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青瓷泰斗徐朝兴之釉水如玉 至纯至青






[日期:2013-06-17] 来源:龙泉青瓷   作者:王文勇 [字体: ]



2005年创作《灰釉水波纹碗》



2004年创作《灰釉跳刀纹碗》

徐朝兴介绍说:他的灰釉作品中另一件代表之作是2002年制作的《灰釉跳刀纹瓶》,通体浑圆、沉静朴实。在厚重的具有原始感的灰釉色罩染下,整个器型表面由绵细如织纹般的跳刀纹精致地构成,既表现出一种沉着坚定的力度美,又展示出一种平实朴拙的旋动感。假如在瓷器前凝视旋动的跳刀纹,似乎那铿锵作响的刀之力,会使你感觉到今人与古人在冥冥之中的情性相知、心手相携,甚至心心相印的一种律动。

总之,徐朝兴研发的灰釉瓷艺术作品,运用辘轳和修刻刀具,制作弧线纹、散点纹、乳钉纹、放射纹、缺线纹等组合器皿,传达出他的审美情感和对古代文化的憧憬之情。他的灰釉瓷艺术作品以其自然质朴、简洁厚实的风格和典雅的文化内涵诠释并超越了商周灰釉原始瓷,使灰釉瓷艺术演变成适合现代社会的艺术精品。

4.哥釉

关于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00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徐朝兴经常跟我们讲起这样一个典故:宋代龙泉县有对章氏兄弟,老大叫章生一,老二叫章生二,两人各烧一座窑。“哥哥窑烧得好,弟弟小心眼,有天晚上,趁哥哥睡觉了拿水往窑里一泼。哥哥第二天起床,发现烧出来的瓷器表面有裂纹,不明所以,只当残次品拿到市场卖,不曾想,竟全部售罄了。弟弟跑来邀功,说明缘由。后来,哥哥便就着这个办法加以研究。哥窑就是这样而来。”典故归典故,徐朝兴进一步解释,窑内温度高,遇水要炸,所以哥窑青瓷表面有错综复杂的裂纹。

一件哥窑作品好不好,一目便了然。徐朝兴曾经幽默地给哥窑取了个名,叫“露体”,因为哥窑的表面无任何图案点缀,有什么小孔小瑕疵逃不过细看。这给做青瓷的人出了难题,却给看青瓷的人行了方便。审视徐朝兴哥窑作品,注重哥窑本体语言的挖掘和发挥,蜕变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哥窑作品,从而开创出龙泉青瓷的一代新风。


20世纪90年代创作《哥弟混合三环瓶》

其代表作哥弟混合《三环瓶》是创新之作。整个造型设计为透空环形,口肩部配置两只耳环,在工艺上采用洒浆法,把哥窑泥和弟窑泥有机结合在一起,经131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此瓶因此而得名。《三环瓶》以其造型简洁厚实、自然质朴和有着典雅的文化内涵装饰手法,诠释并超越了传统。代表作哥弟窑混合《吉祥如意瓶》高近一米,一改过去瓷瓶造型规矩的圆形设计,将正反两面变成较大的平面,两边以齿状的如意组合,在素烧前经过多道工序的雕镂修整,以哥弟窑混合施釉技法上釉后烧制而成。这件作品既有浑然天成的哥窑开片,又兼有晶莹润泽的弟窑釉色,充分显示了龙泉青瓷流而不泻、巧夺天工的艺术魅力。2003年,这一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2005年创作哥弟混合《吉祥如意瓶》

徐朝兴哥窑作品的开片有独特的审美内涵。他在烧制过程中,调控温度高低而自然形成了釉面开裂效果和大小不等的纹理结构,产生神秘莫测的天然美感和自然成趣的艺术效果。有些作品形成冰裂纹、蟹爪纹以及具有其他象形开片的纹理,更为上上品。

