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德州窑的猜想






[日期:2011-05-06]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徐秋琴 [字体: ]

  “从五代到宋朝再到元明,德州窑一路走来。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德州窑最繁荣的时期就在北宋,明永乐后基本覆灭。”德州窑址主要发掘人之一李光雪先生将德州窑的兴衰历史如此概括。   “它本身就是一座杂窑,是生产民用瓷器为主的民用窑址,也出产一些艺术珍品。”李先生介绍道。自唐代起,“南青北白”一词引领了我国陶瓷的基本风貌,德州窑即以白瓷为主,兼有黑釉、青花,红绿彩等。德州窑吸收了当时如定窑、磁州窑等多个窑系之长,凭借运河水运条件,运土而来,立窑烧制汝窑、耀州窑、建窑等各个窑系的瓷种。张先生取出一些窑址出口的瓷片,只见不同的瓷片所仿不同,胎的厚薄粗细和釉的颜色种类各异,足见虽是仿制,其烧制工艺和作品质量并不输于原窑产品。

  精细的仿作无法真正代表德州窑的特色,欣赏眼光还应当对准那些“本土制造”。“看一件瓷器是不是德州瓷,首先看它是不是青灰胎或粉红胎。”说起德州瓷的特点,李光雪表示,首先在于瓷胎。除了胎色,瓷器胎质的触感是德州瓷的又一特点。不同于普遍的砸土制瓷,德州窑的瓷土由碾子碾压而成,因而瓷胎颗粒非常细小;胎质的细软又造就了其极好的可塑性。相对于耀州窑的硬、定窑的透和磁州窑的糙,德州窑可算得是精工细作了。

  德州窑现已出土的碗、碟、盘、灯等民间生活用器,自成一种朴拙大气的原生态之美。德州窑不但为北方龙泉、青花和红绿彩等众多瓷器找到了出产之地,更使得人们猜想:随着发掘和研究的推进,这片神奇的土地会不会透露出关于“诸窑之冠”柴窑的秘密呢?

  德州窑红绿彩人物俑曾被许多国外博物馆竞相收藏,而大件人物俑国内见到的反而很少。随着德州窑址的发掘整理研究推广,逐步提高了国内对北方红绿彩的珍稀程度和艺术价值的认识,人们开始争相收藏,价格逐年提高,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红绿彩的走私和流失。据老德县县志记载,民国时期,县城一个农民,在县城小西门(窑址区)捡到红绿色小人一个,卖得200银元,从此人们争相挖掘。足见当时人们对红绿彩的重视。至今故宫博物院古陶瓷博物馆内有幅民国时期古窑址分布地图,山东窑址有两个,淄博和德州。只是现代人逐渐淡忘了,致使一个重要的窑口消失在历史的风沙中。随着德州窑的重见天日,人们逐渐唤起丢失已久的记忆,使德州窑这一黄河中下游极为重要的窑口得到应有的重视。文 徐秋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