更它早就是为皇家服务的重要窑场,其优越的烧造条件是当时任何窑场无可比拟,这从其发现的各类器物中可见一斑。该窑烧制的瓷种几乎涵盖国内一切重要窑口,且烧制历史也远早于这些窑口,鲁山段店窑不愧为中华母亲窑。古陶瓷鉴定专家丘小君先生了解了段店窑的情况后曾感叹的说:“段店窑是个伟大的窑”!
      北宋仁宗、英宗、神宗时期三朝重臣欧阳修在其《归田集》中最早记述汝瓷:“柴氏窑色青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这是历史上关于柴窑和汝窑最早的文献记载,因种种原因并没有被引起重视。
      欧阳修的特殊身份和他的《归田集》是其任上所见所闻的随笔,应该比较可信。欧阳修记述的汝瓷应该是由段店窑所产,该窑所出现的这个时期一些带纪年款识的各类汝瓷可以充分佐证,据调查在这个时期汝州只有段店窑在烧制汝瓷。所以北宋后期的徽宗时期在鲁山段店窑设立官家窑场是有其先天的条件和雄厚的基础,也是有其前因后果的关系。
      四、段店汝窑的前景
      鲁山段店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曾进行过两次小规模发掘(但未触及中心烧造区域),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存,被河南省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近些年又相继发现了大量的汝、官、钧瓷遗存,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6月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段店瓷窑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同年9月鲁山段店窑的官窑汝瓷复兴工程被国家列为《中国十大文化工程》之一。
      可以预见,鲁山段店窑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在文物工作者努力和广大收藏爱好者们期待下,不久的将来定会掀开其神秘的面纱,露出其高贵的尊容。人们心目中神秘的北宋官窑将要展现在世人面前,千年之谜终将破解,中国的陶瓷史将会因此而改写。鲁山段店窑以一千多年的烧造历程为中国的古陶瓷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定会在灿烂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明:本文来自网络,文中内容与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仅供大家思考和研究)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