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南宋官窑与哥窑青瓷






[日期:2011-02-27] 来源:  作者:李辉柄 [字体: ]
  置建郊坛,举行祭典。当时祭器从俭情况,在《咸淳临安志。郊庙》中有详细记载:“设祭器九千二百有五,卤簿万二千二百有二十人(原注:二十五年郊增三十人)。祭器应用铜玉者,权以陶木;卤簿应用文绣者,皆以缬代之。”这说明郊坛祭典时,由于缺乏所使用的铜、玉器,只好临时以当地生产的青瓷与竹木器取而代之。又据《宋史.高宗纪》记载,在南宋定都前后的绍兴七年五月、九月和十一月,也曾举行三次大型祭典活动,此时所用礼器,自然也应是陶木器无疑。由此可见,至少在绍兴十四年(1144)以前,为了定都后的宫中用瓷以及郊坛祭典用瓷,极需置建官窑大量烧制瓷器。那么,这个官窑又是哪一处?自然应是文献记载的“修内司官窑”。
  198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金志伟、王玉的《修内司官窑今何在》一文,文章以文献及实物(残片与窑具),印证了修内司窑的存在。尔后故宫博物院又派人前往了解,幸又获得修内司窑器物残足一片,这是窑址遗存的又一实证。因此,对修内司官窑的存在,不能过早给予否定。南宋官窑根据文献与宫中的收藏,应当包括修内司窑与郊坛下窑两处。
  二、清宫珍藏的“哥窑”是修内司官窑
  南宋人的《负喧杂录》与《坦斋笔衡》是研究宋代“官窑”瓷器的珍贵文献。清宫珍藏的官窑瓷器窑口鉴定与时代的划分,都是据此而确定下来的。明人曹昭《格古要论》成书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叙述明以前各大名窑的情况,亦多与今天考古发现相吻合。该书对修内司官窑器的特征又作了一些重要的补充:“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坦斋笔衡》与该书的描述,恰好与宫中收藏至今的所渭“传世哥窑”器相吻合。尤当注意的是曹昭对修内司官窑与哥哥窑是分条叙述的,他称“哥哥窑,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这说明修内司官窑与哥哥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窑。
  明高镰的《遵生八笺》沿袭曹昭之说,又将修内司官窑器与哥窑器相比较后认为,“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所谓官窑者,烧于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哥窑烧于私家”。明确指出了其不同性质,并把修内司官窑器的釉色分为:“粉青为上,淡白次之,釉灰色,色之下也。”把纹片分为:“冰裂、缮血为上,梅花片、墨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并指明了修内司官窑窑址在杭之风凰山下及万松岭一带的大内所辖范围之内。清代以后的《博物要览》等文献有关修内司窑的记载,都来源于此。
  根据上述历代文献记载,把修内司官窑及其产品的特征,可归纳如下几点:
  1.修内司官窑是“袭故京遗制”建立的第一座南宋官窑。
  2.修内司官窑瓷器以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彻,深受世人珍爱。
  3.南宋朝,在郊坛下建立第二座官窑,其产品远逊于修内司官窑器。
  4.修内司官窑瓷器,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
  5.修内司官窑器大率与哥窑相同,官窑器为官家造也,哥窑器烧于私家。
  6.修内司官窑遗址,在杭州凤凰山下万松岭一带地方。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