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解读唐宋时期的陶瓷人形壶(图)






[日期:2011-01-18] 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 杜文 [字体: ]
 直到宋代,茶神陆羽瓷塑仍被供奉。北宋欧阳修《集古录》收录有欧阳修为李阳制陆羽画像石碑所作的跋文:“言茶者必本陆鸿渐,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至今俚俗卖茶肆中,尝置一瓷偶人于灶侧,云此号‘陆鸿渐’。”鉴于陆羽作为茶神,唐宋都被崇拜,并制作有瓷塑供奉。刘毅先生按唐代出土的邢窑道教瓷塑坐像为标准,在宋代人形壶中也辑录出几种道教装束人形壶,认为他们也很可能与茶神陆羽有关。随着近年考古发掘的深入,这类五代到宋代的人形瓷壶已经出土多例,在南北方窑口都有烧造,主要有:

  1.北京顺义县辽圣宗开泰二年(1013年)净光塔塔基曾出土一批白瓷,其中有一件北宋定窑白釉人形壶(被命名为“童子诵经壶”)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壶高27.9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10.5厘米。胎骨致密,白釉微泛青。瓷人端坐,头戴莲花瓣式冠,冠顶有圆孔为壶口,身着交领袍,双手执书卷捧于胸前,书卷上端为壶流,身背后有一柄。河北张家口崇礼县出土有北宋定窑白釉童子抱鹅壶,造型活泼可爱。通高15厘米,注水圆孔在脑后,模制而成。现存该县文保所。

  2.安徽省先后出土两件北宋人形壶名品。一件为青白釉人形执壶,系1971年怀宁县雷埠乡一位村民挖出。通高23.9厘米,口径2.2厘米。人呈站立式,面目端庄,有须;头束冠,冠顶为壶口,身披长袍,背部有曲柄;双手交于胸前捧一管状物,用作壶流。被定为一级文物。关于其烧造地目前有观点认为是北宋景德镇窑产品,也有观点认为系安徽繁昌窑北宋产品,待考。另一件是1994年在宿松县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墓中出土的人物青白釉褐彩仙人吹笙壶,通高19.3厘米。

  3.1997年,西安市长安县博物馆(现为长安区博物馆)接收了当地公安机关移交的一件北宋白釉人形壶,通高38厘米,人物体态丰盈优美,冠顶有鸟形装饰,难得的是壶底带有墨书“熙宁”等纪年款识,显示该壶的年代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85年)。

  4.耀州窑传世及出土人形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北宋耀州窑青釉人形执壶,通高29厘米。壶体人物束冠,着长襟衣衫,肩部装饰翔鹤纹,双腿直立,微露双足。体内中空,头顶有孔为壶口,双手于胸前捧方口壶流,后背中央附曲柄。人物面部雍容饱满。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匀净滋润。因衣纹线条折角处釉薄,从而呈现出胎色而具有立体效果。耀州窑大型瓷塑作品较少,此件人形壶无论是造型构思还是工艺水平都可谓上乘。据介绍,这件藏品来源由清宫旧藏,笔者一直无缘在故宫展出时看到它,但从图片看其壶流和足部色泽不一,似经过修复。北京古瓷片收藏家白明《片面之瓷》一书也收录了一块北宋耀州窑人形壶残件,传为山西流出,与故宫人形壶在造型上基本一致。

  在耀州窑黄堡窑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五代、宋、金时期青瓷人形壶标本多种,其中五代耀州窑青釉人形壶残件分跪坐、站立两式。规格最大的一件为立姿。所塑人物拱手站立,身微前倾,体内中空,右衽,博衣宽袖,脚穿云头鞋。双手持一方形中空物置于胸前作流,背上有扁平曲柄,壶口在头部,残去。胎呈灰色。施青釉,釉层厚,釉色青中泛灰。足底擦釉。衣带上有划花云朵装饰纹样。造型别致,前后合模制成。残高20.6厘米。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另有人形壶头及上身残件、跪坐带后背曲柄人形壶残件,都残缺较甚。

