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技艺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






[日期:2022-06-23] 来源:瓷网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苗长强大师与父亲苗锡锦大师

苗长强出身钧瓷世家,其父苗锡锦被誉为“钧瓷记忆的活化石”,曾主编中国钧瓷史上的第一部志书《钧瓷志》,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钧瓷恢复的全过程。苗长强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和钧瓷结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作品受到中国古陶瓷界泰斗耿宝昌先生和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莉英的高度评价,赞其为“宋釉今烧”,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达到宋钧官窑艺术水准的当代钧瓷,引起了古陶瓷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巨大轰动。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就曾题赠苗家:“苗氏揭谜于今,2005年新创烧,如同宋代钧窑古风貌之宝器,为历史再现。”

1980年进入神垕镇新华瓷厂,开始尝试烧制钧瓷。1985年,禹州市政府提倡各瓷厂优秀员工通过考试到大专院校进修,苗长强顺利进入了西北轻工业学院陶瓷专业,开始系统学习。

1987年大学毕业后,苗长强来到神垕陶瓷职业高中做了一名教师,负责陶瓷工艺课,业余时间在当地陶瓷厂做一些技术工作。至今,苗长强坚守方寸讲台已整整30年。他常说,要让神垕的孩子都了解钧瓷,学会烧瓷,爱上钧瓷文化。

神垕有着千年古镇及中国钧瓷之都的称号,这里的一切都早已融进了苗长强的生活。每天晚饭后,他会挎上粗布大兜,带上小铲子到家后的金鸡山,一是散步,二是寻找适合制瓷的各种土和矿料。当发现可用的瓷土他会用铲子拍打,用手把捏,甚至放入口中去体会土粒的细腻度。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作品《钧瓷平面洗》

一件钧瓷成品要经过原料加工、造型、素烧、施釉、釉烧等多道工序。苗长强制作钧瓷的工坊就在他家后院,数百平方大的屋子里摆放着上千个大大小小做好的泥胚。温暖的光影下,这些泥胎等待着最终的入窑孵化,从素颜到万彩寄托着钧瓷艺人的感情,也收获着希望,也许一件传世珍品就会在其中诞生。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作品《钧瓷福寿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一个个光环笼罩下的苗长强没有一丝距离感,他的脸上常常带着一丝内敛的微笑,平和谦逊,只有在充满泥土气息的工坊中,在追求完美的精雕细琢中,他才会神情肃穆。

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馆长朱东明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

苗长强,1962年8月出生于神垕钧瓷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许昌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现任禹州市苗家钧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苗长强大师1987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硅酸盐工程系陶瓷专业,至今从事钧瓷艺术研究已三十余年。他不但注重现代钧瓷的实践生产、古陶瓷遗址的考察发现,而且在理论研究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列,在钧瓷釉料、造型设计、烧制方式、理论创新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他制作的钧瓷作品多次在国家级专业评比中获得大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作为奥运国礼,送给了参加奥运会的204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各国代表团。

2012年12月苗长强工作室(隶属于苗家钧窑有限公司)被文化部授予首批中国陶瓷界唯一一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