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尹干瓷事辑要






[日期:2021-01-09] 来源:颜山孝水  作者:刘培国 [字体: ]

 

      耄耋之年,又是道地科班出身,跨界陶瓷、琉璃、丝绸、绘画、著书立说,皆建树不菲,在当今淄博就属尹干先生了。自1962年9月自景德镇陶瓷学院分配至淄博,近60年里,他远离自己的家乡故土,与淄博陶瓷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淄博陶瓷科研设计、艺术教育。2020年11月的一个上午,在山东理工大学的尹干艺术馆,随着尹干先生侃侃而谈,60年的过往,许多尘封已久的往事复又历历在目。

      一

      1962年9月,尹干第一个接到毕业分配通知书,欣喜中匆匆北上,先到济南再到淄博,最后到位于博山鱼市街的淄博市陶瓷局报到。人事科讲,凡是局属单位,可以任选,他想还是搞研究吧!决定到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工作。当即从博山乘火车到大昆仑,背着行李步行半个小时,一路打听来到位于昆仑山下的硅酸盐研究所。就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尹干在这儿结婚生子,生活与工作了整整19年,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并进入中年,经历了生产救灾、“四清”运动和“文革”,也经历了淄博陶瓷材料研究与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的关键时期。回想当年,年已八十的尹干唏嘘不已,他非常怀念那个混合着艰苦、辛酸、兴奋、颇有成就感的时期。

沈惠基(左三)

      1963年,沈惠基先生出任硅酸盐研究所所长。在尹干心目中,沈所长是一位知识渊博、非常敬业、有组织指导能力的高级知识分子。他的到来,所里科研工作一下子有了主心骨,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1963年秋,市陶瓷局决定建立局陶瓷产品设计室,设计室放在硅研所,双重领导,成员有尹干和他的两位校友方正良、何其荣及山东艺专毕业的高潮,尹干任室主任。他们以研究所为基地,设计了几套茶具和盖杯的造型和画面,第二年参加了省轻工业厅的产品设计评比,有几种产品设计获得优秀设计奖(当时只设立优秀设计奖)。省厅和厅技术处的领导看到他们的设计很高兴,说你们有了产品设计的部门,开展了工作,很好。

1964年淄博瓷厂“国庆瓷”彩绘创作组全体同志合影,尹干实习期间参与了这项工作(前排左四为尹干)

      尹干是景德鎮陶瓷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学的是陶瓷美术设计,也是第一个分配到淄博的从事陶瓷美术设计的大学生,在陶瓷系统工作期间,他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日用陶瓷设计,经历和见证了淄博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从起步到逐步发展的过程。他到研究所报到不久,他的同班同学吴詠生和林基生分别分配到博山陶瓷厂与淄博瓷厂工作。尹干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下厂下车间劳动。从他们到来的第二年到“文革”开始,连续几年从景德鎮陶瓷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和山东艺专分配来了20多名从事美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这部分毕业生,有一部分因照顾夫妻关系,早已调离淄博,有几位已过世,至今仍在淄博生活的,大都已年过八十。

      二

      陶瓷有三大原料,黏土、长石、石英。南方的黏土得天独厚,整个南方地区不管是潮州、景德镇、醴陵、德化,黏土质量非常好。紫砂类也是,江苏宜兴,重庆荣昌,云南建水,原材料都有优势。2019年,尹干去云南建水,见到了紫砂五彩土,储量很大,有紫色的,偏黄的,偏蓝的,偏绿的,还可以搭配,配出不同的色调来。与南方相比,淄博地区生产细瓷的黏土稀缺,历来只是以当地大青土为原料生产陶器为主。

      淄博瓷器的研发生产,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新建的淄博瓷厂起步的。生产原料用的是山西大同土。硅酸盐研究所的小部分瓷器产品也用大同土。大同土毕竟是外地原料,如何用当地黏土来搞好高挡日用陶瓷?如何开拓新的思路新的途径?这是摆在沈惠基所长和科研人员面前的课题。

