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后仿耀州瓷的发展及作伪手法






[日期:2016-11-01] 来源: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  作者:禚振西 [字体: ]

      随着大量耀瓷的出土以及多本专著报告的问世,为后仿耀瓷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条件。目前,社会上摹古仿制之风日盛,出现了人们对真品和后仿品真伪难辨的现象。对后仿耀瓷的鉴定,主要依靠的是对真品的认识和鉴定的能力。

五代末 青釉雕花双凤流执壶 高20.5厘米 巴黎集美博物馆藏

      对后仿耀瓷的鉴定方法,现代科技测试手段只能在必要时采用,而一般情况下则离不开传统鉴定手段,亦必须从器物的胎、釉、造型、装饰几要素方面去观察、分析和辨别:

      一、器胎

    耀州窑黄堡窑场从创烧的唐代开始,经五代、宋、金、元,至明代终烧。八百多年间所用的瓷胎原料均取自当地一种含铁量较多的坩泥土,在氧化气氛中呈现出不同色调的黄色,在还原气氛中呈现出不同色调的灰色。又因各时代对瓷土原料的粉碎加工、淘洗、沉淀、陈腐、练制等制泥工艺各不同,从而又明显地具有多种多样的时代特征。

20世纪70年代李国祯与助手进行恢复耀州窑青瓷试验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仿品,泥料几乎全用现代化的球磨机加工粉碎,原料中往往还要配加长石、石英之类,采用此种泥料烧出的仿品,器胎呈现出白而细的特点,与该窑各时代的古瓷胎都不相同。只要将此种后仿器翻过来看足底部位的露胎,就可辨出真伪。为掩饰这种细白胎的特征,此一时期还有一种在足底涂汁的仿品,烧成后经氧化足底由白色变成火石红色。但其挖足方法不同于古代,而足底的氧化红色具有明显的人为涂抹痕迹。

      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的仿品,多采用铜川和富平一带的当地瓷土料,再搀和一些现代瓷厂用球磨机加工的细土废料。往往将两种瓷土泥料浸泡后混合使用。这种混合泥料既能增加原料中的氧化铁含量,改变上述细白胎的弱点,又利用了废料可降低成本。一家使用,众家仿效,是此一时期后仿耀瓷使用最多的泥料。由混合泥料烧造出的仿品,器胎的直观效果比此前的仿品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其胎土的颗粒有大有小很不均匀,与古瓷的区别亦很明显。

      陈炉现代燃气窑与复仿制品

      九十年代中期后,也发现有些高仿耀瓷使用当地瓷土做原料进行仿制,但由于泥料的制备工艺没有古代精细,可塑性比较差,从而影响了仿品的制作而不相同。后仿耀瓷中造型特别精美者往往是采用模型注浆法生产的。这种注浆成型的生产工艺,在古代的耀州窑中从未采用过,观其成品不仅器胎与真品完全不同,而且往往因修坯不精,注浆成型时合模的缝痕尚有显露,也是鉴定时应该注意观察的注浆仿品特征。

  近两年来又在仿品中出现了素烧的模具和印花范。这些仿品,往往依真品模具或范具翻制而成,素烧后与真品十分相似,区别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对比胎土的质地和工艺特征,是鉴定时需要认真对待之物。

  二、瓷釉

      瓷釉是胎体表面的装饰物,具有机械强度和光泽度、温润感等艺术美感。由于釉料的配方、加工、施釉方法、烧成工艺的诸多区别,使不同时代和不同窑口的瓷釉都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成为瓷器鉴定中的重要依据。鉴定的方法是使用放大镜,细致地观察瓷釉的厚薄、色调、光泽度、温润感、透感、致密度,以及釉内气泡的大小和分布状况。

      目前所仿的青瓷釉类,只见有宋代的橄榄色青釉和金代的月白釉。与所仿的真品瓷釉相比,仿品往往存在釉面厚薄不均匀的现象,口沿下常有积釉现象,口沿部位有流釉、缩釉和泛黄现象。还常常发现补釉情况。再全面观察各厂家和诸高手后仿宋代青釉瓷的瓷釉色调,就会发现有着青色色调不一的现象:有的青中闪黄与宋代耀瓷很接近,但也有的青中偏灰颜色发乌,或青中偏绿颜色显翠显嫩,或青中偏黄偏灰黄,与真品有着明显的区别。与宋代耀瓷真品很接近的青中闪黄釉仿品,其光泽度、晶莹温润性及玻璃质感,又有别于真品。若将此种仿品放在放大镜下与真品进行对比观察,仿品釉内气泡的大小、疏密程度及排列层次,亦不同于真品。另外,耀州窑青釉瓷的后仿品还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当,这就是往往使用宋代中期至晚期的青釉色调,去仿制五代、宋初、宋金交界及金代的器物,青釉的后仿特征行家一眼就能看破。

仿北宋青釉刻花牡丹纹玉壶春瓶现代仿品

     耀瓷月白釉器的仿制目前所见还不多,个别厂家曾在省科委专题立项进行试烧,但试烧品有限。个体高手也仅只是开始试烧。从自己见到的所有试烧成功的仿品看,其瓷釉着色都比较清淡,有灰白、青灰白、白中泛青几种,色调与晚宋的金代比较相近。但釉层太薄,缺少温润的玉质感。

