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千年汝瓷——汝窑的发现(三)






[日期:2013-04-10] 来源:时代中原   作者:张振营 [字体: ]

    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汝瓷的特殊风格和独树一帜的地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然而作为汝官窑址究竟在何处,一直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国内外考古专家就对汝官窑址的考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汝州境内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发现古窑址50多处,但却无法认定汝官窑口。宋代其它名瓷遗址均已发现,唯有汝窑因文献记载不详,汝窑之迷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梦里寻它千百度,始终难觅其身影。

    2000年,既是世纪之末,又是新元的转承,注定要留下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04年全国10大考古新发现,宝丰县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榜上有名。针对汝官窑遗址的发现,古瓷研究专家赵青云先生一语中的:宝丰清凉寺汝官窑的发现,是陶瓷考古史上和古瓷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使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汝窑研究的历史悬案得以了结

    不知就里的人会有疑问,汝瓷,顾名思义应在汝州为何遗址在宝丰呢?

    其实这并有矛盾,如今河南省平顶山市管辖的汝州市、舞钢市、叶县、鲁山县、宝丰县、郏县除舞钢市外北宋时其它都归汝州管辖,另外现在洛阳市的汝阳县当时也归汝州,这几个县生产的瓷器都称汝瓷。

    在汝窑沉寂近千年后,不曾想后来几个县的分别归属,竟因汝窑的发现凭添了几许烦恼,比如现在的许多汝州人就因清凉寺遗址在宝丰而颇为失落,遂在汝州境内遍寻汝官窑可能的另外遗址,好在几年后发现了张公巷窑址,专家们已有初步结论。汝州市开办的中华汝瓷网对清凉寺遗址也是鲜有介绍。而宝丰县人则认为,既有定论,汝州就不应瞎折腾。

    纷争也许是必然的,现在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况且汝瓷早以是国之瑰宝,将宋代名瓷尽可能揽到自己地盘里,让它为本地增辉,甚至为群众增财富、为政府增税收,当然无可厚非。

    从宝丰县施逦西行20多公里,便是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了。

    汝官窑遗址紧邻清凉寺村,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窑址地势平坦,四面环山,有小溪绕其西南。这里的制瓷原料非常丰富,煤炭、高岭土、釉药就地可取,并有蕴藏量丰富的玛瑙。窑址周围窑口密布,瓷片窑具堆积如丘,当年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此说看来绝非夸张。段店位于鲁山县城北,踞宝丰县清凉寺大概有15公里距离。据专家考证,段店瓷窑的繁荣期在初唐末年和盛唐时期,对汝瓷和钧瓷具有传承关系。相对于钧瓷,段店因为在北宋时隶属汝州,正处于汝瓷的势力范围,段店瓷器与汝瓷的关系更为密切。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唐代传世极品黑釉蓝斑腰鼓,就出自鲁山段店。专家认为,段店花瓷对我国北方瓷业特别是宋代的均窑、汝窑影响很大,其釉色开钧瓷、汝瓷之先河,汝瓷烧制的精益求精、登峰造极大概在段店技艺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到段店,中间有清凉寺、罗圈、桃木沟、响浪河、胡叶坡、梁洼等,仅仅根据这些地名,我们就可以想象得出这里曾经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在汝瓷的昌盛时期,丘陵郁郁葱葱,小河流水潺潺,来往客商频繁,处处炉火连天。可现在呢?沟沟坎坎,黄土裸露,建筑零乱。据村里老人讲,响浪河断流在70年代以后,小煤窑的无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今天的清凉寺村全靠买水生活。响浪河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像一个远去的沟。

    汝官窑遗址就在清凉寺的旁边,与民房相连,如果不是被人带路你很难找到,与民房不同的是个700多平方米大的钢架结构支撑很大顶棚,被棚子罩着的即是已发掘的窑址。在已探明的4800平方米遗址中,揭露面积仅为475平方米,大型澄泥池2个,灰坑22个和水井一眼,还有窑炉的配套设施。清凉寺汝瓷遗址总面积为100万平方米,汝官窑面积约为总面积的千分之五,已揭露的汝官窑面积仅为总面积的万分之五。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清凉寺曾经有过何等辉煌的岁月!