      淄博高档细瓷的研究由此开始了。

      硅酸盐研究所和其它几个陶瓷厂的科研技术人员都很尊重沈惠基所长,不少科技人员是他在淄博工专时教授过的学生,他就领着科技人员首先从当地黏土入手,进行细瓷的研究。在淄川昆仑镇昆仑山的西边,宋家坊、康家坞、磁窑坞这三个村都出产一种瓷土,当地人叫“乾子土”,也可以归为高岭土,夹杂在石灰岩岩层之间。经过反复研制,以昆仑瓷石为原料的瓷器研究日趋成熟,为了测白度、透明度,发明制造了陶瓷白度仪、透明度仪。因瓷土本身质量受限,白度、透明度都与高端细瓷仍有距离。

      三

      沈惠基、张儒岭、孙兆庚等研究出昆仑瓷石制瓷工艺后,硅酸盐研究所让尹干设计了一套壶的造型和画面,生产了一批茶具,赠送给有关部门单位,算是汇报。此时正是“四清”运动的时候,不久便是“文革”。《中国青年》杂志1964年第24期封底,刊出了一幅油画作品,叫《你追我赶》,作者是李泽浩。李泽浩是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一名学生,这幅画是他的毕业创作。画面是一组人物割完麦子往回担麦子,近景芦苇画得很乱,没看出有啥毛病,据说问题是由解放军某部一位侦察班长发现的。这位侦察班长在散乱纷披的芦苇中看到了“介石万岁”的反动标语,看到了“伟大领袖”躺倒在芦苇丛中,还在远处的背景中发现“三面红旗”倒了一面,从画面的风向中发现竟然是“西风压倒东风”,上纲批判这个作品。一时,很多艺术作品都被找出了“问题”,到处发现“大毒草”。

三十年前,硅元老领导(前排中为张儒岭)

被昆仑火车站造反派当作“大毒草”的茶具设计稿 杯

被昆仑火车站造反派当作“大毒草”的茶具设计稿 壶

      这天,尹干正好去济南出发,没在单位,昆仑火车站的革命造反派敲锣打鼓到了硅研所,要抓反革命,就是抓尹干,说他设计的画面出了政治问题。餐具画面是尹干设计、罗晓东画的。图案主要由几朵菊花和几片叶子组成,设计的菊花的是10个瓣,罗晓东彩绘的时候根据画面布局偶有微调,有时画10瓣,有时画12个瓣。尹干设计的叶子颜色,下面的叶子用小豆茶釉上颜料画,带点棕色,棕里发红,画好后进炉烤花,烧烤后,再用金水画上面三片叶子,再第二次烤花。设计稿上这三片叶应用铂金水画,彩绘的时候因为铂金水太贵,就用的金水。红卫兵就说这个菊花是国民党党徽,下面三片小豆茶叶子是三面红旗,上面三片金水叶子是三座大山,三座大山压住了三面红旗,这么一联想,问题大了,一定要把这个反革命抓出来。当时硅酸盐研究所领导还说话管用,就给造反派解释,怎么回事,红卫兵说不行,他不在家没关系,我们明天再来。

被昆仑火车站造反派当作“大毒草”的茶具设计稿 碟

      很晚,尹干才从济南回来,回来以后,同事说,你幸亏不在家,在家就把你抓去了,抓了去我们也没法保护你,说明天还要来,咋办?第二天,尹干只好躲起来,可造反派没有再来。但硅酸盐研究所压力大了,赶紧组织人员把送出去的茶具全部回收,一件不落,集中起来全部砸掉,那个产品的照片也没留下来,幸而设计画面还在尹干手里,一直保存着。

