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像艺术






[日期:2013-02-21] 来源:首都博物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公元581年)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印度佛像艺术向中华文化嬗变的重要时期。在当时南北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佛像艺术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南方佛像温和清丽,北方佛像沉静雄壮。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后,南北佛像风格趋于统一,褒衣博带、秀骨清像成为南北方共同遵循的艺术模式。



北魏 大和二十三年 石雕释迦牟尼佛与二胁侍菩萨像

    这尊佛像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早期佛教雕塑。主尊为释迦牟尼佛,跣足站立,头部高昂,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躯体健壮、气势雄阔,具有北魏太和时期佛像鲜明特点。主尊两侧为合掌恭立的二胁侍菩萨,身后为舟形大背光。背光后上半部有十二排小佛像,下半部有佛像题记及捐资人名。此像年代历来争论颇多,从主体风格来看,属北魏太和时期雕造无疑,但主尊的头饰、衣纹、两侧的二胁侍菩萨造型,背光前后的装饰性雕刻等,与当时风格有些差异,因此,应为北魏太和之后重修。



东魏 太平三年 赵俊兴造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这件造像碑呈圭形,正面开龛,浮雕一佛二菩萨。主尊结跏趺坐姿,左右手分别施与印和施无畏印。面形长圆,脖颈细长,头部有莲瓣装饰的头光。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袈裟下摆悬于左肘,衣纹呈阶梯式分布,颇具装饰性。二菩萨立于仰莲座上,头戴花冠,身着长裙,胸前饰交叉式璎珞。整体风格体现了东魏佛像承前启后的鲜明特点。



北齐 天统二年 王兰雕一佛二弟子造像碑


北齐 武平五年 石雕二菩萨像

    北齐时期,鲜卑统治者提倡和重视本民族文化,佛像艺术又回复到北方民族审美标准上来。佛像的体态由修长变为矮胖,腹部前凸;面相由瘦削变为丰圆;衣服由厚重变为轻薄;衣纹由密集粗重,变为疏朗浅细。这尊佛像体现了北齐造像的鲜明特点。


北齐 天保五年 善盘龙造释迦、多宝二佛并坐铜像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来源于佛教《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多宝佛赞叹释迦牟尼佛演说《法华经》而分半座与释迦佛共同说法的故事。这两尊像形象特征基本一致,跏趺端坐,头饰螺发,顶现高肉髻,身着通肩袈裟,面相模糊,双目低垂,时代特征鲜明。像身下有四足座床,身后有尖圆形大背光。


北齐 天保三年 铜镀金观音菩萨像


北魏 皇兴二年 铜镀金弥勒佛像


北魏早期 五世纪 铜无量寿佛

    北魏早期佛像主要受公元前一世纪古印度楗陀罗文化艺术影响。佛像头饰波浪发形,高鼻深目,衣纹厚重写实,表现出沉静哀雅,凝重古朴的艺术气质。两晋南北朝时期,经丝绸支传传入我国。在我国北方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