  3.装饰

      在仿品已采用的这些装饰手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于真品的几个特点。

  第一个不同点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耀瓷刻划花,其刻花工具主要是斜刃直刀或平刃直刀两种。其刻花工艺需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将斜刃或平刃直刀插入纹饰部位的器坯中,垂直深入行刀,勾刻出纹样的主轮廓线。第二步,在已被深入刻开的主轮廓线外侧,改用连续广削的下斜式行刀,以在较宽的范围内刻除去花纹主轮廓线外的背衬。使刻出的花纹不仅凸出在器胎之上具有浮雕般立体感,而且还能充分显现出刻刀在刻削行刀中具有的犀利圆活之动感。花纹的大轮廓在完成了上面的两次行刀刻成后,最后再使用一种多齿的篦形工具,在凸突的刻花主轮廓内精细地勾划出花瓣纹理和叶脉,完成了优美生动的耀瓷刻划花纹样的制作工艺。浮雕式的刻花主轮廓配上流畅精细的篦纹划花,使其刻划花纹样中大轮廓的粗犷、刚劲、凸突,与小细部的精致、柔和、凹入,得以巧妙结合。再配以熔融后呈现出深浅不一和浓淡相宜的温润晶莹之青釉,使其具有了一种多层次多韵律和谐交织的艺术美。

      到北宋晚期偏后,耀州窑的匠师在主要使用上述的刀具进行刻划花装烧工艺生产的同时,又新创出一种类似小勺形状的圆形圜刃刻刀,刻花的手法亦将直刀的两步走改为一次刻成。这种圆圜刃刀的刻花工艺,犹如用小勺挖西瓜瓤,不仅能舀出轮廓,还能掏出一道凹槽。

      再看后仿耀瓷所用的刻花工具,从不见有圆圜刃刀具,仅见在某些高仿品中采用斜刃直刀或平刃直刀,而绝大部分仿瓷采用的是新型的拐角刀具。此种新型刀具是将直角刀折成90度的拐角,并在拐角的两侧均磨出刀刃。使用此种刀进行刻花,不需两步走,一次就可刻出花纹的深轮廓并能在其外侧削除去部分胎面,达到浮雕式刻花效果,又能省工省时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拐角刀一直是现代仿品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刀具,而在古代耀瓷生产中从未使用过。用该拐角刀刻制出的花纹,虽能表现凸起的浮雕效果,但因刀刃的拐角呈固定的90度不变,所以纹样的线条亦具有循规蹈矩的生硬感,不仅削掉的刻纹缺乏变化,而且耀瓷刻花真品中那种犀利圆活的刀刃运动美感亦难表现出。

20世纪80年代复制场景

      第二个不同点是装饰手法制作工艺过程的不同。耀州瓷刻划花和剔划花装饰采用的制作手法,是直接在拉坯成型后半干的器物坯体上进行或剔、或刻、或划的纹样制作。而后仿耀瓷同类装饰手法的制作,除高仿品采用同样的工艺流程外,大多数仿品是先采用注浆模制,在模制成型的同时亦模制出刻划花或剔划花纹样,然后再用刀具对模制出纹样进行精细再加工。这种用模制和刀刻相结合制作出来的刻花和剔花纹样,也具有生硬和呆板的特征。与真品相比,虽然貌似但神韵和风格亦有明显的差别。至于印花青瓷纹样的制作,绝大部分仿品都不同于真品的工艺过程。真品的制作工艺是先拉坯成型,待可以拿起时放到印花范上印出纹样,最后再修坯挖足定型。而仿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解决不了利用印花范具印制器物纹样的技术,又为了使所制作的器物在造型和纹样上与真品相象,从七十年代开始,仿制时就改用了注浆模制的方法。解决了既能注浆成型,又能制出印花纹样的问题。但由于制作工艺完全不同,在器型和纹样上均留有注浆模制的种种特点,与真品容易区别。近年来,有仿制者解决了拉坯后用印花范具制作印花纹样的难题,部分后仿印花青瓷器开始恢复古代的印花装饰制作工艺,所作的仿品与前大有变化,与真品比较接近,但只要我们从前几种要素上做综合性观察和分析,还是可以发现其仿造特点。

仿北宋青釉刻花盖盒

      第三个不同点是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匠师的审美意识和技艺水平亦不同。仿品的工艺创作局限在对真品的直接模仿内,既就是技巧熟练,也无法在自由创作的境界内生产模仿品,更何况目前所见的仿品其工艺技巧尚不是高度熟练,最好的高仿品仍然与真品貌合而神离。

  再从装饰纹样方面进行鉴定。耀州窑瓷器的装饰纹样图案多种多样。就目前笔者所见,唐代纹样有上百种,五代纹样有数十种,宋代纹样有二百多种,金元明纹样亦有上百种。其纹样和图案的多样化,也是同时期瓷窑中所少有和仅见。这些纹样的题材和内容广泛,布局和结构丰富多变,在该窑八百多年的烧造发展中呈现出丰富多彩和各种不同的面貌,亦有着可以寻求和区别的时代特征。

      上世纪八十年代陈炉厂某师傅精仿出一件青瓷刻花盘,因该盘的釉色、造型、刻花工艺、纹样都较为逼真,几乎被专业人员错认为真品。笔者看后发现该盘采用的是北宋中期的釉色和刻花手法,但纹样图案和布局却是晚宋时期的,而器物造型又仿照了金代前期。从一件器物所出现的不同时代和不同时期各种特征的混杂着眼,指出此盘是一件生产数量极少的仿品。在场者对此语将信将疑,还专门去做了实际调查,证明确是仿品。类似的事例不少。此种现象,因能使人感到眼熟又不熟,最容易被忽视而错认,鉴定时要特别留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