      四

      1964年,省轻工业厅组织了一次出口陶瓷产品设计会战,会战的地点设在淄博瓷厂,负责人是省厅的陈奇和淄博瓷厂的谷守纲,他们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参加会战的设计人员有省厅科研所的大李、曹根娣,济南花纸厂的杨建勋,济南保温瓶厂、搪瓷厂、烟台钟表厂的设计人员,淄博瓷厂技术科设计组成员田良永、林基生、王林、赖伟成、廖彩杏、呂则泉,硅研所的高潮、尹干。他们还从省图书馆借阅了大量国外有关图书杂志资料作为参考。会战数月,将造型图纸分别下到淄博瓷厂和博山陶瓷厂车模制胎、成型烧成,画面图纸下到济南花纸厂印刷制作。在当年的秋季广交会上,会战设计的餐茶具亮相,引起強烈反响,得到外商青睐,收到大量订单。

 尹干设计的《新装》精炻器茶具

      这次会战改变了仅靠来样加工、小杯小碟生产出口的局面,有了自己设计的附加值更高的餐苶具占领国外市场。各陶瓷厂管理层知道了产品设计的重要性,加强了设计队伍的建设和设计人才的培养。这次会战结束后,局设计室的设计人员下到福山陶瓷厂和淄川陶瓷厂,帮助厂里改进和设计产品,如农忙坛罐及装饰花面。

      五

      沈惠基所长上任伊始,就组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张儒岭、吴金环、张方训、刘凱民,提出了以滑石为主体原料的滑石瓷研究课题。淄博瓷厂和博山陶瓷厂也进行了滑石质瓷的研究,市硅研所的滑石质瓷称之为“象牙黄”瓷,淄博瓷厂的称之为“鲁青”瓷,博山陶瓷厂的称之为“乳白”瓷。经过1965年至70年代的小试和中试,1977年宣告研制成功。1980年,以滑石为主体原料的滑石瓷已大批量投产,成为淄博主要生产瓷种之一。1983年“滑石质日用细瓷”获第36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牌,同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滑石质瓷,也称之为镁质强化瓷,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在生产。

      六

      1972年底至1976年,根据轻工业部重点科研项目“陶瓷颜料新品种研究”的要求,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陶瓷颜料研究室的夏侯聘卿、张道学、陈志瑞、李香莲、钱敬达研制了高抗腐蚀陶瓷釉上颜料。这种陶瓷颜料具有高抗酸碱侵蚀的能力,铅、镉等溶出量低,色泽鲜亮,完全适应丝网或凹版印刷的要求,也可以用于喷绘、手彩,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5年,轻工部、省一轻厅下达任务,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接受了研制高温快烧陶瓷颜料的任务。市硅研所陶瓷颜料研究室的陈志瑞、张道学、夏侯聘卿经过多年研究,研制了适合平印调墨印刷的颜料,使画面色层薄、易渗透,真正达到了釉中彩的效果,推出了金红、深黄、深绿、海蓝、蓝灰、黑色等21个品种,1981年获得轻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


尹干设计的丝网花纸(牡丹图)

      为了配合陶瓷颜料研究室的工作,尹干有一个阶段临时在该研究室工作,主要任务是开展丝网颜料的丝网印刷工艺研制,并设计丝网花纸画面。当时轻工业局还从淄博印刷厂抽调有经验的滕余忠师傅,从制网、调料到印制进行指导和具体操作。为配合釉中彩颜料的研究,尹干也设计了诸多花纸画面,由济南新中花纸厂打印成花纸,他们与研究室的同志密切配合,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尹干设计的丝网花纸(引水上山)

      上世纪70年代,淄博市陶瓷公司下属单位还在焦宝石制瓷上开展了研制工作,淄博瓷厂研制成功“昆仑牌”色瓷,博山陶瓷厂研究成功“宝石牌”炻器,张店陶瓷厂研制成功“湖光牌”硬质陶,福山陶瓷厂也开展了炻器的研制。各厂研制的炻器大量投产,并大量出口。至今,淄博企业大量生产炻器咖啡杯出口仍在延续。

