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昌南先贤——范仲淹






[日期:2011-11-27] 来源:昌南先贤   作者:涂翼报 陈海澄 [字体: ]

                             


范仲淹塑像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两岁时就死了父亲,随着母亲曾寄居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他每天煮一锅粥,冷却凝固后切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下粥的腌菜,也断成一段段食用。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断齑划粥的典故。由于他奋发努力,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得中进士,从此身居官位。

    进入仕途后,范仲淹不忘自己的苦难,能直言奉公,并连连迁升。景祐二年(1035年),他任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因言事切直得罪了宰相吕夷简,吕以他荐引朋党罪贬知饶州。

    范仲淹到任后,便去所属的县域视察民情。景祜四年(1037年),他来到浮梁,得知常患水火二灾,尤其是遇火灾时,因水源太远,曾烧掉闹市区锦绣街房屋百余幢。他又实地勘察了城北的洼地,决定利用这一水源,既可防火,又可排涝。这一倡议得到了父老们的拥护,于是捐钱捐物者十分踊跃,工程进展也很迅速。完工后的状况是:将原蓄水洼地扩大成占地四十七亩的大水塘,塘东筑堤堵水,不使流溢;对原有水渠疏浚整理,成为小溪流。这样,溪水由琵琶洲进入城内,成为极图形状穿过锦绣街、通驷桥、孔庙。再过鹊桥至龙船尾入昌江。又在塘中广植莲花。后来,莲花开放,花红叶绿,便得名莲花塘。塘中蓄水,波光粼粼;城内水沟,水声潺潺,取水用水都十分便利,得名醒心沟,或曰洗心沟。又于东边堤上建永济亭。到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荷花塘重修,为纪念范仲淹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功绩,又在塘边建起了后乐亭取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名言。有赞美莲花塘的民谣云:

        白云渟渟,湖水冷冷。

        有莲在渚,有鲤在河。

        一艇烟雨,半亩畦町。

    清代有郑凤仪赞美醒心沟的诗云:

        鸳鸯五览水湝湝,穿过城中锦绣街。

        只少笙歌迎画舫,也应呼作小秦淮。



《浮梁县志》载范仲淹所修建的莲荷塘与洗心沟(红线)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再度重修,以后逐渐淤塞。民国初年,邑人棉花专家黄庭理,征得县署同意后,将莲荷塘开垦为棉花试验田,虽耗尽家资,却试验未果。

再说范仲淹终因德才出众被重用。康定元年(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为抵抗西夏的进攻作出了贡献。庆历三年(1043年),擢升为参知政事,其间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因遭到守旧派的反对,未能全部实现。后因受谗言而请罢政事,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在赴颍州(今安徽阜阳)途中病卒。朝廷追赠为兵部尚书、楚国公,谥“文正”,后人称为范文正公。



范仲淹在浮梁督造的防火、灌溉渠遗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