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香港历经90年不衰的“广彩”瓷厂






[日期:2019-03-27] 来源:古玩元素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坐落在香港九龙湾的粤东磁厂(“磁”为清朝至民国时期的通用字,与“瓷”同义)从1928年建厂至今,已有90年历史。作为香港第一家瓷器厂,它见证了香港彩瓷业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变迁。

      此瓷厂是在1928年开业,是全港第一家手绘瓷器厂,也是硕果仅存最后一家。 此瓷厂的始创人曹侣松,早在民国前在广州经营广彩,在1928年因中国时局动荡而在广州带了一批广彩师傅到香港, 创建了粤东瓷厂。粤东广彩的全盛期,手绘师傅多达三百多人,蒂造了粤东广彩外销瓷的出口。

上世纪60年代 赵少昂 广彩石榴螳螂图碟

      粤东瓷厂的第三代传人曹志雄,曹志雄的爷爷曹侣松当时叫做“锦华龙”。抗战时期,很多广彩艺人避难香港,都进入了该瓷厂,获得了安顿。那时候,曹志雄的父亲曹荣枢与赵少昂、杨善深的关系也非常好,两位大家经常到厂里聊天、喝茶,兴起了还挥毫在瓷上画几笔,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记。

上世纪60年代 杨善深 广彩鸟雀图碟

      粤东瓷厂将广彩工艺从发源地广州传入香港,促进了广彩的发展并传承这门传统工艺,更是现时香港硕果仅存的彩瓷作坊。该厂与「岭南画派」颇有渊源,曾为岭南派大师赵少昂、杨善深烧製手绘瓷画。郑少忠师从杨善深,近年来转为创作瓷画,联合粤东瓷厂创作一批瓷画作品,以釉彩代替水墨,在白瓷胎上描绘崇山峻岭、花鸟、人物等各种题材。

黑地彩花描金太平有象

1988年制作的仿伊万里图案大碟

仿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人体画瓷碟

1987年生产的仿康彩美人鼻烟壶

1978-80年生产的仿乾隆粉彩对仙立像

1990年生产的仿康彩清装福禄寿三星立像

中国风篮彩山水楼阁碟(左)和仿英格兰德比郡瓷碟(右)对比展出

      1970年代出品的篮彩督花挂碟。1970年代,香港总督麦理浩夫人曾向香港粤东瓷厂订制餐具,其上花纹被称之为“督花”
2018年,粤东磁厂作为香港仅存的传统手绘磁器厂庆祝成立90周年,举办看广彩到港彩(广彩资料)香港瓷艺90年--粤东磁厂展览 。






      广彩的正确名称是广州彩瓷,自康熙流传至今已经有三百年历史。康熙至乾隆年代,颁令广州是一口通商的商港,于越秀区成立了广州十三行的对外贸易特区。当时万邦来朝,纷纷来中国寻找商机。商船从欧洲、美国,拉美、南亚、东洋航运来往广州,发展为蓬勃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广州十三行商馆区,方便欧美国家来访商人与中国行商贸易,瓷器是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当时的瓷器主要在江西省景德镇生产,但产区离广州太远,交通不便。商船来到中国只能停留数月,订造一些特别的图案瓷器要等待很久。聪明的商人在景德镇聘请了师傅来广州教本地人画彩瓷,从景德镇运白瓷胎来广州, 按客人的图案要求加工绘瓷,再烘烧,加速了交货期。所以在广州出产的彩瓷多是贸易瓷,乃中国外销瓷的一脉。




当时最受欢迎的广彩图案

      在60年代前粤东全以人手彩绘传统的广彩图案,可归纳为26款受欢迎的图案,如 [锦边斗鸡]、[彩万花],[寿字花心]、[织金人物]、[绿云龙]、[ 金鱼]等,全是画面充满寓意吉祥,岭南花果,金碧辉煌的满彩图案。一些外国客人喜欢将家族的的徽章、或名字,家乡或中国风景,花卉加上广彩的花边,或按他们的设计构思,组成了中西融合的图案,彩绘在餐具和装饰瓷器上。



广彩瓷器的特色-颜料和画花

      技术层面上,广彩属于釉上彩瓷。在白胚瓷器上,以含有氧化金属的颜料画图案,然后在炭窑,现今全以电窑,在摄氏780-800度煅烧。颜色能历久不易脱落, 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是手工艺与化学的合成产物。




      广彩所用的颜料发源于雍正时期的粉彩,粉彩具代表性的是万寿无疆、黑地万花图案,颜色堆厚,色彩多姿。每图案黑色缐描后,再填一层白色厚粉 [玻璃白] 在图案花卉表面,就像女士化妆般搽一层粉底,再在上面加胭脂扫色,所以它的颜色不通透、比较厚实。

      绘瓷构图的师傅最重要,先以[瓷黑]黑色颜料手画图案的线条,从花面中可以看到师傅的手工艺是否生动活泼。完成构图后,下手或徒弟负责[织填] - 填颜色,加金彩。广彩都是用一样的粉彩颜料,画法一样,只是厚薄程度不同,但用色比较浅薄通透,能呈现出黑色的构图线条,这就是广彩的特色。