      七

      “文革”中期,高潮调往省轻工美校任教,他的校友方正良、何其荣因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回江西老家。局设计室名存实亡,文化大革命中后期赵德政、范炜光、刘玉芬先后在设计室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硅研所的新材料研究,设计新的造型和画面。他们设计的长石质瓷(魯玉瓷)《手鼓》、22头餐茶具和《凌云》啤酒具,在全国第一屆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中分别获一、二等奖。范炜光在不同单位的工作都做出了相当成就,已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配合高长石制瓷的研制,他设计了两款盖杯造型,其中一款一直是硅研所的主打产品。高石英瓷研究成功后,用石英瓷制作的这款盖杯选为国家领导人用瓷,故将该产品取名为“中华”盖杯。

尹干设计的鲁玉瓷《手鼓》茶具

尹干设计的鲁玉瓷《手鼓》餐茶具画面草稿

尹干设计的鲁玉瓷《手鼓》22头餐具获全国第一届创新设计评比一等奖

      70年代,淄博两家日用陶瓷主要的生产厂家——淄博瓷厂和博山陶瓷厂,都已有了定型、量化生产的盖杯。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作为日用陶瓷材料研究和生产单位,尚没有较为定型和量化的盖杯造型。为配合硅研所高长石质细瓷研究设计造型时,尹干考虑要设计盖杯造型。

尹干设计的鲁玉瓷《凌云》啤酒具(画面设计:范伟光)

尹干设计的鲁玉瓷《中华》盖杯(画面设计 范伟光)

获全国第一届创新设计评比二等奖

      他搜集了部分盖杯实物及我国部分陶瓷产区的盖杯照片,一一进行分析对比归纳。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考虑杯身的比例关系及杯身与杯盖、杯顶、杯把之间的协调及细节的处理,他精心设计了一款盖杯造型。他将设计好的图纸呈交给分管生产的胡钦佩副所长,胡所长看后,认为这个设计与其他厂的盖杯造型没很大区别,没必要加工制作。因领导没有批准,也就无法将图纸下达到试制车间模型组进行模具制作。尹干只好自己上模型轮车模、制胎、翻模。他制了两套模具,一套是光身,一套在杯身的下部雕刻了菊花花瓣纹。他将两套模型送到试制车间注浆成型和烧成。烧制出来后,大家都说好,所领导也很满意,决定这两个造型都量化生产。让模型组的梁传珠同志整理胎套,翻制模型。生产了一个阶段后,淘汰了刻有菊花瓣的盖杯造型,留下光身的盖杯造型继续生产。

      八

      1977年,淄博市陶瓷工业公司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协商,决定在淄博瓷厂招待所举办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分造型设计与装饰设计两个班,学员来自全省各陶瓷产区陶瓷厂的美术设计人员,陶瓷系老师陈若菊、张守智、杨永善等都来培训班授过课,较全面系统地传授了图案设计、陶瓷造型与装饰及有关知识,对学员的作业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这次办班,各厂美术设计人员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回厂后设计了不少新的茶餐具造型与画面。1980年在轻工业部、中国陶协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中,淄博产区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从材质到造型装饰都很新颖,大放异彩,获奖最多,是淄博市陶瓷公司和各陶瓷厂连年抓材料研究和产品设计的一次集中展示。

张守智与刘凯民

      山东省陶瓷公司崔永顺调任省轻工厅厅长、沈惠基调任省轻工厅总工程师以后,杜祥荣同志任研究所所长。山东虽然缺乏优质黏土,但长石和石英的储藏量大,品位高。杜祥荣所长决定研制高长石质日用细瓷,在他的主导下,组织了刘凱民、陈峭、高安君及化验室部分科研人员攻克这一课题。这项成果,1980年6月通过了省级鉴定,198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九

      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北京饭店准备建日本餐厅和会客厅,时值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在淄举办培训班的后期,张守智向北京饭店推荐了淄博瓷厂的鲁青瓷、市硅研所的象牙黄瓷和高温窑变花釉。选定日本餐厅用鲁青瓷、日本客厅用象牙黄瓷。田良永负责鲁青瓷餐具设计任务,象牙黄瓷客厅用瓷的设计任务由尹干承担。他们到北京饭店,领导讲了这次设计任务的重要性与要求,饭店高级厨师讲解了日本餐的特色、上菜的要求与程序,还与他们一起共进日餐。