    说起清凉寺汝官窑的发现,不得不说宝丰人王留现。已73岁的王留现老人,老家就在宝丰县的大营镇,家居清凉寺不足4公里。小时候也耳闻目睹过这一带有宝藏的传闻,既有寻宝挖宝的,也有走街串巷的古董商。自从他进入县文化馆工作以后,就把传闻开始当作一项事业去研究,待后来被调到陶瓷厂专业从事陶瓷研究工作后,他分析从田地里寻来的碎瓷片,一遍遍在心里问自己:汝窑会不会就在这一带呢?王留现开始在清凉寺一带的沟沟坡坡里寻访。一天,他听说清凉寺村一户人家的红薯窑塌了,露出个瓷件,就当即去查看,见是个汝瓷洗,就以600元价格买了下来,但这洗是官窑还是民窑他吃不准,于是,在1986年他带着这件瓷器和自己撰写的论文《试论宝丰窑和汝窑的关系》,参加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会上,专家们对这件瓷器惊叹不已,会后,上海博物馆的范冬青、周丽丽等专家立即赶往宝丰在这里采集到一批与馆藏文件完全一致的汝瓷残片,依据现场捡到的瓷片和王留现献给国家此时已在上海博物馆保存的汝瓷洗,上海博物院副院长(现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汪庆正等人首次向世人宣布了汝窑的发现。

    1987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遗址第一次试掘,即发现典型御用瓷器20余件,1988年初和1989年春,该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一批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十六年来,河南省文件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清凉寺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发掘,虽然每次都收获颇丰,但遗憾的是始终没有找到汝官窑的中心烧造区。直至2000年6月开始的第6次发掘,才使汝官窑遗址大白于天下。2001年6月25日,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寺汝官窑瓷片

 

 

就在清凉寺汝官窑被发现的消息充斥于报刊的时候,有一个人还在执著地寻觅。这个人就是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汝瓷研究专家朱文立。早在70年代,身为汝州人的朱文立就开始在汝州的山水间遍寻汝窑的蛛丝马迹。清凉寺汝官窑被发现以后,朱文立开始了自己的思索:按文献记载,汝州城内可能有宫廷建造的汝官窑,而清凉寺离当时的汝州府较远,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宫廷会在清凉寺建御窑吗?管理困难不困难?换句话说,朝廷会不会是看到清凉寺开始的青瓷较好,也就是这里烧制瓷器的技术水平高,才命建汝官窑的?带着这此疑问,他开始在汝州城区的附近寻找。

    1999年的秋天,注定是个收获的季节,整天穿梭于各个建筑工地的朱文立在汝州市中大街张公巷南口一正在开挖的地基中发现了痕迹,这就是现在被命名的张公巷址。随后,有关部门于1999年秋、2000年春、2001年进行了3次发掘,出土了青釉瓷片、匣钵及素烷过的坯片和火照等。

    2004年2月至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张公巷东、西两测开挖了两年探方,发掘面积124闰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方基4座、井4眼、灶6个、灰坑79个和过滤池1个,出土了一批张公巷窑生产的完整或复原的瓷器和窑具,取得了该窑址考古的重大成果。

    2004年5月21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和河南省文物管理局主持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窑、巩义黄冶窑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在郑州落下帷幕。全国古陶瓷研究方面的重量级人物,如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长汪庆正,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故官博物院研究员王莉英,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等。经过认证,大多数专家认为:张公巷窑是在宝丰清凉寺窑基础上发现起来的,烧造工艺来源于宝丰清凉寺的汝窑。其中最重要的是,张公巷窑出土的瓷片有比较明显的鱼鳞纹。郑州大学物理学副教授赵维娟通过对张公巷出土的瓷片与清凉寺出土的瓷片的化学成份的测试分析,清凉寺汝官窑和张公巷窑的瓷釉配方关系是相承的;清凉寺与张公巷两处烧瓷用胎原料产地不同;两者间釉的产地和配方不完全相同,张公巷的瓷比清凉寺的瓷更好。大多数专家倾向于张公巷窑就是文献中所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的北宋官窑。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对汝州张公巷窑进一步勘探、发掘。

    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的2004年10项重大考古发现中,张公巷窑址榜上有名。2010年张公巷窑址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