      广彩图案很多时都有粉红色玫瑰花蕾,外国人称为Canton Rose—广州玫瑰。广彩行内人名为花头,是用毛笔按勒,轻扫-[挞] 西洋红彩玫瑰花瓣,描画一花蕾 (bud) 出来。碟中间的图案叫[翎毛],是美丽的雀鸟或蝴蝶的羽毛翅翼,与缤纷盛放的花卉,周边围绕花框斗方,英文叫 Rose in Medallion。别具美趣。另一特色是在图案空白的地方均填上金彩–[织金]-weaving gold,如华丽衣裳,绣上金缐。60年代前是用真黄金金粉,后改用德国黄金釉-liquid gold paint,是高档的瓷器特有的颜色。所以广彩名贵在于很多颜料含有真金成份。广彩的颜色比较娇艳丰富,有大红、大绿、西红、蓝色等十几种专有的色釉, 都是从粉彩演变出来。




由广彩到港彩的演变及发展

      60年代中开始,很多外国百货公司的买家,经香港洋行引介来订货,寻找一些新款、特色的图案。起初客人带来设计图案让我们画在瓷器上,后来要求我们创作新的图案。我们参考博物馆、拍卖行的展览,学习传统粉彩图案,其他客人亦带来图片、样办,具时代特色的新花图案来仿造。逐渐由传统广彩发展到千款香港特色的中西共融彩瓷图案。



     广彩最难的是构图,以前的大师傅全是白手勾画图案,各有所长,画鸡的只画鸡,画鱼的只画鱼,画人物的只画人物,是行业的专利传统,保障收入,惟成品缓慢。到60年代后期,粤东引进用胶印。请师傅画图案在纸上,然后把构图做成胶印,盖印上瓷器白胎后,其他不同师傅再上色,促进生产效率。乃至今最有效率,保持手绘瓷风格的生产方法。



      更多酒店餐馆、英军团要求将其精致的商标图案,绘在瓷器上当餐饮瓷或赠品。因盖印达不到清晰效果,于是粤东亦采用了贴花纸的技艺,将图案丝网印刷在移印花纸上,贴烧在白瓷上。这是现今世界各瓷器厂广泛应用的生产方法。




港彩图案

      70年代中叶,怡和洋行 (Jardine Matheson) 大班要求仿造明朝的斗彩鱼藻图案造一套西式餐具。斗彩线条是釉下青花蓝色-Underglaze blue,烘烧1200度摄氏后,再填釉上彩红、绿色-Overglaze paints,再以800度烧成。粤东只能全部以釉上彩绘画,把这景德镇粉彩斗彩图案发展成特色新花图案。



      很多客人带来百多年前欧洲工厂停产的古旧瓷碟,要求仿造新餐具。我们亦会按客人的指示,融荟西方图案,加上广彩的花边传统特色,彩瓷具备外国元素,是一种fusion,亦是港彩瓷的特色。

      另一新花图案、行内称之为「督花」,是1975年港督麦理浩夫人带来一只破烂的古董青花瓷器,按图案订造餐具。因是港督夫人订造的,所以称之为督花。原来这是百年前英国的图案,以前是蓝色的,近年同一图案采用铁红色,特别受日本人欢迎。


      另一个款式是荷兰瓷器上,画中国人农村生活的图案,源自百多年前的外销画。画中的中国人是梳着马尾、带着卜帽在农村生活,图案上见到一些碉楼,应是台山、开平那些地方。这类中国风格图案的瓷器是最受外国人欢迎订做餐具的图案之一,亦是香港彩的特色。

      粤东磁厂的前身是锦华隆广彩磁厂,是曹侣松先生于1928年在九龙城隔坑村道和几位伙伴设立。40年代前,磁厂有上300名员工,在香港是属于一种大型的手工企业。广州本是繁荣的商港,民国期间,国内战争纷乱,香港较为安定,中西自由贸易,渐渐取代了广州商港的地位。抗日的时期一切生产停顿,至1947年重组磁厂,并改名为粤东磁厂。

      50年代初建厂在九龙仔大坑东(现在南山村救世军总部位置),1958年厂后面木屋区火灾,政府收地,磁厂搬迁到龙翔道大窝坪(石硖尾白田后面)至1985年,1987年迁往至九龙湾至今已经30年。

      50年代后,彩瓷的需求日益增长。工厂开始定立一系列的制度,为工友供应食宿,大部份工友和家庭都于工厂居住生活。员工和东主关系融洽像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称上同甘共苦,共食大镬饭。

      现时的师傅都工作超过40年。例如谭师傅70年代来学师,在瓷厂工作至今,对于瓷厂有浓厚的归属感。87年搬来九龙湾时有20多位彩瓷工友。随着年龄渐长及退休,现时留守的只有四位师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