尹干设计的北京饭店会客厅用瓷

      从北京回来后,尹干开始客厅用象牙黄瓷的造型设计,装饰纹样由尹干的校友黄元英设计,期间张守智先生也不断给予指导。经过反复设计修改,他们再次到北京征求意见,并确定了日本客厅用瓷和日本餐厅窑变花釉日式酒具及水果盘的设计方案。这套客厅用瓷包括:壶、壶托、杯、碟、糖缸、奶缸、平式水果盘、烟灰缸、口纸杯。茶壶是整套用瓷的主体,茶壶半成品出来后,电炉试烧,结果茶壶的肩部不规则塌陷,公司和所里的领导要求尹干抓紧时间修改图纸。尹干不同意修改,他认为这把壶的造型不会变形,即使要改,也得向北京有关方面汇报后再改,因图纸是北京有关方面确定的。

尹干设计的北京饭店兰钧釉日式酒具

      问题还得解决。尹干说先了解烧制情况后再说。他找到烧电炉的同志了解情况,尹干认为不应在电炉内摆两排壶,离硅碳棒太近,造成了靠近硅碳棒的壶肩塌陷。原因找到后,尹干当天亲自用电炉烧制茶壶,他只在电炉中摆了一排三把壶,第二天出炉,三把壶都完好,没有变形。他接着将茶壶用金水界了子母线进炉烤花,出炉后,效果颇佳。正好苏毅然省长来单位视察,市陶瓷公司和硅研所的领导将烧制好的茶壶给苏省长看,并谈了承接北京饭店用瓷的任务一事,苏省长非常满意。

尹干设计的北京饭店玳瑁釉高脚水果盘

尹干设计的北京饭店玳瑁釉日式酒具

      经过硅研所上下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淄博瓷厂在田良永、魏传珍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设计了56个品种,也相继完成了任务。

      十

      上世纪70年代末,尹干应张店陶瓷厂和福山陶瓷厂之邀,利用业余时间帮厂里设计餐茶具造型与画面。1979年,从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调到张店陶瓷厂从事工艺管理和材料研究的赵冠杰(时任厂技术科科长)找到尹干,接他到张店陶瓷厂看他们研制成功的硬质陶产品,希望尹干为硬质陶这个新材料设计造型和画面。尹干鉴于赵冠杰是自己的老同事,他也很喜欢这种新的陶瓷材质,加上赵冠杰和厂里的领导非常热情,他答应下来为该厂设计陶瓷造型和画面。

      尹干抽空设计了一套茶餐具造型,星期天,厂里派唯一一辆接送客人和领导专用的老式吉普车把尹干接到厂里,商量有关事宜,到厂里制作模型,也经常用这辆车在周末跑博山印刷厂,商议和试验制作了尹干设计的花纸画面。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在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尹干与赵冠杰默契合作,在厂里模型成型师傅的共同协作下,制作了成套的茶具和餐具造型。

尹干设计的茶具造型与画面

      尹干设计出画面后,又与博山印刷厂小宗师傅为首的丝网花纸车间反复试验,制作成功了“兰方格”“紫大桥”等茶餐具丝网花纸。这套茶餐具,因厂址坐落湖田,故取名为“湖光”。“湖光·兰方格”“湖光·紫大桥”“湖光·紫方格”等产品大量出口,为张店陶瓷厂改变了产品结构,产品从内销走向出口,尹干贡献了一己之力。在1980年全国首届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中,尹干为张陶设计的“湖光·兰方格”22头餐茶具、为福陶设计的“黑方格”22头餐茶具均获一等奖。

