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禅在花丛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追悼会






[日期:2013-07-03] 来源:长株潭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扬龙追悼会 

    7月1日下午4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扬龙的追悼会在醴陵举行,大师生前的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见他最后一面。很多人抑制不住悲恸的心情,含泪送别老人遗体。

    挂在家里的牡丹挂盘还未完工,而这件釉下五彩挂盘已经成了陈扬龙的绝笔。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薄施淡染创新技法和釉下五彩技艺都有传承人。 

    为保证颜料质量磨穿上百个碗

    陈扬龙安详地躺在鲜花环绕的灵柩内,亲属点燃香烛和钱纸。礼堂墙壁上,挂放着陈扬龙生前照片,还有他精湛技艺下诞生的釉下五彩作品图。   


    礼堂入口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世界级摄影大师陈长芬先生写来了悼词:禅在花丛中。这是多年前,陈长芬第一次见到大师作品时给予的评价。

    70岁的程迪生老人是陈扬龙最为亲密的朋友。我只小他两岁,进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却比他晚了21年。程迪生说,陈扬龙15岁就考进了研究所,那时他已经有所成就,但为人仍十分谦逊。

  “他在每件陶瓷作品中,都会融入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也希望通过作品表现一种人生态度。程迪生说,陈扬龙对业务要求极高,在陶瓷上画牡丹时会精益求精,他想别人看到牡丹就笑起来

  为了保证颜料的精细度,陈扬龙每天都会用乳锤在钵中手工碾磨颜料,几十年如一日。而这一磨,不是一两小时,而是一整天。走路、开会,他都会在碗中不停地磨,直到满意为止。程迪生说,陈扬龙就这样磨穿了上百个碗,手上也起了老茧。一旦进入工作模式,他会专心致志,瓶子没画好不下来。画好花瓶快则一星期,慢则两三个月,他有时忘记吃饭,长期如此他患上了胃病。 

    平时是个象棋高手

    在老同事丁生明眼中,陈扬龙还是个体育迷。所里活动多,每次他都抢着参加,又当裁判又当教练,相当活跃!丁生明说,陈扬龙年轻时爱打篮球。

    “下象棋可以下盲棋,技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没几个人能赢他。程迪生说,他曾向陈扬龙发起挑战,但很快败下阵来。陈还是一位围棋高手。

    陈扬龙的女婿陈志强说,岳父到了晚年,放弃了原有的大多数爱好,生活变得只有吃饭、睡觉、工作三样。他说人生命有限,创作上很多想法还没有实现,怕时间不够,想多些时间集中搞创作。

    家人说,陈扬龙平日对吃饭、衣着没有特别要求,很少吃肉,多吃些豆腐、青菜。

    每次出差,陈志强都会发现岳父睡得特别早,可到了半夜却又突然惊醒,靠在床头想工作上的问题。他经常迸发出一个灵感,就爬起来去工作室创作。陈志强说,陈老就是在化疗的时间里,也没有忘记在技艺上创新,一做完化疗就奔向工作室   

不吝技艺收徒数百人

    丁生明说,陈扬龙平时很和气,遇到麻烦事都能泰然处之。陈扬龙还常常给新人鼓励,告诉他们做人做事的方法。

    陈扬龙收过几百个徒弟,这些人中不少人现在已经是国家级或省级的工艺美术大师。他从不吝惜技艺,言传身教,不厌其烦地指导,就是为了艺术的传承。陈志强说。

    培养过张国立的著名艺人赵帆,因为钟爱陶瓷工艺美术,曾拜陈扬龙为师。一开始我在尝试时,笔尖都在瓷器面上走不动,陈老很耐心地指导,还让我不要紧张,放手去尝试。

    家里没完工的牡丹挂盘成了陈扬龙的绝笔之作,这件作品取名为《回眸一笑》。家人说,陈扬龙在住进医院后,仍在念叨花为什么没笑。 

   陈大师的离世,引发众人对釉下五彩技艺传承的担忧。

    他的好友、陶瓷行业业内人士吴洪生说,现在很多年轻人有的对此行业认识不够,不愿意沉下心来学技术,觉得制陶工作收益不高,又脏又累,而政府对陶瓷产业的扶持也不够。其实,他们应该知道,这是我们最民族化的产品和产业。

    吴洪生说,他考察过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发现那里的产业机制和人才培养都已经相当成熟,而醴陵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在政府扶持的同时,我想有必要建立更多的陶瓷技术类院校,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醴陵市文化局原局长刘放年说,实际上醴陵在培养陶瓷人才方面已经付诸行动。我们有几所制陶技术职校,通过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他说,另一方面,伴随市场需求,陶瓷产业近些年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专业人才的薪资酬劳也有提高,现在有很多重点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来醴陵从事陶瓷工艺。

    他认为陶瓷行业作为民族工业复兴的代表,作为创意产业,还需要来自政府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陈扬龙生平

    1941年生于醴陵姜湾的陶瓷世家。

    1951年随父学艺、拜绘画艺人为师。

    1956年考进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师从陶瓷大师吴寿祺。

    1957年研发用印章代替手绘的制作工艺,让釉下五彩生产效率提高百倍。

    上世纪70年代进入创作高峰期。

    1979年他创作的《秋艳》挂盘进入人民大会堂湖南厅陈列。

    上世纪80年代,独创出不同于创痛釉下五彩彩绘的薄施淡染工艺,丰富了瓷坯的主体感和层次感。

    1999年,从省陶瓷研究院退休,担任女婿公司的技术指导。

    200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人。

    2012年荣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成为株洲唯一一位获奖传承人。

    2013年6月22日因肺癌去世,享年72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