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管慧勇:那种温润生活方式的回归






[日期:2018-11-14] 来源:《上手》  作者:管慧勇 [字体: ]

      一
      青瓷是我们浙江地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个符号,龙泉青瓷的历史很悠久,南宋曾在杭州定都一百多年,南宋官窑也设在这里。青瓷文化在浙江沉淀很深,从民间艺人到知识分子,都对青瓷保有一份感情。浙江省博物馆里就有一个专门的青瓷常设展《昆山片玉》。
      大概在二十多年前,我还在学校里当老师,那时候去过一次龙泉。当时去龙泉交通并不方便,因此跟喧嚣的城市比起来,它在空间上就给人一种隔离感。我想,青瓷能流传下来,那么多年做瓷的传统没有发生太多的改变,跟这种距离感应该是有一定关联的。
      做陶瓷需要各道工序的配合,并不是一人、一家就可以独立完成。如果从现代经济的角度看,它其实是条产业链。最重要的一点,它需要有一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农业社会靠山吃山,一个地方产出什么,不是靠当地某个领导拍脑袋决定的,而是要把资源发扬光大。在当年工业不发达的时候,资源要素都是一点点集聚而成,时间跨度不是二三十年,而是上百年、几个朝代。龙泉当地出产好的瓷土和釉料,加上有好的手工艺匠人发现了这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手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里,通过师徒式的流传,通过工艺上的提炼改进,才形成产业的规模,然后被国家(皇家)定点生产。
      二
      今天的青瓷,不只是被看成一个很远的文化符号,它跟生活的关联度是很紧密的,它并不像一些离我们生活很远很远的青铜器,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观赏。青瓷的色泽、手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在一座园林里坐下来,用青瓷的杯子喝杯茶,或者将它摆放在老的中式家具里,这种场景就给人非常宁静的感觉,所以说青瓷是有温度的。

(图片来源:网络

      不一样的瓷器,它的“温度”是不一样的。青瓷肯定是跟人的体温一样不冷不热、不湿不干,很温润。就像家里的碗盛东西,如果用瓷碗的话,冬天不会冻手、夏天不会烫手,它伴随着人对温度的感知,这一点很奇特;如果是金属碗,你很快就会感觉很冷或者很烫。

      “温度”是很有生命的一个词,温度背后折射出的是种情感。陶瓷有温度,虽然它的温度可能最直接地是通过火、通过烧制体现出来的,但背后浸润着创作它的匠人的情感,以及中国人温文尔雅、不急不躁、内心的宁静舒缓。
      看作品时你就能体会到从中体现出来的力量与情感。艺术家在创作时,全身心投人,排除了很多杂念,自然会把自己的情感密码注入到作品当中。然后这些情感信息,又被读者解码出来,作品本身就像“编码一解码”这个过程的中介物。
      三
      前段时间我做了一本书《少儿陶艺》,出来半年不到,已经重印了。现在中小学看展陶艺教育很多,它有两个价值,一是美术教育本身的价值,训练小朋友的智力与动手能力;第二,英文  "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这是中国最有特色的东西,让孩子们从小就能了解,并且体验,进而认识到瓷器背后的文化,这是很有意义的。
      有的学者,认为现在西方文化人侵的势头很厉害,有一点悲观。现代科技确实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去过杭州一家动漫公司,他们一间会议室布置成了新中式的风格,结果这间会议室最受他们的员工以及国外客户的欢迎。所以我认为,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肯定会回归的,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和生活观、自我对内心的调节、崇尚吃素的饮食方式、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这些对大家的影响肯定会越来越强。这种回归就像一根弹簧,过去西方文化在这头拉得很远,势必要弹回去,而且拉得越远,弹回去的力度也越大。在青瓷的背后,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沉淀,这些东西已经融进中国人的骨子里,可能一时显现不出来,但从长远来看,我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中国人对文化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
      但这种回归也不是简单的复古,肯定要有提升、改造,加人现代元素。中国每一次的文化变革,都有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在这个基础上本土文化得以改造,又焕发出新的光彩。我在编辑《潘天寿全集》的时候,看到潘天寿在1926年的一本书《中国绘画史》中写道:历史上最活跃的时代,就是混交时代。因其外来文化的传入,与固有特殊的民族精神互作微妙的结合,产生异样的光彩。
      写这段话的时候,在五四运动之后,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交锋。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之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传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我是很有信心的,我们的生活方式肯定会走中国人特有的路,而不是完全照搬西方,也不是完全照搬老祖宗的——我们的方式将融入科技的舒适度,而在精神上强调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内心的修炼。

(图片来源:网络)

      四
      现在社会上都在说“情怀”,往往把“情怀”跟手艺联系在一起。我理解的“情怀”是做事情不要太功利,将目光适当放长远一点。但现在“情怀”谈得多了,大家觉得这个词有点泛滥了,如果空谈情怀,没有具体的实践支撑,那么也是走不长远的。
      我们现在谈“匠心”、谈“工匠精神”,道理也是一样。作为手工艺匠人,要实实在在把东西做出来,不急不躁朝目标前进。其他行业也一样,情怀与实际,两者要结合起来。当下是个商业社会,比如瓷器,我们需要一种具备什么样生活品质的瓷器?烂大街的瓷器多得是,但是我想一个家庭可能只要一套很完美的瓷器就够了。我们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过剩产能,够用就可以了。现在大家认识到不能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而高品质的克制的生活方式反过来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保护。
      我们对于瓷器的定位也应该恰到好处。这个“恰到好处”的意思,是说要让大家觉得消费得起,能让人们感觉到通过它们,可以带来一种有品质的、艺术化的生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