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江西靖安老虎墩彩陶填补考古空白






[日期:2011-02-28] 来源:江南都市报  作者:邓旭敏 吕芳敏 [字体: ]

三足鬶

 三足鬶 出土石器 出土石器 发掘现场 发掘现场

  老虎墩遗址位于靖安县北潦河支流小南河流域,距离水口乡李洲坳东周古墓群仅10公里。2009年10月至2010年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和靖安县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其出土的罕见彩陶、史前“江西第一路”、奇特祭祀坑、百余座二次墓葬群等等,都给考古专家带来一次又一次惊喜。随着发掘工作的结束,近日,考古专家对遗址出土文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据了解,距今6000多年的红陶和彩陶文化填补了江西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段空白;一批前所未见的陶器和石器,以及特殊的埋葬方式,表明老虎墩遗址是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

  疑为赣鄱流域新石器时代新的一支

  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老虎墩遗址,位于高湖—水口盆地的中心地带,是一处土墩类型遗址,现存面积5000余平方米,两次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在长达1年多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各种不同时期的文物数百件。通过遗址堆积以及出土文物新石器的情况,专家推测遗址延续了新石器时代三期及商周、秦汉等5个阶段遗存。

  据了解,新石器时代一期主要出土了石器和陶器,甚至还出现了少量彩陶。其时代可能早于新余拾年山一期文化,与周邻的大溪文化、汤家岗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推断其年代在距今6000年。二期发现的一组由鹅卵石铺成的疑似道路遗迹,更是省内发现最早的道路,堪称“江西第一路”。在新石器时代三期的堆积层中,考古专家发现了宗教祭祀广场和110座二次墓葬群。

  “遗址出土的文物能够找到与特征相似的文化遗存,但是其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考古专家说,新石器时代三期大量出土鼎足、壶圈足、罐口沿和鬶袋足。该遗存与屈家岭文化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可能代表了赣鄱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新的文化类型,其时代距今约5000~4500年左右。据了解,老虎墩新石器时代三期遗存中,除第一期遗存揭露面积有限,遗迹情况不明外,第二、三期分别揭露出道路、祭祀广场、墓葬、红烧土建筑遗迹等。尤其是第三期,聚落遗迹以宗教祭祀广场为中心,由祭祀台、红烧土建筑遗存及110余座二次葬小墓构成。宗教祭祀广场基本覆盖整个遗址,广场北部110余座墓葬密集分布,多数为简单的小土坑,少数为土坑烤壁墓。墓穴内有火烧过的骨渣以及残破的陶壶、盖等,没有鼎、石器等随葬品。这些发现都为赣鄱流域史前考古所罕见。

  进一步证实老虎墩遗址古文化繁荣

  靖安的高湖—水口盆地是鄱阳湖西岸水系潦河流域一处重要的河谷盆地,西部背靠赣西北九岭山脉,东部面向宽阔的鄱阳湖盆地,自然地理相对独立,非常适合古代人类的生存活动和生产开发。此次发掘的老虎墩遗址,就坐落在盆地中央的土墩之上。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专家就在高湖—水口盆地,先后两次发掘了郑家坳新石器遗址,初步认识到该区域史前文化在赣鄱流域史前文化体系中的相对独立性。2007年神秘李洲坳东周大墓的发现,更进一步明确了该区域上古文明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高湖—水口盆地先秦古文化发展的态势,2008年开展了盆地内部的初步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了一座30余万平方米的周代城址,以及由80余处先秦古遗址组成的密集的宏观聚落形态体系,它们均分布在高湖—水口盆地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低矮丘陵和山地上,老虎墩遗址就是其中一个。

  “出土的文物包含了当时的文化特征,根据这些文化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发展状况。”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在高湖—水口盆地先后发现大型古墓、城址等古代遗迹,可以推测当时这一地带是赣鄱流域早期古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区域性中心。文/图记者邓旭敏实习生吕芳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