      十一

      1981年,因工作需要,尹干离开硅研所,调张店陶瓷厂工作。当时的张陶在陶瓷系统是个小弟弟,职工人数近千人,当时负责产品开发工作的赵冠杰同志除了研制成功硬质陶,还研制成功了具有大理石感的星点无光釉及精炻器,也大批量生产出口,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尹干调入张店陶瓷厂后,组建了产品开发中心,他任主任,新产品开发中心除设计和制作的产品入厂隧道窑烧制以外,在原料、模型、成型、彩绘、设计等工序都定人设岗,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得以顺利进行。他的校友黄元英也调入开发中心任副主任,中心组建了设计彩绘团队,以省轻工美校的毕业生为主,有王士金、刘爱霞、曲恒香、陈志刚、黄海根、丁忠海等,他们都为张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后来他们虽然在不同的单位工作,都成为我市陶瓷设计的中坚力量,黄海根、曲恒香因日用陶瓷设计上做出的成绩,获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称号。


尹干设计的“菊花”餐具

      以赵冠杰同志为首的张陶科研人员,经过潛心研究,研制成功了新的炻器产品——星点无光釉炻器。该产品呈现大理石质感,浑厚大方,朴实自然。针对这种材质的特点,尹干除了创作一些雕塑作品外,也设计了一些日用造型,量化出口和内销。其中《石尊》茶餐具在全国第二届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尹干在张店陶瓷厂新产品开发中心工作期间,多次参加广交会,并多次拜访广州美术学院的专家和老师。因广州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新思潮、新思维、新观念的吸收引进比内地更早更快。与广州美术学院老师和专家的接触,使他初步了解了工业设计的有关内容,并对现代陶艺有了初浅的认识。为此他搜集了有关资料,并购买了有关营销、消费心理、工业设计等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学习。学习后,他利用业余时间曾在厂里举办了几次有关产品开发与营销的讲座。

尹干与刘爱霞合作的《40头精炻器餐具》获第二届全国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三等奖

      张店陶瓷厂在生产出口硬质陶和星光无光釉炻器的同时,还大量生产出口浅棕黄色和颜色釉咖啡杯。尹干还曾承担过咖啡杯来样加工的滚压头图纸设计任务。他也根据这类材质设计了部分造型和画面推向市场。他与刘爱霞合作的“40头精炻器餐具”获第二届全国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三等奖。

      十二

      1984年,尹干调山东省陶瓷公司任技术处任副处长,分管产品开发设计工作。他认为科研和设计人员是陶瓷开发的两驾马车,要并驾齐驱携手并进。应该说,那些年淄博日用陶瓷的生产发展靠的是领导、科研技术人员、艺术设计人员和工人相结合,靠的是院校,特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支持与合作,而科研人员的材料研究开发与技术改造首当其冲,作用举足轻重,功不可没。

      当年,山东省陶瓷公司同时在三条阵线上出击,一个是陶瓷材料研究,一个是技术改造,一个是产品设计,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淄博陶瓷成为中国陶瓷五大产区之一,当之无愧。

      尹干离开陶瓷系统进入教学领域后,与陶瓷系统有关单位保持着密切联系,被聘为艺术顾问。市硅研所升格为省硅研院,现称之为“硅元科技”,他曾经工作过的张店陶瓷厂也已易名为“华光陶瓷”,成为我国陶瓷行业两颗耀眼的明星。上世纪80、90年代,省硅研院在杜祥荣所长、张儒岑院长领导下研制成功的高石英瓷和人工合成骨粉,为淄博陶瓷材料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骨质瓷大量生产,成为拳头产品,高石英瓷进入中南海,选为国家领导人用瓷,尊享“当代国瓷”之誉。

      十三

      尹干在市硅研所和张店陶瓷厂工作期间,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写了《简论陶瓷新产品的开发》《在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体会――陶瓷造型设计之我见》《圆的组合与分割在陶瓷立体造型设计上的应用》《方形分割与组合在器物造型设计上的运用》《线型、形体与器皿造型设计》等,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指导设计工作的开展,先后在《山东陶瓷》《景德镇陶瓷》发表。

      十四

      1989年,尹干调入山东理工大学,进入教育系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仍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进行陶瓷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尹干的好友董云增同志找他商量帮助淄川德利陶瓷厂开发新产品事宜。董云增同志当时在淄博市轻工业局技术科工作,是淄博市实用美术协会的秘书长,尹干是该协会副会长。董云增同志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善于思考,团结同志,负责协会的处理协调工作。他们协商后,决定以市实用美术协会的名义帮助德利陶瓷厂开展新产品的开发工作。除了在管理和工艺技术上进行协调和指导外,尹干和田良勇同志负责产品造型设计,王心可同志承担产品包装设计任务。

