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清代官窑瓷器赏析






[日期:2013-10-2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康熙、雍正、乾隆朝是清朝官窑陶瓷生产的顶峰时期,也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高峰,无论是造型、釉色、彩绘、制作工艺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准。


清康熙青花云鹤八卦瓷碗  

    此碗口径14.1厘米,底径5.5厘米,高7.2厘米。碗外壁腹中部绘一圈伏羲八卦方位图,分别是乾、兑、坤、离、巽、震、艮、坎八个卦象,中间以四只翔鹤和四朵袅袅上升的云气纹。碗腹下边绘一圈海水,八座仙山由海底涌出。碗心描画团花海水纹。圈足内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双圈。
  康熙青花即一般所说的翠毛蓝,发色十分鲜艳,有浓翠的感觉,浓淡深浅层次丰富。翠毛蓝只出现在康熙朝青花瓷上,被誉为青花中的神品。

清康熙素三彩瓷碗

  此碗口径12.5厘米,底径5.5厘米,高5.5厘米。碗内外大量施绿釉,其中间以黄、茄、白釉,各釉色发色明晰,又衔接自然,水乳交融。圈足内施白釉,书“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圈款。
  此碗为康熙朝素三彩中难得的一件精品。康熙朝生产的素三彩有两个著名的品种:墨地三彩和虎皮三彩。其中的“虎皮三彩”据《陶雅》云:“以茄、黄、绿三色晕成彩斑,曰虎皮斑也……”其釉面由黄、绿、紫、白色斑块渐次浸晕而成,如同班驳的虎皮,因此称为“虎皮三彩”,传世器物以碗居多,官窑器外底多署六字款。康熙素三彩在清末民初曾被大量仿制,真器釉色薄而润,色斑衔接自然;仿品釉色不正,色斑生硬呆板。

清乾隆素三彩葫芦形贴花龙纹小瓷瓶(一对)

  瓶口径1.6厘米,底径3.6厘米,高13.2厘米。瓶身以青绿色暗刻纹为背景,浅浮雕三条龙和云、水,分别施以黄、蓝、紫色,清新淡雅。表现手法以堆塑为主,辅以阴线刻划。在不大的器物表面雕划多样纹饰,工艺严谨,技法多样,但繁而不乱,主次分明。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素三彩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素三彩瓷其实并不限于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表示多数。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素三彩”中的“素”可以归结为两种含意:一是使用“素胎”(又称“素烧胎”)烧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一是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素三彩所用色釉以素色为主,故名。    (编辑: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