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盗墓催生了河南的古玩市场






[日期:2021-07-17] 来源: 豫记  作者:佚名 [字体: ]

河南,盗墓重灾区。

      烟云涧——高仿古青铜器第一村

      上世纪九十年代,成都机场和上海海关几乎同时发现,有人携带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想要出关,其中竟然还有一尊与洛阳博物馆所藏完全相同的“兽面纹方鼎”。

      兽面纹方鼎又叫“洛阳鼎”,是西周早期的作品,国家一级文物。西周方鼎的数量较少,器型往往较小,成对出土,而像洛阳鼎这样方正高大、纹样庄重的器物,极其少见,堪称“国宝”。

      这样的器物,怎会出现在机场、海关?此事引起警方高度注意,并随之展开行动。

      出人意料的是,洛阳博物馆的“兽面纹方鼎”好端端的在馆内,并未失窃。随着调查的深入,所有矛头都指向河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烟云涧。

中国青铜第一村 烟云涧

      烟云涧又叫烟涧村,是洛阳伊川县葛寨乡东北部的村子。这村名虽然我们听着不大熟悉,但在古董文玩界,可是响当当的一号。不仅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屡获大奖,制造出的青铜仿制品,也让不少专家学者打了眼。

      但当时,烟云涧还不像现在名气大。经文物贩子供认,“兽面纹方鼎”是从烟云涧一个叫方兴庆的人手中所得,于是,警方来到方兴庆家,没想到,满地的青铜器,铜镜、铜佛、铜鼎……着实把警察吓了一跳。

烟云涧批量生产青铜器

      方兴庆说自己是把东西当工艺品卖给对方的,没想到对方会用来诈骗。最后,方兴庆被拘留了6天,放了出来。

      此事之后,方兴庆将仿古青铜的工艺教给了村里人。如今,烟云涧村中800多户人家,至少有300多户从事仿古青铜器加工,从业人员更是达1880余人,年销售收入在2015年便突破亿元大关。

      烟云涧生产的青铜器,小到青铜镜,大到洛阳鼎,品类多样,应有尽有。除了常见的青铜器型,村中还有人能制作青铜编钟,更神奇的是,这位制作编钟的人,是一位仅有初中文凭且不懂音律的师傅。

      这位师傅叫方金刚,每年,方师傅都能制作出大小五十多套编钟,方师傅表示,自己虽然不懂音律,但严格按照书籍说明的尺寸,做出的编钟便能每只音质都不一样。编钟的购买者除了一些音乐爱好者,更多的是外国人。

      如今,烟云涧也被大家评价为高仿古青铜器第一村。这像极了《古董局中局》中虚构的安阳“郑别村”——一个闻名全国的青铜造假村。

      这些青铜器,流向了哪里?

      话又说回来,商品有了,自然就要有市场。

      烟云涧是全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工艺品集散地,但出了烟云涧,这些仿古器物又去了哪呢?

      很多人认为,做仿古青铜器,就是造假,其实,不是这样的。“仿古”是一门手艺,手艺哪来的真假。

      一件仿古青铜器,盖上戳,就是工艺品,烟云涧的村民认为自己就是生产仿古工艺品的,但对于这些工艺品的去向,他们也不能保证。其中,便难免让古董贩子钻了空子。

      如今,北京潘家园、西安的朱雀路、南京夫子庙等各大古玩市场,可以说有青铜的地方,就有烟云涧的东西。

      古玩市场,是古玩爱好者最喜欢去的地方。全国最著名的古玩市场莫过于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古董局中局》的男一号,便是在潘家园开了一个小店,以此为生。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一角

      对于普罗大众来言,古玩市场是一个相当神秘的所在,很多人都想在这个地方“捡”到“漏”。可“漏”是那么好捡的吗?这里面不仅有严格的规矩,还有一套黑话,新人还是老手,一张嘴对方就知道。

      “捡漏”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黑话,与之相对的,是“走宝”,就是把价值几万的东西,几千几百卖了。形容东西来源的,就有“荒货”、“鬼货”、“贼货”、“水货”和“新货”之分。

      问别人收藏什么,也不用“收藏”,用“玩”,你玩什么?

