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景德镇陶瓷艺术回眸(1949——1980)






[日期:2014-01-28] 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佚名 [字体: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新纪元,景德镇瓷器装饰艺术出现了崭新的内容。本文择选北京艺术博物馆与景德镇陶瓷馆合办的“卅年回眸——景德镇1949~1980年陶瓷艺术展”代表作品,对其展现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与赏析。
  学工学农与学军
  20世纪50年代初,为响应毛主席“学生既要学工,也要学农学军”的号召,全国中小学开展了“三学”活动,即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学工、学农、学军劳动。
  

      这件瓷瓶所绘“新一代”图,正是那个时代“三学”活动中的一个缩影。作品绘于1954年底,分别描绘了四组学生:一为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手捧鲜花的女学生;二为身着农服、怀抱麦穗的学农女生;三为穿着工装裤、夹着铁锨的学工男生与握着铁锹的学工女生;四为穿军装、戴军帽、握着长枪的学军男生与扛着长枪的学军女生。作品笔法细腻,线条流畅,色彩温润,人物表情生动,颂扬了新一代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题款:“景市美术学校,赵惠民写,1954.12.15.”赵惠民(1922~1997年),浙江绍兴人。12岁学艺,1959年被景德镇市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送公粮
  交公粮是当年农村基层生产队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即村民把庄稼收割后,晒干扬净,拣上最好的粮食,车拉人挑,或通过船运按时送到公社粮站。
  

      这件瓷瓶所绘“送公粮”图,展现的正是那个时代农民们赶送公粮的情景。作品绘于1955年元月,通景描绘了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送公粮的农民们,虽然载运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挑担的、赶车的、船运的、驴驮的……但大家都兴高采烈,热情高涨,积极踊跃。画面既清新活泼,又富有情趣。瓷瓶腹部墨书题“一九五五年元月,熊晓峰作于美术合作社”。熊晓峰(1914~1996年),号醉翁、酒痴、竹影轩,江西南昌人。12岁拜师学习书画,后得益于傅抱石大师的指导和传授。该作品风格写实,笔法细腻,色调淡雅,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鲜明的时代特色。
  向荒山进军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地质矿藏勘察与资源科学考察活动,“向荒山进军”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壮举。
  

      瓷瓶所绘“向荒山进军”图,通景描绘了白雪覆盖的崇山峻岭之中,一群又一群朝气蓬勃、充满乐观情绪的青年人,背负着各种设备与器材,举着红旗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有的已站在了山顶,正向大家挥手。山石一处题“龚耀庭画”,钤红彩方章“印”字。龚耀庭(1910~1975年),江西南昌人。10岁即在景德镇学艺,1959年被景德镇市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该作品以浅绛为基调,设色浑厚,笔法苍劲有力,兼工带写,真实地描述了勘探队员们与高山为伴,与河水同行,与密林为伍,风餐露宿,爬冰卧雪的艰苦工作情境,生动展示了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面对“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的现实,中国各民主党派发表了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经三年的战争,最终以中朝军队和人民的胜利而结束。
   

      这件瓷瓶所绘“幸福颂”图,描绘了12个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小朋友,他们载歌载舞,簇拥着1名披着斗篷、拉着战马的志愿军战士,场面热烈而壮观。留白处题“幸福颂”三字,落“彭兆贤作”墨书款,钤红彩篆书章“印”字。作品上人物众多,刻画生动,色彩丰富,既充分展现了祖国少年儿童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之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珍视幸福生活、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
  大跃进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精神的指引下,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这件瓷瓶所绘“大跃进万岁”图,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丰收后人们拉着满载瓜果、蔬菜和粮食的大马车,快乐、幸福生活的场面。周围环绕着叼“囍”字的喜鹊、衔彩绸的和平鸽、飞舞的蝴蝶以及盆栽万年青等辅助纹饰,瓷瓶颈部圆形开光内写有“大”“跃”“进”“万”“岁”5个红色大字,点名主题,留白处钤红彩方章“杨澍霖”三字。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反映了“大跃进”时代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涨热情。
  人民公社
  1958年,在“大跃进”的同时,毛泽东又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件瓷盘所绘“数不尽”图,以黄澄澄的粮食为背景,描绘了繁忙的丰收景象。画面内容沿着盘面由远及近地展开:远处运输粮食的卡车一辆接着一辆;打谷场上的粮食堆成了山,有的人在装袋,有的人在称重,有的人在扛粮食,有的人在装车;近处堆满了鼓鼓的粮食袋;两个捡拾稻穗归来的小朋友背着草帽,拿着笸箩,正蹲在粮食筐的边上数粮食。装着粮食的麻袋与编筐上以红彩书写有“生产队”“人民公社”等字样。画面左下钤红彩楷书“数不尽”三字,以点明画面主题。该作品题材新颖,绘画生动,再现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面貌。
  敬老院
  人民公社时期,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公共食堂、托儿所和敬老院,“人民公社是乐园,敬老院中度晚年”是那个时代的宣传标语之一。
   

      这幅“全福寿满堂红”瓷板画,画的正是人民公社敬老院里老人们正在春节聚会的热闹场面。作品绘于1960年,画面以写着“迎春节”三字的大红灯笼及火焰正旺的火炉盆为背景,四位饱经沧桑、须发皆白的老人围坐在餐桌前,其中两位正在猜拳行酒令,周围还围观着妇女与儿童,充满了节日大团圆的热烈气氛。左上方题“全福寿满堂红,时在一九六零年红五月之上瀚,以人民公社敬老院之见闻而作此图,黟山桃源渔者晓帆王济画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美研社”。钤“济”“小帆”二方章。王晓帆(1918~1963年),安徽黟县人,“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之子。自幼学艺,禀承家传。1961年,作者卧病在床,生命垂危,他嘱咐家人拿出这块瓷板画参评陶瓷美术家称号,终于不负众望,荣膺此号。
  雪山科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资源科学调查与综合考察工作。特别是1951年,为配合西藏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派出了一支西藏工作队,揭开了新中国综合考察发展史的第一页。
   

      这件瓷盘所绘“雪山科考”图,以湛蓝的天空和白雪皑皑的山体为背景,描绘了一名戴眼镜的科考队员背负着重重的设备,匍匐在雪地上,正在认真地进行考察记录的场面。作品以灰白色调为主,明快清爽,和谐统一,人物刻画细腻,造型准确写实,远观与照片毫无二致,形象地展示出雪山科考队员不畏严寒、科学严谨的工作精神。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焦裕禄于1962年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怀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运用正确的领导方法,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终于改变了兰考县的面貌。后来,终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这件瓷盘所绘画面以写实的技法描绘了焦裕禄同志冒着瓢泼大雨,带领群众察看洪水流势的情景。画面上的焦裕禄右手拿笔,左手夹着洪水流向图资料,身背装有“老三篇”(即毛泽东写的三篇短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的军挎包,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抗洪工作。作品朴实无华,但却传递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给人以心灵深处的启迪与思考。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