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青州龙兴寺窖藏佛造像艺术






[日期:2016-07-23] 来源:赏古寻珍  作者:佚名 [字体: ]



      “南来说”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南北朝时期,南方在文化上一直处于优势,北方的文物制度大多学自南方,特别是孝文帝改制之后,汉化已成为时代所趋,就青州来讲更是这样,这里长期以来是士大夫族的产生地,东晋时的许多世家名族均出自山东。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但青齐一带却未纳入其版图,仍归刘宋所有,直到469年才归北魏统治。青州地处北域,却与南方文化有极深的渊源。“青州样式”很可能是来自当时的南朝。“西来说”认为青州一带在北齐以前很少有石雕,只在北齐一朝石造像猛增,这批北齐造像工艺水平极高,由此推论其石刻技术来自外地。邺城(近河北邯郸一带)是北齐都城,其一度是北齐佛教中心。在曲阳曾有大批雕像出土,其作为都城的影响力肯定会波及到山东。“外来说”强调从海路带入外国佛像是完全有可能的。青州位于山东半岛,还是交通发达,有不少外来客商和僧侣由此进入中土。龙兴寺造像与中南半岛同期佛像相比,面貌有相似之处,都属印度笈多风格,经由东南亚由海路入汉地正式佛教东播的重要路线。




      在青州佛教造像挖掘出土之后,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数量如此之多的精美佛像为什么被埋入地下,以及佛像被人为砸毁的原因。



      在窖藏坑的中部,有一条从坑口深入坑底的斜坡,这应该是当年的挖掘者特意留下的,为了方便运放石像。窖藏坑内的造像绝大多数都被严重毁坏,但这些被毁的造像残件在坑内仍然排放有序,大致按照上中下三个层次放置。较完整的造像放在中部,残碎的造像上面用较大的造像残件覆盖。在放置于最上层的一些造像的顶部,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苇席留下的纹理,这说明在造像掩埋之前曾用苇席覆盖。种种细节说明,这是一次有计划的、精心安排的掩埋行动,掩埋者很可能是对佛教极其虔诚的信徒。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掩埋佛像,真正砸毁佛像的人又是谁呢?




      在一些佛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烧的痕迹和修复的痕迹,这很可能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历次毁佛灭法运动中被砸毁,又在此后随着佛教的重新兴盛而被修复。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对龙兴寺佛像埋藏时间的考证很快出现了新的线索。在龙兴寺窖藏坑内发现的几件造像,根据鉴定为北宋时期的佛像。在一件佛像上还发现了“北宋天圣四年”的字样,北宋天圣四年也就是公元1026年,距离南北朝时期的最后一次灭佛运动已近500年。如果是这样,那么之前关于佛像毁于南北朝灭佛运动并在此后被埋葬的假设就不会成立,因为在北宋的历史上并没有关于灭法毁佛运动的记载。




      临朐县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也发现过一大批和青州造像基本上时代和造像特征接近的古代佛教造像。这批造像出土的时候同时出了一个造像记,记述了当地有一个叫明道寺的庙,里面有僧人看到了一些当时古代已经残破的佛像,就做功德把这些残样都收集埋起来,埋的时候上面还做了一个舍利塔。做这个功德时,有当地的地方官还有周围大庙的僧人也来参加,一个很盛大的法会,并刻了一块碑记。石碑上的文字详细记录着参加法会的有当时龙兴寺的主持义永禅师,而仪式的日期在景德元年,也就是公元1004年,这个日期与龙兴寺的窖藏应该属于同时期。从这个线索可以推测,在北宋这个时期,青州地区的寺院应该盛行着一种隆重的法会,寺院的僧人将早年在各种灭法活动中损坏的佛像或者经年累月破旧的佛像集中起来,然后举行隆重的仪式,将它们埋葬起来,以积累功德。于是,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龙兴寺的窖藏中,以曾经发生过灭法运动的南北朝时期佛像居多,而隋唐到北宋的佛像却十分少见的原因了。

      这个后来出土的佛头高度1米五,整尊佛高度可达9米!可以想象那种震撼!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