徐朝兴在哥窑开片技艺的探究上比同行走得较早。早在20世纪60年代,徐朝兴在龙泉瓷厂做仿古瓷时,就注意到哥窑青瓷开片技术,在揣摩开片的天然象形时,对如何在烧制中控制开片的形状产生了兴趣,他介绍说:那时他和李怀德师傅一起研究人工控制象形开片技术。按常理,哥窑青瓷如果控制好胎的配方,就可以使釉面开片或者不开片,开大片与开小片,但这种技术只能控制釉面开片面积的大小与开不开片的问题,还不能控制开什么样形状的片、开出有预想效果的某种象形的开片。带着这些工艺问题与革新目的,他与李怀德师傅一起,不知进行了多少次试验,发现烧成的青瓷在炉中加热并逐渐上升到适当温度时,遇冷就会形成开片,这是解决人工控制开片象形的关键问题,于是,他们利用烧成的瓷器进行二次加温,到一定温度时用冷热崩瓷的原理蘸水进行循形开片。具体说来,就是把已经烧好的没有开片的瓷器,在炉中进行再次焙烧,并逐渐加热,当瓷器表面温度达到300~400摄氏度时,从加温炉中取出,趁余温未降时,马上用毛笔或其他工具蘸冷水在釉面上绘制形象。这时釉面由于冷热温差和水溃面积大小的控制,崩裂出的开片就基本按照一定的形象出现了。他和师傅把握了这个技术环节,巧妙地利用了热胀冷缩规律,用冷水在加热过的釉面上控制开片象形。他用冷水在釉面上面画什么形象,就开出什么形象的纹片,并且还可以控制冷水的温度,使纹片或者开得细碎有形、自如有致,或者产生像龙纹、鱼纹、蟹爪纹等意象形的纹饰,经过他和师傅的实践,利用釉而热胀冷缩规律,进行二次加热与冷敷水控制开片的技术革新获得了成功,实现了釉面开片造型技术的新工艺。他们在70年代制作的《象形纹瓶》,就是以开片技术来控制釉面开片而形成的独特效果。器物表面开片疏密有致,在疏处,开片疏朗大方,纹线绵长纤细而清秀;在密处,开片纹饰就像挤在一起的螃蟹,蟹爪纹开裂的纵横细密,生动活泼。整个器型的开片纹有种“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的匠意,给人以传统中国绘画中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深得意象和神韵。


20世纪70年代创作《象形纹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徐朝兴还对哥窑开片技术进行了点缀纹装饰工艺的探索与研究。这项研究的主要特点就是铜鼓开片技术控制,在大开片纹饰中以小开片纹饰点缀,实际上是由大小开片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定位开片新技术。有时大开片运用铁线开片。小开片运用金线开片,还可以形成相映成趣的“金丝铁线”点缀纹开片装饰工艺。徐朝兴运用点缀纹开片技术制作的代表作品就是《点缀纹陶瓷组合》,其中《点缀纹宝心瓶》《点缀纹玉壶春瓶》《点缀纹香瓜瓶》《点缀纹蒜头瓶》等四件作品,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组“金丝铁线”点缀纹开片的艺术陶器精品。


20世纪90年代创作《点缀纹陶瓷组合》



《点缀纹陶瓷组合》(局部)在大开片纹饰中以小开片纹饰点缀

徐朝兴人工控制象形开片技术与点缀纹开片装饰工艺,是在自然神奇之上,巧妙利用自然规律和技术处理,实现人的艺术理想与技术理性结合的一种工艺革新。人工控制开片象形技术与点缀纹装饰工艺的应用,使传统的龙泉哥窑开片技术具有了现代开片技术的工艺内涵,使传统开片装饰在自然美中增加了象形美的内蕴,提高了传统开片装饰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收藏价值。创作于1981年的《52厘米迎宾大挂盘》,当时超过历史水平,是创新之作,在1982年的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会上,荣获一等奖,获得艺术瓷总分第一名。有关专家认为:这件作品的制作工艺和技术难度已超历史水平,被誉为当时哥窑瓷器“国宝”。这件作品曾送亚太博览会展出,现收藏在中南海紫光阁。作品《梅瓶》釉色呈青灰和灰白两种,灰白釉色显现的图案是一只惟妙惟肖的人参,这只自然天成的人参在青灰釉色的映衬中犹如白龙腾海,更显精美绝伦、妙然成趣、令人陶醉。整个瓶造型古朴典雅,青白两釉及其开片浑然一体,是青瓷中可遇而不可求的难得珍品。此件《梅瓶》哥弟混合泥结合,器身饱满,器型硕大,弧度优雅,比例和谐,釉色鲜亮,被收藏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最近,笔者有幸再次看到了徐朝兴的哥窑作品《露胎纹饰瓶》系列,《露胎纹饰瓶》用了哥窑泥,表面用牛角刻了线条,中间用了小圆点,白泥镶嵌其中,刻工精细,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美不胜收。《哥弟露胎开片瓶》肩部用牛角刻出匀称的线条,瓶肚有大片的开片,开片的线条与肩部线条形成呼应,使整个瓶身形成富有节奏感的点、线、而结合。


20世纪90年创作《露胎纹饰瓶》



2012年创作《哥弟露胎开片瓶》

徐朝兴在总结自己近60年的青瓷艺术生涯中写道:“人贵德,德立品高;艺贵道,道法自然;瓷贵魂,魂如清泉;形贵简,简极美生;功贵勤,勤能补拙。”读完,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秦李斯《谏逐客书》一文中的一句话:“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朴素如斯,平实如斯,这就是一代青瓷泰斗徐朝兴的风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