      再说规矩,古玩市场恐怕也是各类商品交易中唯一个概不退货的地方。还有,没事儿不要瞎问价,东西看好喽再问,在别人买东西时,也别瞎白话,即使你看出东西的真假,这会儿也不是你出来秀的时间。

      除此之外,也别瞎装十三,惹人笑话。

      记得“局中局”中,主人公带手套鉴别一个明代瓷瓶的场景引发了满屏弹幕吐槽。

      戴着手套虽然显得重视,看着也十分唬人,但是,手套在于瓷器接触时,容易打滑,反而会增加风险,所以,一般真正的鉴宝人是不会戴手套接触瓷器的。除非鉴别的是书画和生坑物件,这是为防止人在接触书画、物件时手上的汗液侵蚀或污染物件。

      所以,古玩市场水深了去了,不懂,就好好学习。

交易中的古玩市场

      如今,全国最著名的古玩市场无外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几家,但其实,在河南也有很多古玩市场。

      郑州古玩城算是规模较大的,但洛阳、开封、商丘、安阳等地,都有规模不一的古玩场所。

      盗墓催生了河南的古玩市场

      催生古玩市场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靠拿祖产典卖度日的满清贵族败家行为;另一种,则就是因为自古以来屡禁不绝的盗墓活动。

      以潘家园为例。潘家园古玩市场过去由于开在晚上,白天人群聚散,如鬼一般来无影去无踪,所以又被称为“鬼市”。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开在晚上呢?简单来说,因为“要脸”。

      清末,很多满(败)清(家)贵(子)族由于迷上鸦片,抽到最后,不得不靠贩卖家产渡日。可是,又怕卖东西时被人看见,所以,便晚上偷偷的卖。

北京古玩“鬼市”

      当然,也不乏由于其他原因靠典卖度日的没落权贵。后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外国人发现在这种市场上轻而易举的便能买到“古物”,在各种原因的推波助澜下,古玩市场的生意便越来越红火。

      但是,这个起源不适用河南地界的古玩市场。

      如果说北京、上海等地古玩市场的兴起大多是靠清末民初满清贵族的败家,那河南地区的古玩市场则得赖于在河南作风猖獗的盗墓。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盗墓基地——洛阳、长沙、东阳、淅川,河南占了俩。但河南被盗墓贼光顾的地方,又何止洛阳、淅川两地。

      民国是全国盗墓活动最鼎盛的时期,河南是地下文物第一的大省,自然是盗墓者的最爱。就拿安阳来说,殷墟的主墓区早已不知被历来的盗墓贼光顾多少遍,后母戊鼎就是在一场盗墓活动中被发现的。

盗洞痕迹

      1939年3月,一名叫吴希增的人使用探杆盗墓,在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时,手震了一下,感觉碰到了硬物,将探杆用力提上来一看,发现坚硬的铁探头都弯了。这个将铁探头都顶弯了的东西便是后母戊鼎。

       从晚清到民国,因甲骨的现世,全国各地的盗墓贼、文物贩子都将目光盯向安阳。一批又一批的甲骨被人从安阳带走,于此同时,大量的青铜器也被人带出安阳。

      再说洛阳,据盗墓文化的研究者倪方六调查,“民国年间约有5万座古墓被盗,盗走的文物达50多万件。这一时期,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达1000多万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盗墓出土。”

      这些盗墓而来的东西如何销赃?你都不用动身,自有得到消息的文物贩子找上门来。

      为了将这些盗墓而得的古董文物尽快脱手,也就催生了当地的古玩市场。渐渐的,由于有源源不断的“真货”流入,当地的古玩市场便发展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严禁盗墓,盗墓活动虽然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却没有断绝。

      据倪方六调查表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沉寂了30年的盗墓活动,又开始活跃起来。“据估算,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20年间,中国大陆至少有30-40万座大大小小的古墓被盗,以每座墓出土10件文物来算,被盗出的文物便多达三四百万件,实际数量远大于此估计。”

      就是现在,盗墓活动依然在上演。

警探盗墓案

      就在去年,安阳市公安局殷商公安分局在进行殷墟保护区大排查时,在殷都区西郊乡四盘磨村就发现多处盗洞盗墓活动。

      经过线索梳理和排查,于三个月后,终将犯人抓捕归案。而这一批犯罪团伙,早在2013年便在殷都区西郊乡四磨盘村周边作案。

      利益催生市场,欲望毁灭文化。

      盗墓者抓得住,但人们的欲望控制不住。我想,再价值连城的古物珍宝,也承载不起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