      淄博德利陶瓷厂是在淄川区龙泉镇渭一村原陶瓷管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村办企业。司志勇、张杰、司维利先后任该厂的厂长,他们事业心强,工作踏实,领导有方。他们之间的合作非常默契、愉快。经过大家的努力,厂里的产品质量、产量有了提高,产品品种增加,不断有新的造型、新的产品投入市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因产品受到欢迎,厂里扩大生产,建立了分厂,全厂职工近500人,产品在1990年国货精品博览会上确定为国货精品,1992年在墨西哥举办的中国实用技术及产品贸易展览会上获金奖。



尹干为鞍山陶瓷厂设计的紫砂茶具

      上世纪90年代,尹干还利用假期为鞍山陶瓷厂设计了几套紫砂茶具,还利用暑期到当时的临淄边河黑陶厂创作设计了部分黑陶作品。

      十五

      2000年,尹干从山东理工大学退休,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虔人陶屋”,在进行陶艺、刻瓷、高温花釉、彩绘及书画创作的同时,仍在日用陶瓷设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退休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为无棣贝瓷厂设计画面。山东省陶瓷公司崔刚同志找到尹干,商量请他帮助滨州无棣县贝瓷厂设计日用瓷画面一事。尹干到贝瓷厂里看了看,厂虽不大,但环境整洁,生产有序,员工素质也不错。贝瓷厂生产的细瓷质地细腻,釉面滋润,白度高,透明度好。厂长郭春森为人谦和,有事业心。他考虑再三,与郭总协商后,同意合作。


为无棣贝瓷厂设计的日用瓷画面

      以往的日用陶瓷画面设计,从黑稿到彩稿,尹干都是手工绘制,费工费时。为了合作和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他决定学习photoshop应用软件,他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学习电脑软件知识和操作,对应用程序死记硬背,经过三个月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应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可以用电脑软件进行画面设计了。这一阶段的合作,除了设计了一些画面,为厂里做了一些工作外,学会了电脑设计软件的应用,为后来的日用陶瓷设计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设计手段和途径。

      退休不久,山东硅院与华光陶瓷先后聘他为艺术顾问。在华光陶瓷他设计了一套无光釉《新装》组合桌上用具。

      山东硅院国谊公司经理许立亮同尹干协商,请他为国谊公司设计高石英细瓷画面。国谊公司是在原山东硅院日用瓷试制车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厂房、设备到各工序人员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试验试制到生产的雄厚实力。

尹干设计的“缠枝莲花”盖杯

尹干设计的“缠枝莲花”画面

尹干设计的“缠枝牡丹”盖杯

尹干设计的“缠枝牡丹”画面

      尹干回到山东硅院,看到他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老同志,心里很高兴。尹干先从盖杯画面设计着手,公司生产的盖杯是他当年在该单位设计的“中华杯”。结合盖杯造型,他将缠枝牡丹、缠枝莲花、团形菊花植入他的盖杯画面设计中,突出画面的民族性、传统性。他还设计了一款“蝶恋花”的画面,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画面效果很好。在设计盖杯画面的同时,他还为国谊公司设计了部分餐具画面。他能为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做点事而高兴,他设计的一些画面投入了生产,进入了市场,有的画面还在全国陶瓷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

      十六

      2010年,受山东硅院领导殷书建与任允鹏之邀,他再次应聘为艺术顾问,并建立了陶瓷艺术工作室。他每个星期都要半数时间到硅院,对该院的日用陶瓷设计和陶瓷艺术创作进行指导。同时他也为山东硅院设计了一些日用陶瓷餐具和盖杯画面,如《秋艳》《钻石》《祥和》《缠枝牡丹》餐具纹样及“长城”“和平”“红太阳”盖杯纹样,有的画面已经投入生产。

