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郭琳山卷——工科学子痴美术






[日期:2017-10-09]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郭琳山卷》  作者:王文章 陈是吾 郭艺 [字体: ]

      讲述者:张皆正(上海同济大学美工组同学)

      印象中郭琳山在学校性格很开朗,做事很投入。他大学专业为硅酸盐研究,毕业后转做陶瓷雕塑,当时陶瓷雕强很少有人做,他的确做得不错。记得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聚在河边聊天,谈未来、谈理想。

      我与他相识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同济大学美工组。郭琳山从小酷爱美术,是怀着进入艺术殿堂的梦想而学习美术。在20世纪50年代却因政审原因无法步入美术学院,1960年无奈的他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本想进入建筑系,叉失去进入建筑系的机会,他只能进入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系(工科)专业学习,不久他参加同济大学美工组。他决定利用业余时词,发展兴趣,发奋地、执着地学习美术。

      我与郭琳山有4年时间在一起,我的学制是6年,1965年毕业的,比郭琳山高两届,我与他在学校有4年的交叉时间。我们接触比较多,与他很谈得来,都是很好的朋友。没有学业任务的时候都在美工组,平时我借点石膏像大家一起画素描,郭琳山画得很不错,学校里有什么演出,都挤在前面去画速写。我们自己做画夹,大家相互画速写。当时比较时兴毛毡笔,绘画效果很好,可以有很多笔触的表现。他用毛毡笔给我画了一张头像速写,但没有签名,我一直保存着,这是我们交往的证明。

1962年郭琳山在同济大学创作

      我们学校美工组,有20至30人,跨年级的,很多年级都混在一起,大家跟着高年级老大哥画画。我记得负责人还是工民建专业的,他安排我们每个组的活动。我们课外活动很充实,特别是一、二年级美工组学生都要到外面写生;能力强就多做些,如负责创作和设计等工作。同济美工组是同济大学的诸多学生社团之一,它属校学生会统一领导,由爱好美术和自愿服务者组成,配合学校学生会进行宣传活动。在没有任务时美工组成员都可以来美工组画素描、速写、水彩、水粉等。由于美工组成员是来自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书画爱好者,其中建筑学专业学生有专门学习素描、水彩等美术课机会,他们的美术基础艺术素养相对较高。郭琳山在美工组里能从高年级的建筑学的学生中学到不少绘画理论知识。他常常在下课以后背起书包就直奔美工组,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并主动完成美工组的任务,无论写大幅标语还是配合高年级的老组员画大幅宣传画,他都有浓厚兴趣,不怕辛苦,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艺术素养。

      我们大都在美工组碰头,当时同济大学活动很多,帮助学生会搞宣传,特别是开大会,不管是有大事还是小事,总是有任务布置下来。在一二九礼堂舞台的边上有大的墙面,都要创作宣传画。经过一两年美工组的学习与创作,郭琳山已成为美工组的骨干力量,他常常勇挑重担承接大幅的宣传画任务。那时同济大学的一二九礼堂是各种大型会议的活动场所,例如学生代表大会、共青团代表大会或优秀学生表彰会等。学生会希望美工组把会场布置出热烈的气氛,因此结合会议主题在会场两侧的墙面上创作、绘制宣传画已成惯例。

1962年习作《同学头像》

1962年习作《为一鸣同学作像》

      1962年对郭琳山来说是难忘的一年。那年秋天,同济大学学生会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群众性社会主义歌咏活动,丰富师生员工课余、业余生活”,“搜集了中外优秀革命歌曲40余首,健康向上的轻歌曲40余首;此外还有30余首早已脍炙人口的民歌和创作歌曲,连同7首乐曲共计有139首”准备出版。他得知学校为出版《同济歌选》征集封面设计的消息后兴致很高,他与美工组的郑伯萍—起商量封而的构思设想。一稿又一稿的草图逐步清晰起来,他们把五线谱、音符与《同济歌选》书名设计在上部,下面是即将建成的拱形联方网架结构大礼堂的正立面,形成了歌声在同济校园上空荡漾的氛围;在书的重要位置以一朵鲜艳红色玫瑰花献给同济师生。郭琳山、郑伯萍精彩的封面设计因朴实美丽的构图获得同济学子的好评,在众多的征集方案中脱颖而出获第一,成为6000册《同济歌选》的封而。

1962年郭琳山在同济大学写生

      然而在那个年代,发行后的《同济歌选》一书到了上级某领导手中,被指责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等多条“罪状”,并被全部收回。

      作为郭琳山的挚友,我们课余共同学习、创作,前后四年有余.深感郭琳山酷爱美术、追求艺术的热情,在学习工科硅酸盐专业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美术,为进入陶瓷雕塑艺术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讲述者:郑伯萍(上海同济大学美工组同学)

      郭琳山很热爱美术,他很钻研,所以提高特别快。宣传画要有主题和原创,他很能把握主题,往宣传画创作竞争中,他总是因为作品突出主题,所以命中率很高。宣传画往往时间很紧张,由美工组的人共同完成,如果他负责统稿,最后则由他完成。工作量也很大,大家很有劲头,所以也没有感到累。

      每逢美工组要组织宣传画方案,郭琳山总是积极投入,不管是否选用他的方案,他都会要求参与现场绘画,可以说他是美工组中勤劳的“画匠”。会场两侧墙宣传画的尺寸有2至3米高,离地约有2米。在现场往往用乒乓台叠上长条桌等,人站在仅60厘米宽的桌面上画,从画稿放大到上色要爬上爬下修改校正,力求放大稿与小稿一致。由于画者离画面很近,在上色时很难控制画面的整体效果,还得辛苦地跳上跳下,与他合作的张皆正也是深有体会的。

      郭琳山作画时非常执着,如感觉与小样有差异,一定要反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他还一定要合作者指出画的不足,只有大家说好方能“收兵”。

      实践出真知,郭琳山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无论人物形象的精确度还是色彩的运用,他已成为美工组中名列前茅的“画家”了。他看似有很多时间投身美工组的社会服务工作,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他为了学工科和学艺术,要比别人花出更多时间。

上海同济大学美工组合影(左四为郭琳山)

      经过三年的美工组“学习”,其创作思想开始走向活跃,艺术修养开始走向成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