  2008年8月,西安亮宝楼举办了“耀州窑古瓷标本精品展”,展品主要为西安基建所出耀州窑残片和标本,由西安多位耀州瓷标本藏家提供。其中有一件五代耀州窑人形壶残件,其身部由两半粘合,胎质微疏松,笔者上手观摩,认为是件难得的精品标本。某收藏类刊物刊出西安藏家撰写的一篇耀州窑五代瓷探讨文章,配图中有一件青釉人物头部,笔者从缩小的图片不好判别是耀州窑或湖田窑产品,遂联系观摩实物,获知2008年另一位藏家购藏到带头部的人形壶残躯,两件标本组合后发现原为一件器物。带头部分残件高22厘米,完整复原高度37厘米。从断茬老旧程度可知此壶早年已断裂,早年被废弃后,被两位藏家于近年陆续购得。此壶釉色呈天青色,童子衣裳刻划有团花装饰,背后曲柄。壶流部分纹饰带有羽毛,似为唐代以来人形壶抱持的鹅雁,可惜流部已残。这件天青釉壶也是耀州窑人形壶又一件面世精品。

  耀州窑在宋金时期继续烧造人形壶,黄堡窑址出土有宋代人形壶带花冠的男子头部残件,花冠顶部开口。金代耀州窑也烧造老吏形小壶,类似藏品在艺术品收藏网站公布的网友藏品中也见有面世。

  5.潮州窑宋代人形壶

  潮州笔架山窑是重要的宋代外销瓷窑口,该窑人形壶的烧造也比较突出,面世品种丰富,规格大小不同。最大的宋代青白釉麻姑献寿酒壶高25厘米,自潮州笔架山窑采集,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小型人形壶尺寸接近文房水注,高度10~15厘米,为抱壶女孩坐像,姿势不一,模印成型后再以手工修饰完善。在人像的背后挖有一小圆孔,作进水和气孔,可用手指按气孔控制水流。

  6.辽代摩羯人形陶瓷壶

  在辽代白瓷中也有人形壶,并且造型结合了摩羯形象。1976年内蒙古巴林左旗乌兰套海苏木辽代遗址出土的一件白瓷摩羯人形提梁壶,通长16.5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7.5厘米,造型优美,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馆。这种人与摩羯幻化合体(也被称为化生)的图案在北宋、金代北方瓷器中已经面世了多种。

  另据刘涛先生撰文介绍,景德镇等两宋青白瓷窑遗址中还偶尔可见人身带管状流的残器,但因形体过小或残损过甚,尚无法证明它们是否为道教装束的人形壶。

  唐宋人形陶瓷壶的造型传播与影响 

  南宋太平老人所著《袖中锦》收录了南宋社会普遍赞誉的多种“天下第一”,其中有“高丽秘色”。12世纪的高丽青瓷借鉴了宋代青瓷的造型。徐竞在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奉命出使高丽,次年归来时进呈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其中卷三十二“器皿”言“陶器色之青色,丽人谓之翡色。酒尊之状如瓜,上有小盖为荷花伏鸭之形,复能作碗、碟、杯、甑、花瓶、汤盏,皆窃仿定器制度,故少有不同。”可知高丽青瓷学习宋瓷造型。高丽青瓷中出土有12世纪的青瓷人形注子,通高28厘米,底径19.7厘米,为韩国国宝167号,现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据介绍,该壶1971年出土于韩国大邱郊外一果园内,国立中央博物馆原收藏有与此人形壶头部残件和类似尺寸的碎片,但不知用途,直到发现此注子后才明白此注壶的实际造型和用途。该壶造型为一戴鸟纹高冠的仙人手捧仙桃,人物头部有注水口,背部有曲柄,衣服上阴刻唐草纹,应为韩国全罗南道康津窑的产品,生产年代约相当于南宋中期。笔者在韩国中央博物馆观摩时,还见有同时代的高丽青瓷抱净瓶人形砚滴,但规格较小,与高丽青瓷中的猴形砚滴、抱净瓶孩童砚滴同属文房用品。

  综上所述,陶瓷人形壶在唐代以后经历了胡人献酒、陆羽茶神、道教人物、摩羯人物等造型,并传播到朝鲜半岛。从元代开始,随着景德镇瓷器中绘画瓷比例加大,完全拟人造型的人形壶已极少烧造,其蕴涵的唐宋酒俗、茶俗行业也逐渐淡去。清代,民国时期有寿星等拟人壶造型,或在桃形壶上绘制寿星、八仙人物,都带有吉祥献寿的美好寓意。但是人形壶并未完全绝迹,在淄博窑、澄城窑等不少地方民窑壶具中仍延续这类拟人造型,显示了陶瓷人形壶造型的源远流长。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