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昌南先贤——朱琰






[日期:2011-12-04] 来源:昌南先贤   作者:涂翼报 陈海澄 [字体: ]

   


朱琰,字桐川,号笠亭,别号笠翁,海盐(今属浙江)人。生活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进士,曾任直隶(今河北)阜平知县。后为江西巡抚吴绍诗的幕僚,前后约三年之久。

    朱琰能诗善文,又是一位画家及博古之士,著作丰富。在江西期间,特别留心景德镇的瓷业,经考察之后,写出了著名作品《陶说》。这部书叙述了我国陶瓷历史,涉及从古至清代各产区的特点,介绍了各个时期陶器和瓷器的代表作品以及源流和制度,但侧重于景德镇在明、清两代的成就。

    全书分六卷。卷一为《说今》,介绍饶州府下属的景德镇窑,转录了唐英的二十幅《陶冶图编次》的文字,每篇文字之后,都有作者的按语。卷二为《说古》,有从原始社会黄帝冶陶的传说到宋代各地名窑的介绍。卷三为《说明》,着重介绍明代各皇朝景德镇窑的成就,以及有代表性的手工工艺。尤其对窑记得具体详尽,而且与明人宋应星写的葫芦窑迥然有异,这就是马蹄窑,或曰馒头窑,如:匣窑除龙缸大匣外,其余大小匣可烧七八十件,烧成计薪五十五扛……每窑烧缸匣六层,大样(件)、二样、或盖、或圈……溜火三日夜,紧火一日夜,止火三日出窑。”“坯入窑,上下四角,周详审视,有无疵谬,必体质完美,然后盖匣封固起火。龙缸窑的形状前宽六尺,后如前,饶(多)五寸,入身六尺,顶圆青窑比缸窑略小,前宽五尺,后五尺五寸,入身四尺五寸,每座烧盘碟中样器二百有奇,稍大者一百五十有六,大碗二十有四,尺盘三十,大坛十六七,小酒杯五六百。”“六窑之中,风火窑匠最劳,溜火一日之前细心而已,无所用力,第二日紧火之后,昼夜添薪,不使忽烬忽焰,爽凉不均,倦睡不能应机,神昏不能辨色,火有破垒走烟之失,器即有拆裂阴黄之患。卷四为《说器·上》,介绍古代的唐虞器、周器、汉器、魏器、晋器、南北器、隋器的源流及使用制度。卷五为《说器·中》,介绍唐器、宋器、元器。卷六为《说器·下》,这一卷介绍的明器,都是明代景德镇的代表作品,计有二百六十余种。如压手杯条,引《博物要览》语: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按:此即瓷也,坦口折腰,手把之其口正压手,故名。还有对吴十九的卵幕杯的记载和诗文等条称:《居易录》:万历时,浮梁昊十九所制瓷器妙极,人巧,尝作卵幕杯,莹白可爱,一枚才重半铢。接着介绍昊十九的身世,文后还附他自己的诗一首:

    龙泉兄弟知名久,甄土新裁总后尘。独有流霞在江上,壶中高隐得诗人。

    此书的第一次刻本是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后逐渐增多,并引起西方人的兴趣,有法文节译本、英文全译本等。l983年,傅振伦先生为之注释,使之通俗易懂,成为关于陶瓷重要学习的教材之一。朱琰不愧为景德镇之先贤。

   


朱琰著《陶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