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四大名笔——齐笔






[日期:2011-11-22]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文房四宝,笔居首位,中国的毛笔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代表了一种书写文化。诗云笔有凌云意纵横,正是古时文人借笔抒怀的感慨,因此,当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时,中国的毛笔却至今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仍居文房四宝首位。山东省广饶县的齐笔作为其中最古老的分支,与浙江湖笔、安徽宣笔、河北衡笔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笔。

    齐笔的发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据《博物志》和《古今注》记载,相传秦国大将蒙恬在外作战时,急需向朝廷奏折求援。情急之下,他割下一捋马尾捆在木棒上沾着锅灰写了一份奏折,于是就有了毛笔。因为蒙恬祖居齐国,后人就将他发明的毛笔称为齐笔

    明清时期,在今广饶县大王镇北张淡、大张淡、卧东等村的齐笔制作达到鼎盛,文山堂文成堂等都是名噪一时的老字号,规模很大,有工匠学徒几百人,大王镇故有中国齐笔之乡的美称。当时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都设有制作齐笔的分店。齐笔制作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出笔工,专门制笔的人家有六七百户,更有不少是几十代传下来的制笔世家。现今,作为齐笔制作传人的郭安田正是出生于这样一个制笔世家,而他也是众多制笔者中的佼佼者。

    明洪武年间,郭安田的祖先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徙至今广饶县大王镇,开始拜当地制笔师傅为师,学习齐笔制作工艺。从此,郭氏制笔工艺祖祖辈辈世代相传。那时,郭氏先人务农为主,冬闲制笔,自产自销,贴补家用。到了郭先生曾祖郭清涟时,创办了育兴笔庄,有了专门的制笔作坊,招揽工人,生产的毛笔销往潍坊、淄博、滨州等地,生意日益兴隆。1940年,日本侵华战火蔓延到郭先生家乡,笔庄经营不下去了,其父只好在家务农,其叔郭其温则带领师傅们远上天津,重新树起了育兴笔庄的旗帜并很快打开了局面。育兴齐笔的盛名也在天津、北京、河北等地流传开来。

图1.老艺人在探讨齐笔制作工艺

    齐笔注重四德,即尖、齐、圆、健。笔毫聚拢时末端尖,则较易传神;笔尖压平后毫端齐,则运笔力均。说的是笔毫圆满充足,运笔时可以圆转如意;则指笔的弹力。齐笔到今天仍能不负盛名,正是因为它从选料开始就严格按照四德的要求进行制作。

图2. 使用传统工艺进行齐笔制作   

    齐笔的选料十分广泛,甚至可以用千奇百怪来形容。兔毛、猪毛、羊毛、狼毛、鸡毛、鼠毛,甚至连人的胡须也可以制笔。齐笔从选料到成笔,要经过浸、拔、梳、并、连、剔等150多道工序,每个步骤都是手工活,要求很高的技术。笔工们把从选择毛料到制成笔头的过程称为水盆,主要是因为其中大部分的工序都需要在放有石灰的水中完成。正是由于制笔艺人们在各道工序上的严格谨慎和不断创新,使齐笔有了锋颖尖锐、丰硕圆满、修削整齐、健劲有力的特点。

    现在的齐笔制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需要,推陈出新,不断开发新品种,生产材料由原来的普通羊毫、普通狼毫到现在的十几个系列,生产范围由原来单纯的书画用笔发展到工业用笔、医药用笔,开发出了胎毛笔,推出了象牙雕、木雕、竹雕、骨雕、景泰蓝等高精古玩雕艺毛笔,兼具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编辑: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