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道可道,非常道 习瓷学艺思考八题






[日期:2011-06-11] 来源:  作者: [字体: ]

    吾爱艺爱瓷,因爱而恋,因恋而思,寻道问道,问道渐悟道:“皆非常道!”
    每每夜幕降临.万籁俱寂,院外微风习习,树影婆娑。我伏案抚瓷,寻经问卷,常冥思苦想,若偶有心得,便窃喜过望,急就笔章,录以备忘。
    虽不成文体,却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录。

要学会欣赏陶瓷艺术

    陶瓷有近万年的历史,她伴随着人类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远古走向今天的文明。在漫长的岁月中虽偶有衍化、异化,但强大的生命力,使得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或同化它,我常万分感慨,  “瓷非常道”!
    既非常道,就应求真问道。要求道,学会欣赏乃是入门的第一条道。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故弄玄虚,他们会说:“做瓷我不会,难道我还不会欣赏吗?”这话你可能说大了,就是我们长期从事这一行当的人,也从不敢夸此海口。
    我见过许多收藏陶瓷的朋友,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他们挑选陶瓷作品,不用眼睛用耳朵,先问问谁的名气大,再听听哪个画的好。他们认为,有了这两条,作品肯定错不了。说实在的,我真替他们担心,不懂欣赏,花了高价收藏的作品,日后也许会让他们追悔莫及。
    外行不懂尚可理解,行内的许多错误的发生,让我们匪夷所思。
    比如,我们身边许多年轻人一直在把艺术当技术去攻,不也可悲可叹吗。更常见的是,许多同行从业多年,既敬业也刻苦,既勤读书亦勤思考,可就是技艺平平,终无长进。其实,误就误在,心目中只知“画瓷”二字,而不知还有“品瓷”一说。同行中的高手,历史上的大师与匠人庸才相比,其中天差地别,不也就差在欣赏审美能力的高下之间么。
    影响审美提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比愚昧更无知的偏见,这种偏见主要体现在,对不同形式的陶瓷艺术其价值核心的误解。
    时代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陶瓷艺术表现手段也日益丰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毋庸置疑,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样化艺术形式的作品,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艺术虽没有对错,但品位却有高低,能否区分伯仲,认清它们不同的价值核心点,取决于你欣赏水平的高低。
    每一种陶瓷艺术形式,都有它的形式特征和价值取向。比如,“瓷画”,就是画在瓷器上的画,以瓷为载体,表现的是作者绘画、诗词、书法的个人成就,其价值体现在“画”上。怎么画?也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因为它是画在瓷上的画,当然要考虑材质利用的好坏,工艺水平的高低。
    再说说“陶艺”,这个“陶艺”可不是“陶瓷艺术”的简称,一般泛指现代陶艺。陶艺作为陶文化中的一种形式,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放弃对物质性实用性的追求,强调精神和审美价值,是现代陶艺区别于传统陶瓷最鲜明的特征。陶艺的艺术风格虽有不同,但都是用形式美来表现陶瓷材料的天然美(色泽、肌理),利用粘土的可塑性、柔韧性,采取多变的造型手段,使作品产生节奏韵律之美,利用釉色、纹饰的变化达到自然的装饰效果。
    在我们身边最多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陶瓷作品。它体现的是材质、造型、工艺、装饰手段等陶瓷自身语言的综合价值,诸多元素的和谐统一是判断作品优劣的重要原则。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陶瓷艺术是所有艺术形式中,唯一有天意参与的艺术。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应该是精彩的创意、精湛的工艺、可遇不可求的天意组合而成的。所以,我把陶瓷作品分为三类,仅有好材质、精技艺的谓之“匠品”,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称之“妙品”,艺技俱佳且又天作巧合的应为“神品”,它是瓷中极品,我们所能见到的是少之又少。
    陶瓷材料的坚固性决定了它存世的长久性。王锡良先生说的好,  “不是流芳百世就是遗臭万年。”有些作品的价值也不是当代人所能认识的。但有一条却是肯定的,作品必需注重陶瓷自身语言,否则,何为“陶瓷”艺术品。

二、瓷玉同宗亦同道

    物理学上讲,瓷和玉都属于硅酸盐材料。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材料化学又告诉我们,高纯度的硅就是水晶,高温状态下的铝会生成蓝宝石。其实瓷和玉的化学构成基本一致,只不过形成方式不同罢了,玉是在地球亿万年前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形成的,而瓷却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我们的祖先早已明白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所以把瓷称作“假玉器”。瓷和玉都属贵族材质,非常珍贵。
    中华五千年文化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喜欢将美好的事物人格化,借代事物颂扬人格精神,这是中华文化显著的一个特点。
    两干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玉有十一德之说,精辟阐述了玉文化的人格思想内涵,这是中国人审美观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古代中国文人以佩玉来证明自己是一位理应受到信任和尊重的君子。君子就是玉,玉就是君子,玉是“德”的载体。东汉时期,将玉推崇到了极致,许慎的《说文》给予玉五种道德,即“仁、义、智、勇、洁”。他们认为,玉是光荣与幸福的化身,刚毅和仁慈的象征。
    瓷的性情温顺纯粹,宽缓和柔,与玉“温润而泽”之美相契合。所以中国人对瓷和对玉的情结是一致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达官显贵,商贾富豪,还是凡夫俗子,都把瓷看作是高贵的象征。在他们心中,金银珠宝只能表示富有,  “无瓷不贵”,只有瓷才是文雅高贵的象征。
    充满智慧的古代能工巧匠们十分清楚,因为贵重,所以不能滥用,因为高贵,千万不可亵渎。材料的特性决定着艺术加工方式的慎重,造型力求规范准确,意象表现精确到位。无论是瓷还是玉,所有的手段都是围绕着凸显高贵典雅而展现的,造型单纯而丰富,装饰简洁却深邃。艺术就是这样,表现得越简洁,内涵就越丰富,本质以外的东西越多,就越低俗。无数艺术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前人的这些经验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反思吗?
    高贵的品质,博大的文化内涵才是瓷的核心价值所在,其它都是后人枝衍意叠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