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马未都:从收藏角度看艺术品市场泡沫是巨大的






[日期:2011-12-19] 来源:《华商晨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华商晨报:全民收藏热,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动有怎么样的好处?

  马未都:今天的收藏热和过去完全相反,今天都是热衷追逐的态度,这个态度比原来好很多,让全民知道我们文化的价值。比如一个文物为什么有价值,它是文化的载体,包含了当时社会的全部信息,政治、经济、历史、科技和文化,诸多信息集中一身,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文物。通过社会的宣传,全民的收藏热对传统文化有极大的好处,坏处是更多的人盯在钱上。我们是希望盯在文化上,你看我做节目和谈收藏的书,从不提钱。

  华商晨报:艺术品的价格是很多人都关注和感兴趣的,你为什么不提钱?

  马未都:因为谁提钱就是忽悠人,一个东西值多少钱,只有市场能决定,而且价钱是瞬间的。比如这个东西上场拍了5000万,瞬间值这个价,但拿下来,第二天你重拍一下,可能就不是这个价格了。有过这种情况,所以你怎么能判断这个东西值多少钱?不要误导老百姓价格,要把导向引到文化上来。所以我们的主题就是文化说事,明白做人。

  你以通俗教通俗是不可以的

  一定是以深奥教通俗

  华商晨报:刚才你提到电视节目和书,新书《醉文明》中的每个章节后都有“观复学堂”这个栏目,有很多常识性问题,这些问题是哪里来的?

  马未都:我们自己出的,我们出习题第一看老百姓能不能接受,不能提的过深,我们的书和节目受众不是大学生,都是普通观众,希望题目和他们的自身生活有些关联,起码得引发兴趣,所以这些问题都是经过挑选。很多常识,我们一直找这样的点,你很熟知,你生活中几乎是天天碰到,突然问你的时候你又回答不出来。我们就是要把这些知识给找出来。从低处做起,从实处做起。

  华商晨报:在书中,如此高深的收藏文化让你讲得通俗易懂,你给大众读者讲收藏的时候一般注重什么?

  马未都:首先是读者和观众的兴趣,他们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我们想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想知道什么。多说一句,这个书和电视节目有很多不同,依照电视范本重新加工过的,有的点在电视上是没有的,或者当时录了被剪辑掉的,所以在书中就保留了。书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文化积累方面来说比电视更好一些。我们尽可能通俗易懂,做到通俗易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必须得有极深的理解,你才可以把它做得通俗。你以通俗教通俗是不可以的,一定是以深奥教通俗。

  华商晨报:在漆器一章,有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工艺性强,艺术性就弱。”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马未都:中国文明的进程中,艺术这方面有个很大的特点,它的工艺性往往超过艺术性,这就是为什么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工艺品的价格超过艺术品,就是说陶瓷贵过绘画。现在最贵的绘画齐白石也就4亿多,最贵的陶瓷还是5亿多。但是在欧洲不是这样,最贵的一定是绘画,其次是雕塑,然后是工艺品。

  工艺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尤其是城市的工艺会限制艺术的发展。艺术性最强的往往就是绘画,但是工艺品不行,受限制。比如你在瓷器上画画,就是限制在这个器形中。你在一个罐子上画,它是个圆的,你就要转着圈画,就要受到限制,艺术就不会得以正常发挥。以个性化特征存在就是艺术性,工艺性是以共性存在的。

  我的收藏规模是20年前形成的

  这是很多人没法去学的

  华商晨报:你是如何走上收藏这条路的,当初是否预示到今天收藏的这番景象?“马未都”是否可以复制?

  马未都:我在1990年的时候收藏就已具规模,主要是靠1980年到1990年那十年,那十年是文物的低谷时期,东西很便宜,我收藏了很多。我记得一个官窑碗几块钱,那时有一个人拿着官窑碗到我家,要8块钱,我给5块,他不卖说得6块,我说6块不要,那个人就走了,走到胡同口又回来了,说5块就5块吧,卖给我了。当时就值这个钱,我不要就没人要。

  我的收藏是20年前就形成的,这是很多人没法去学的,没有20年前的底子我是没法做这个的。当时完全是兴趣,就是喜欢,一个简单的个人兴趣,变成现在的社会责任做这个博物馆。

  华商晨报:你的观复博物馆现在有多少藏品,价值最高的是哪一件?你最擅长鉴定哪些藏品?

  马未都:藏品上万件,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这些我都擅长,我从来不讲某一件东西的价值。

  华商晨报:搞收藏这么多年,买到过赝品吧。

  马未都:早年的时候买过,现在想那时买过的赝品都能承受,你买的晚清的东西你以为是康熙的,你买宋朝原来是明朝仿的。我买过康熙时期的一对瓶子,特别喜欢,讨价还价花了80块钱买的,回来才知道是晚清的,但一对大瓶子放到那,能承受。等有真正造假的时候反而买不着假的了,因为造假都是一点一点提高的,提高的过程我都不停地观看,积累经验。我从来不间断与社会沟通的通道。每月有两次向社会开放的鉴定,我今年做了23次。为什么要保持这个通道?就是要了解各地的各种问题,他们带着各种疑难杂症来,当所有的信息汇集到一起的时候价值非常大。

  华商晨报:你做鉴定是否有看走眼的时候?

  马未都:基本上没有。我比较慎重,我们鉴定时遇到的问题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华商晨报:如此大规模的个人私立博物馆,你不止一次说过要把财产捐出去,不留给儿子,这种做法让很多人还是很惊讶的。

  马未都:博物馆在建新馆的过程中,在新馆落成时,我会把所有东西捐献给社会,变成社会公共财富。简单说我自己不能再拿出去卖钱了,这样对社会有极大好处。我不需要这个东西维持生存,不能说到了晚年,我今拿一个碗卖了,明天拿一个瓶子卖了,靠这么活下去,我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我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太大区别,我住的也不是豪宅,差异性有,但不是很大。后面的事我都想好了,在新馆落成之日,文物全部捐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