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梅文鼎:力求美、新、精的黄志伟






[日期:2017-09-04] 来源:《黄志伟陶塑艺术》  作者:梅文鼎 [字体: ]

     

      石湾制陶逾五千年的历史,在新石器时期先民已烧制出1000摄氏度以上的硬质印纹陶,所印的几何形花纹丰富多彩,在实用性之上更增加了审美情趣。以后,随着先民信仰.殡葬的需要、祭祀、陪葬的陶制品亦同时出现;陶偶、陶供品、人物俑、陶屋舍,猪、牛、鸡……灶台、田、井在当地的汉代墓葬里常有出土。

      其实,真正支撑石湾陶业生存和发展的却是粗陶日用器皿,它包括了大量的缸、盆、罐、煲、砵等生活陶,这些以稻草灰,桑枝灰等民间灰烬及河底烂泥配合而成的酱黄釉所烧成的用具遍及两广及江西、湖南等地,内需孕育了石湾陶业,随着佛山丝绸,茶叶,铸铁的出口亦为石湾陶业带来极大的商机,每艘外运的船舶都叠满石湾的粗陶器皿,在东南亚、印度,甚至远至非洲的博物馆里不难看到来自石湾的远及明、清以前的制品。

      日用粗陶产量高,价格低廉,为求更佳附加值,石湾陶工在明代便开始以粗陶的原材料仿制北宋汝、定、官、哥、钧各名窑的颜色釉,由于受原材料及资源、资本的制约,仿而不似,似而不同,正是这种似而不同却成为了“石湾窑”的独特韵味。石湾窑颜色釉的成功促进了其陶塑技艺的发展。

      石湾窑的陶塑技艺在唐代晚期已经萌发,在宋代浮雕捺塑已初步成熟,到清代由于庙宇,庭园的大量兴建更促进陶塑的发展,此时石湾陶塑的风格是夸张和浪漫的,不少作品从想象中而来,各种龙,风、麒麟……既抽象又洒脱,而至清代中晚期逐步向写实与具象方向发展。

      石湾艺人把日常所见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这时吸收了中国画宋代的翎毛手法塑造了胎毛鸭及水牛,更以日常所见的村民形象去塑造神仙道佛,此时黄炳、陈渭岩、潘玉书等名家的艺术成就奠定了石湾传统陶艺的艺术形成,他们的作品亦充实了石湾陶艺“人文性”的内涵。

      艺术语言不是单调一律的,石湾陈祖的意塑和大写意似乎阐述了艺术从粗豪至细腻重复粗豪的一种规律。石湾陶艺是善于吸收外地文化、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它的吸收和融汇只是充实自己,使石湾的陶艺形式更丰富多彩而已。目前世界陶艺追求泥、釉、火的质感和肌理,石湾含砂量高的粗陶,早辈艺人豪放的手法正是极具现代品味的元素。

      目前,“传承与超越”已成为石湾陶艺家们共同的追求,前辈民间艺人千多年来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值得传承的艺术元素,但目前所见石湾传统陶艺仅是从潘玉书——刘传的艺术程式为主流,有赖我们发掘与探索的陶艺层面应是无尽的宝藏。不过,我认为最值得我们去传承的不是前辈留下来的形式与模式,而是他们开拓的勇气和创造的精神。他们自立门户,独创风格,没有传统的概念,更不受传统的制约,而他们的每一点建树的积淀便被我们尊为传统,也成为束缚我们创造力的桎梏。

      如今“超越”已成为人们的口头语,但是超越什么、如何超越却往往茫无头绪,谁不想另辟蹊径、脱颖而出呢?“突围”也许是艺术家们心照不宣的奋斗目标,记得有段佛偈:和尚问石头(石头也是和尚)“如何得解脱?”石头答道:“是谁缚你的?”原来制约我们、束缚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说到超越的关键应是超越自己!

      黄志伟大师以“线塑”作为超越与拓新的手段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以“线塑”特色为主,同时结合其他技艺。因为造型艺术是离不开点、线、面的,线塑似乎是以陶土的“线”来塑造坯体,这有如盘筑成型的原理一样,当然在坯体上加线也不失为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画历来强调线、甚至有“骨法用笔”的要求,但历来又认为线应慎用,故此又有“知白守黑”、“惜墨如金”的说法。如今有些艺术家对中国画的线条笔墨持否定的态度,也有些艺术家以密不插针的线条来构成画面,这些艺术实践无不丰富了人们的欣赏视野,当然是值得赞许的。

      黄志伟大师的艺术造诣另文已有详述,在此不再累赘。陈士能会长及潘鹤先生赠黄志伟大师的“求美、求新、求精”、“继传统、开前卫”应该是每位陶艺家的行为方向。黄志伟大师曾受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如今游弋于地域文化——石湾陶艺的领域之中。陶艺隶属于雕塑的范畴,但民间艺术亦有别于雕塑,雕塑强调整体性,而民间艺术总离不开绘画性的影响,不过两者都离不开”线”,线的回转呼应,线和面的结合而形成体积感与扩张感,以在有限的体积里让人领会无限的魅力。在他的作品“王者之风”中,不难领略黄志伟大师对线和体面结合的追求。本画册刊载了他的新作与力作,相信读者从中将欣赏到他对造型恰当的夸张,构图的聚散,对陶土运用的随意与准确所营造出来的超凡脱俗、清隽高雅的情致和艺术韵味。

      我深信黄志伟大师通过“求”的不懈努力而达到美、新、精的艺术境界。

梅文鼎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中国现代陶瓷推广贡献奖获得者

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005年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家组成员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