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钧瓷独树一帜的窑变工艺






[日期:2011-02-28]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至于钧瓷釉层表面的“蚯蚓走泥纹”,是钧釉在低温时所产生釉层裂缝和缩釉,经高温烧造后又重新弥合所致。这本是烧制工艺上的缺陷,但却给人以返朴归真、自然清新之感,所以在评价宋代钧瓷时又有"有蚯蚓走泥纹者尤好"之说。这一特点只有在北宋钧台窑官钧产品中才能看到,而在民窑的钧瓷产品上却没有此种现象,因此它成为典型宋代钧瓷的显著特征之一。但是;在我们实际的鉴定操作当中,“蚯蚓走泥纹”并不能做为鉴定宋代钧瓷真伪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起码在民国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发达,人们还无法认识到钧瓷釉面上“蚯蚓走泥纹”形成的原因,也就自然仿造不出这种流纹,因此在这一阶段它也就成为鉴定宋代钧瓷真伪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各种检测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宋钧釉面上的“蚯蚓走泥纹”的成因也就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尤其是近几年,现代的钧瓷仿品也能做出这种工艺,所以再以过去的眼光把它作为鉴别是否是宋代钧瓷的一个重要标志,已是非常片面的和不合时宜了。
  钧窑瓷器在陶瓷装饰艺术上突破了青瓷系统单色釉的局限,成功的掌握了铜红釉的稳定烧成技术,巧妙地利用氧化铜的还原作用,并第一次烧制出了红紫等多种窑变釉色,使数种色彩相互交织形成了复色调,在青瓷系中以釉具五色,光彩夺目而独树一帜,取得了空前绝后的艺术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钧瓷铜红釉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的烧成是很难把握的,它的呈色对着色剂的输入量,基础釉的化学组成,以及温度气氛等因素都是十分敏感的,它与窑形,窑的装烧位置和外部气候,部有直接关系,制瓷匠师要有嫡熟的技术,较强的应变能力,据情调节,配合恰当,才能使烧成的钧瓷获得预期的效果。如果掌握不好,稍有偏差,就会出现“十窑九不成”的后果。
  总之,令世人赞叹和瞩目的宋代钧瓷铜红窑变釉装饰艺术,是制瓷工匠们不断总结前人烧瓷的工艺成就,尤其是在唐花釉瓷器,即“唐钧”彩斑装饰手法的直接启发和影响下,反复实践,精心制作的结果,它终于一鸣惊人,在青瓷体系中异军突起。这种五彩掩映,浑然一片,变化神奇莫测,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铜红窑变釉,是我国自瓷器发明以来在陶瓷装饰艺术上进行的又一次大胆、成功的尝试,为中国以后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