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张守智|我的陶瓷设计人生






[日期:2022-05-21] 来源:陶瓷工艺文化  作者:张守智 [字体: ]

一把尺子,一个量杯

1952年在中央美院进入陶瓷专业在学期间,我的专业“第一件作品”茶具习作,是在科主任祝大年先生的教授辅导下完成的。先生辅导我的茶具创意设计,从讲授陶瓷工艺学,指导我用北方原料进行坯釉计算,配制的炻器钛黄釉开始,并于学院陶瓷试验工厂在师傅辅导下进行成型工艺制作,煤烧直焰窑氧化焰烧成作品。“因材施艺”,陶瓷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感悟陶瓷自身的艺术语言,这样的专业设计启蒙教育,对于我这个入门初学陶瓷的学子,影响深远。

张守智第一件作品 钛黄釉茶具

 

同年中央美术学院承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下达的建国瓷国宴餐具设计任务,我们的学习从1952年11月—1953年8月,转为参加建国瓷设计的辅助工作。在科主任祝大年先生指导下,我们沿用传统宫廷用瓷的中餐具,并在将法式、俄式西餐具的结构、品种进行汇集、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去掉旧式中餐讲摆的华而不实的繁琐配套,吸收西餐分食配餐的便利特色,按照新中国国宴的饮食结构、服务方式,制定建国瓷设计方案,绘制国宴瓷的中、西餐具造型、装饰的配套图纸,并于1953年4月—7月赴景德镇产区进行建国瓷监制。按照设计方案,在手工联社的数十个作坊,依照清制延续传统手工业制瓷的工艺模式,进行建国瓷餐具的高岭土铝质粘土传统硬质瓷、灰釉材质,手工(元器、琢器、雕镶)成型工艺,中餐具(斗彩)和西餐具(青花)手彩装饰工艺,柴窑本烧,木炭红炉烤彩的全过程产品试制。于工作之余在坯房学习手工拉坯、利坯成型工艺,在高庄老师的辅导下,我于艺人李其才作坊完成青瓷刻花菊盘作品。见习传统柴窑烧瓷工艺时,为保护森林资源“以煤代柴”,受命于祝大年教授,同进修生师兄高永坚骑自行车去婺源半原始森林山区联系煤源,于筹建中的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见习黎浩亭工程师、万鸿奎师傅成功烧制高长石釉硬质白瓷。周末晚饭后去市郊胜梅亭、湖田等古窑址考察挖瓷片,为美院陶瓷专业教学建设收集大量丰富的南宋影青刻、印花瓷与明、清民间青花瓷的瓷片资料(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师同学非常自觉一切交公,没有留下一片私藏)。建国瓷设计试制任务完成后,陶瓷科师生得到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前门“全聚德”的接见和宴请,总理勉励我们的老师为新中国陶瓷事业建设培养好人才。总理的教导终生难忘。建国瓷的学习与工作实践,为我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明确了我的设计为生活服务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向。
1953年建国瓷的实施,是新中国陶瓷恢复的里程碑。建国瓷国宴餐具1953年国庆节用于中南海怀仁堂。在建国瓷试制与生产后,景德镇市政府组建了国有企业建国瓷厂,1954年国庆五周年庆典,景德镇完成了建国瓷定制生产计划,国宴餐具用于怀仁堂、北京饭店、新桥饭店,始称为一代国瓷。
1954年春中央美院工艺系接受了文化部为筹办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展览会”赴苏联、印度和东欧等十国文化交流的任务,3月—9月工艺系陶瓷科师生赴景德镇,与产区艺人相结合组成创作集体,在恢复景德镇传统技艺的过程中探索瓷艺创新,总共完成作品两百余件。教学安排瓷区段茂发、王步、聂杏生老师辅导我班同学学习古彩、青花绘瓷工艺,我分在高庄先生与艺人陈鸿高(冬瓜)的高温色釉组,在探索试验高温色釉装饰工艺创作中做助手。在学习中我完成了十二英寸《青花穿枝大丽菊盘》《珐花葡萄纹饰罐》(入选1955年赴民主德国莱比锡“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展”)。1954年毕业(补课一学年),1955年在导师梅健鹰先生辅导下,于景德镇完成的毕业设计作品之一—宝石蓝釉粉彩《小花》茶具,被江丰院长选送于莫斯科举办的“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展览。
在中央美院陶瓷专业学习期间,从建国瓷到毕业设计,三下我国瓷都景德镇近两年时间。时值20世纪50年代手工制瓷业恢复期,我的学习经历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制瓷工艺的全过程,对我认知中国传统瓷文化非常珍贵。
在中央美院毕业留校做代职(科秘书)研究生期间,我的课题方向“日用陶瓷设计”导师祝大年教授,交给我建国瓷设计用的那把30公分的钢板尺和500cc的量杯,要我用这组量具,继续去测量分析了解把握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菜系“美食美器”和世界著名品牌餐具的发展变化。导师语重情深地对我说:“爱陶瓷爱生活,你要量30年,你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日用陶瓷设计专业教师。”遵照导师指引的方向,为掌握日用陶瓷设计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产品规律,我在后来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的教学与设计实践中,不断探索中餐四大菜系和西餐法式、俄式两大菜系的餐具规律与发展,酒店业合约市场用瓷与家用商品市场用瓷的特点,国际品牌餐具产品的信息和时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企盼设计带给人以新的生活方式。我热爱专业,热爱生活,见物见人,在设计实践中,坚持设计与生产、科研相结合方向,致力于我国当代陶瓷由量向质的转变,走自主创新,向品牌经济的战略方向进取。用导师交给我的这把尺子,我整整量了60年,量出了我的陶瓷设计人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