尹干设计的《祥和》餐具

尹干设计的《祥和》餐具画面

      2004年,淄博中国陶瓷馆馆长助理兼陶瓷馆经营部主任郭联军同志与尹干协商,请他为陶瓷馆经营部设计日用瓷餐具画面。尹干用了近20天的时间,多次修改,设计了两套餐具画面。一套为30头“龙凤呈祥”餐具,一套为30头“盛世东方龙”餐具。画面设计定稿后送往淄博美图花纸厂打样生产。随后在淄博经济开发区贴花烤花,批量生产。同年秋,陶瓷馆经营部将这两套餐具定名后投入市场。

尹干设计的30头《龙凤呈祥》骨质瓷餐具


尹干设计的《龙凤呈祥》画面

      2007年,中强瓷业老总葛本祥先生找到尹干,请他为中强瓷业设计陶瓷造型和画面,葛本祥先生是个敬业、有责任心的企业家,当年在淄博瓷厂工作,1993年,他在淄川区罗村镇建立了中强瓷业有限公司,1999年搬迁到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是生产镁质强化瓷。中强瓷业在葛总的努力下,已成为颇具实力、有潜力的镁质强化瓷生产企业。尹干为他们设计了一套二次烧成的“年年有余”镁质强化瓷餐具,是他吸取淄博地区早年的青花鱼盘纹样基础上综合处理、加以各式水纹而设计的画面。应葛总的要求,尹干又为他们企业设计了一款陶瓷盖杯的造型和画面。这项设计难度较大。他反复比较分析各地的盖杯造型,设计了一款相对比较敦实的盖杯造型,而杯把与盖顶造型设计得相对灵巧,相互呼应;配以传统纹饰“双龙戏珠”,红黄两色组合,画面富丽喜庆吉祥,称之为“东方龙”盖杯。


尹干设计的《东方龙》盖杯

      根据厂的要求,尹干又设计了八款餐具画面。葛本祥先生选了其中五款画面制作花纸。这个阶段,尹干多次到位于淄川的雷波德陶瓷花纸有限公司打样,对画面的色彩处理和配套进行调整和协商,近一个月的时间,五款画面的打样任务陆续完成,并很快量化投入生产,分别命名为《伦巴》餐具、《幽谷花香》餐具、《行云流水》餐具、《红宝石》餐具、《大千世界》餐具。

      十七

      尹干的家乡赣州有一古窑,位于赣州七鲤镇,称之“赣州窑”。“赣州窑”是1957年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赣州窑”自晚唐创烧开始,绵延至宋元时期,曾经鼎盛一时。窑口釉色丰富,品种造型多样,是江西五大名窑之一。为继承这一窑口传统,赣州在2009年建立了虔东七鲤陶瓷厂,成立后邀请了在景德镇及外地工作的赣州籍的陶瓷同仁回赣州座谈,尹干与他的校友戚培才、张学文等近20名校友、同乡参加了座谈会,大家都希望在七鲤镇古窑的基础上,从材料、釉色到造型装饰,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后来,尹干多次到该厂,设计了一些画面和造型,如《龙凤》盖杯造型与画面及《春曲》、《金丝银线》餐具画面,为家乡的日用陶瓷生产发展尽心尽力。

尹干设计的《龙凤》盖杯

      十八

      2015年,尹干向中国(淄博)陶瓷馆捐赠陶瓷艺术作品共181件套302件。2015年9月8日,在中国陶瓷馆举办了尹干艺术作品捐赠暨尹干刻瓷艺术作品展、尹干丝绸艺术作品展暨尹干艺术作品捐赠厅揭牌仪式。

      2000年前,魏武帝曹操有《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说的正是尹干。杖朝之年,晨夕相伴的还是设计、绘画、著述,有一大堆的事情在排着队呢!我们不妨从网上拿来一首诗,稍作改动,作为献给尹干先生的一份敬意:“一路欢欣一路奇,人生八十古来稀。成书万卷识新码,马放南山驭白驹。”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