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古代陶瓷哨的演变






[日期:2019-10-15] 来源: 玄瓷斋   作者:曹哲 [字体: ]

 

早期陶埙

      声音是人类接触到的第一个事物,无论是先天在母体,还是出生后,声音都是我们最早接触的。快乐的童年离不开声音的陪伴,离不开那些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哨子就是最早的玩具之一。

      据考证,最早的由人类自制的能够发声的器具就是“埙”,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因为埙有六孔,如果要吹出动听的声音,在当时演奏需要相对专业的人才可以完成,一般人无法完成。为了满足普通人喜爱乐音的需要,聪明的先民在埙的启发下,发明了一孔的哨子。初期使用杏核或者桃核在上面开一个小圆孔,将里面的仁挖掉,然后放在嘴边吹,声音尖利悠长,后来随着制瓷冶的发展到了唐宋以后人们便依桃核或者杏核的形状制成了瓷质的口哨。然后在一端打一小孔,可以用来拴绳子,挂在胸前,防止丢失。从唐宋开始至民国、近代,瓷质口哨有着较长历史。

宋代桃核形口哨

宋代杏核形口哨

      再后来为了便于吹奏,古人又发明了两孔的哨子,一个孔用来送气,另一孔则用来发声,送气孔小而直,发声孔较大,而且里面有一定的气流回旋的空间。且送气孔和发声孔不在同一平面。开始的一种哨子送气孔是凹进去的,吹气时人的嘴唇部分被凹进去的部分包含起来,这样气流就不会外漏,此类哨子声音比较迂回低沉。后来随着人们习惯的改变送气孔一端就制成了凸出的口含式,人们吹气时只要将送气孔一端噙在嘴里吹气,哨子就发声了,这种哨子气流充足,声音清脆。

宋代兔形哨子

      尤其宋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各类器物的制作工艺和考究程度达到了鼎盛。瓷哨,这一孩童喜爱的玩具更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至此也发达的地方,或者说只要是有窑口的地方都大量烧造,先是手工的,慢慢有了陶模以后就开始用模具造。有十二生肖、人物、鞋子、鱼、狮子、猫、蟾蜍、佛像等造型,戴一个哨子,不仅是一个玩具也是一个避邪趋害之物。哨子,也就和传统文化连接在了一起。

宋代观音瓷哨

宋代人物瓷哨

宋代狮形瓷哨


宋金鱼形瓷哨


辽金胡人骑马瓷哨


宋金胡人头双孔瓷哨

宋代猴形瓷哨


宋代关羽造型瓷哨

宋代猫形瓷哨

宋代鱼形口哨

      到了民国、近现代,人们又觉得这种单纯的哨音不够悦耳,就发明了一种可以给里面注水的瓷哨,同样是两个孔,但是发声孔下端变得较大,里面能够容纳较多的水,从送气孔一吹,吹动发声孔下面的水,水的波动就会改变气流的方向,这种哨子发出的声音一般变化较多,相对动听悦耳。受这个启发,人们又给哨子里面装了一个固体的小豆,用嘴一吹小豆在里面旋转,哨子的声音就更大了,而且随着人们送气的停顿变化,可以吹出模拟人声的哨音,制作哨子的材质也由以前的陶瓷变成了塑料或者金属,这种哨子被广泛引用于体育比赛或者军事训练当中,哨子也就由一个最初的玩具变成了制式的工具。



民国鸟形瓷哨

      现在很少有人再去玩哨子了,你拿着一个哨子没事吹着玩,人们一定会投来异样的眼光。现在的玩具都变成了功利的东西,哨子类的玩具相对少了很多,为了迎合消费,商家给玩具都赋予了启蒙、益智等功能,人从出生后便不得随性而为了,好多事也都有捷径可走,可以不去为了自己的快乐去动手动脑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