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叶小春:重生之釉






[日期:2018-11-13] 来源:《上手》  作者:叶小春 吴京颖 [字体: ]

 


      “对于哥窑,不同泥土会出现不同的开片和不一样的釉色;对于弟窑来说,有白胎泥,有朱砂底的,釉色有梅子青、粉青等——这些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跟泥土都有非常大的关系。”

——重生之釉

      吴京颖: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的经历。
      叶小春:我出生于青瓷世家,从小就生活在龙泉上垟瓷厂,玩着瓷土长大。1980年12月,我招工进入了瓷厂工作。先是被分配到龙窑烧成这一块,负责装出窑和烧成工作,后来又被分配到隧道窑做烧成工作。1985年,我被调到龙泉青瓷研究所工作,跟随父亲学习胎和釉水的配方调制。当时对艺术瓷没有什么概念,后来通过慢慢学习才知道了它跟日用瓷的区别。
      1989年,青瓷研究所搬迁到龙泉,我在所里负责制胎和釉水,这份工作虽然有压力,但是也锻炼了我,促使我不断地努力学习。当时,我走遍了龙泉的每个矿区,找各种泥土来试验,慢慢地对龙泉本地的瓷土有了更深的了解,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后来由于国营企业体质不乐观,1992年我和兄弟贷款创办了龙泉首家个体青瓷作坊,一开始没钱没销路,好在有一继技之长,再加上年轻,有一份跃跃欲试的心,于是我开始从仿古瓷做起,逐渐做到礼品瓷,再到艺术瓷。
      吴京颖:您认为对青瓷烧制而言,“泥土”的重要体现在那里?
      叶小春:在龙泉,泥土特别重要,它也是我从市陶瓷这一块接触最多的材料。我跟父亲学习胎、釉水配方,就是在和泥土打交道,对于哥窑,不同泥土会出现不同的开片和不一样的釉色;对于弟窑来说,有白胎泥,有朱砂底的,釉色有梅子青、粉青等——这些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跟泥土都有非常大的关系。 吴京颖:还记得您第一次上手拉坯是什么情形吗?
      叶小春:纯手工制作青瓷是市场有了个性化需求以后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我认为跟使用模具相比,手工拉坯使作品更具有艺术价值。我第一次上手用泥拉坯,觉得即陌生又有新鲜感,那时候觉得自己的手特别笨,老是不听使唤,后来让心慢慢静下来才好像找到了一点感觉,真是万事开头难。
      吴京颖:您现在主要是进行冰裂纹创作,听说为了成功地研发出冰裂纹,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索?
      叶小春:我在青瓷研究所干了二十多年,而开始尝试研发冰裂纹这一品种,也是基于当时一个日本客户的要求。当时没有任何与冰裂纹相关的资料,实物也很少看到,只有些窑变的瓷片。我不断地设计胎、釉的配方,一方面从理论上研究怎样通过配方来制造裂纹,另一方面从温度对釉的影响这样一个思路去不断进行试验。最终,从坯体配方、釉料配方和烧制方法这三种路径尝试完成了冰裂纹的创作。
      吴京颖:在您使用的泥料中,除了本地的,会有其他地方的泥料吗?
      叶小春:龙泉是个好地方,龙泉的瓷土得天独厚,本地就有我最喜欢的泥料,例如紫金士,龙泉青瓷的釉色就是以天然的紫金土为着色剂的。我认为如果离开了紫金土,龙泉青瓷将不复存在。 我没有使用过外地的泥土,但也做过一些了解,知道有些地方的资土烧制出来的瓷器比较高白,但我还是更愿意用龙泉当地瓷土去展示龙泉青瓷最美的颜色,因为我喜欢天然的颜色。
      吴京颖:在龙泉本地,不同区域的瓷土性质是不是也有些差异?
      叶小春:的确有。例如靠近龙泉城市的西边有个宝溪乡,这里的泥士与其他地方泥土相比,烧出来的瓷器的质感就不一样。另外,一般一个地方瓷土风化的情况越严重,泥的可塑性就越强.就越好用。
      我们一般会选择大窑、安仁一带的泥土,因为这些地方在古代就有开挖的记录,说明那儿的泥土从古时候开始就有人在使用了。
      吴京颖:您一年下来,能用多少的泥土?
      叶小春:我用的泥土还是比较少的,一年差不多5吨。 不过,能做成真正的精品的只有30%。
      吴京颖:  您一般都怎样保存、加工泥料?
      叶小春:泥巴存放的时间越长,可塑性越强,做出来的瓷器成品率就高。没保存好的话,就得重新加工,会很麻烦。保存泥料最好的地方是地下室,水分一般要控制在26%。以前我们在瓷厂的时候,有一间专门的房间,用来保存、陈腐泥料,我们需要不停地往地上泼水,来保持泥料的湿度。
      当然泥土的配制与加工也很重要。同样的原材料,加工工艺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泥料配制的不好,就算是放了一年再用,也照样会裂。我都是自己加工泥料,有很多我自己研究的配制秘方


      吴京颖:光器制作者与泥土先天的有种胶着的亲密关系,能否细说这样的关系?
      叶小春:我出身青瓷世家,从小就是在泥土堆里玩着泥巴长大的,耳濡目染,跟泥土有了不解之缘。泥巴经过那么多道工序竟可以制作成为瓷器,当时我觉得非常神奇。进瓷厂工作后,我主要就是从事泥土配方的研究,每天与泥土交流对话、亲密接触,应该说对于泥土,我比一般人更了解它,更懂它,这种感情是深人骨髓的。
      现在,生活中我也会有意无意地关注泥土。比如有时去野外爬山,看到有漂亮的矿石就会很自然地带回家,去旅游时发现有不一样的泥土也会小心翼翼地带一些回来。可以说矿石、泥土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无处不在。
      在我看来,一个做瓷人,首先对瓷土要有感情,从拉坯之前的揉泥开始,人与泥的对话就开启了。我们要在每天的相处中培养与泥土的默契,让彼此仿佛是共生的。
      吴京颖:那么,您是以何种方式将这种对泥土的情感融入作品中的呢?请举些例子。
      叶小春:我主要还是通过坯体与釉色来体现作品。比如作品《水中月》,就是以釉色见长,在这件作品中,我把梅子青与玻璃青釉进行了结合,在盘子中间用一块冰裂纹釉代表月亮,周边青釉的部分代表水波纹,颇有水中望月的意境。再如作品《五福临门》,也是以釉面装饰为主,作品以粉青釉作底,五个蝙蝠用冰裂纹作点缀,两种釉色明暗对比,使作品更生动有趣。这些釉面的数饰手法都是一些新的尝试,以后我还会不断进行新的挑战,制作一些新的作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