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当代艺术瓷升值初探






[日期:2010-03-01] 来源:  作者:鞠先生 [字体: ]
(四)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比照紫砂和油画市场的“前车之鉴”,对于把握艺术瓷市场的发展走向是有益的。
建国后的艺术瓷收藏基本始于1980年代初,收藏黄金期约始于本世纪初至2020年前后,此后,市场进入成熟期。这十几年可能出现几个高峰期。这是大致发展脉络。
通过前面诸多论述,似乎有一种比喻非常恰当:基性岩浆形成的火山爆发具有缓慢的凝聚、突然喷射的特点,恰恰说明了艺术瓷近几年的“反常”表现。看似“反常”,却体现出艺术瓷漫长的方方面面的积累,2002年以来的价格攀升也仅仅是第一次的“厚积薄发”。因而在前述中的2010-2015年的预期,市场极有可能会选择最早的时间。据此,对艺术瓷价格走势进行预测具有了可能性。
1.初始期。1970年代后半叶至1990年代末期,20多年。
2.形成期。1990年代末至2001年,10多年。初始期和形成期历经30余年,始终伴随着国泰民安、国强民富的基本国情不断发展着。虽然在单一城市中体现的收藏人数很小,但我国庞大的城市及其人口基数所形成的汇总数量,已经为艺术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土壤。
3.高峰一期。2002年至2006年。这一时期的价格提升区间是:(1)元旦前后;(2)春节前后;(3)“大师”评比后;(4)重要展会评比获奖后;(5)具有影响力的大师汇展销售期间、之后;(6)参与国家级礼品创作活动后。可以看到,只要出现一个“机会”,价格便惯性般随即上扬。这说明,艺术瓷内在凝聚的力量太久、太强了,同时也表明,价格的不断攀升是由供需矛盾引发的。这一实质性的特征,预示着市场在运作过程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间和潜力。
4.痉挛期。2006年末2007年末。无论景德镇一部分陶艺家如何渴求价格,市场是严肃的,更是无情的。当某些畅销的艺术瓷的价格在短短两个月即人为“增值”100%时,市场的表现只能是:痉挛。我们现在所处的应该是第一个高峰期过后的这个阶段。由于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某种意义上讲,也可称为“振荡期”。这一时期至关重要。市场存在两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1)发展期。就是说,市场相应的吸收并消化掉一些不利因素,重新步入升值的轨道;(2)低迷期。市场如果短期内不能够消化这些因素,将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低迷,这将是包括人为抬高价格陶艺家在内的整个艺术瓷界所不愿意看到的。对于痉挛期的清醒认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痉挛”是市场自我调整的一种手段,有病自救,或可痊愈,或可恶化。目前,陶艺家队伍开始分化,越来越多的陶艺家意识到这种危险性,我们看到在价格问题上已经存在另外一种声音了,而且是强有力的警音。因此,“恶化”的可能性可以基本排除。排除虚高的报价,从实际成交价看,目前已经出现约20%的小幅回降的“痉挛现象”。客观看,应在情理之中。
5.发展期。2008年至2009年末。如果上述判断成立,将会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入短期修整阶段,就是“发展期”。在这个阶段会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国粹充分展示给世界各国的精英,景德镇市政府如果不大规模、高水平统筹策划,将是历史的遗憾。不过最大的可能,是北方私营企业等多方面资金的聚集或者香港、台湾资金北上的强力注入,政府可能只有“打围炉”的力量。应该看到,借鉴了紫砂陶和油画市场的经验,资金会悄无声息的进入景德镇,而与此相反的在拍卖会上大张旗鼓的表现,可能会令经营多年的中介商吃惊不小。有理由相信,这将是一次艺术瓷商品化的质的跨越,此后,价格极有可能冲上新的高峰,特别是老字号国大师、教授的代表作,最高拍卖价将超过200万元,其瓷种可能是古彩、青花、高温色釉。
6.高峰二期。2010年起。借助北京的“盛事”,这一年的上海更不会平静。乘着“世博会”的东风,江浙沪地区的强大资金可能形成汇流局面,其势将盖过北京地区。可能出现的拍卖现场,将会云集众多亿万富豪,将顶级陶艺家的力作搜刮一空。最高拍卖价可能会直逼1000万元。至此,艺术瓷市场进入初步繁荣的盛世,而那些在理论上看起来是不可行或者不成熟的因素,都将被搁置一边,市场将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继续下去。中国独有的市场模式可能在艺术瓷市场彰显更加鲜明的特色。2010年后至2020年,由于影响力的加深以及价位达到一定的高度,国际上,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等国的古董商、收藏家开始关注当代艺术瓷,从而推动了艺术瓷重新走向世界的进程。届时,美国纽约Sotheby's和Christie's拍卖行将在我国设立拍卖机构。德国Nagel也将在斯图加特举办中国古瓷器和当代艺术瓷拍卖专场。同时,收藏群体呈现“金字塔结构”,更多的收藏者开始关注价位较低的艺术潜力大的陶艺家。此时,艺术瓷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基本完成。
7.高峰三期。2020年前后,将达到史无前例的一个顶峰。这一时期,市场相对成熟,艺术瓷投资成为“众矢之的”。在国内,由于收入的大幅提高,使得数万元的艺术瓷成了“大路货”;在国际上,由于价格达到相当的高度,国外的一些大收藏家和古董商开始介入当代艺术瓷。
五、关于艺术瓷市场运作方面的思考
(一)景德镇目前市场运作情况
1.地摊式销售的作用与危害
这是最先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商业方式。它在宣传和弘扬景德镇陶瓷艺术方面起到了历史的阶段性作用,功不可抹;但同时,它将囫惑蒙骗播下种子,阴埋华夏,誉下欧非,其不合时宜的经营理念及行为,至今还残留余孽,给景德镇艺术瓷形象又凭添不利的影响。
2.分散式销售的不利因素
似乎在景德镇,工、农、商、学、官员、公务员加上相当部分的陶艺家,都在大行商业之事,其利小富,其弊大乱。
3.代理式销售的积极意义
最近两年,地区性独家代理和控制数量的多家代理式“经营方式”应运而生。这种形式在一部分意识比较先进的著名陶艺家中受到重视。“代理式”很可能演变成比较规范的双向约束的“代理制”。尽管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规范行为,但它的出现,还是为下一步的市场运作奠定了基础。
4.“景德镇艺术陶瓷商会”的迷惘
这是一个以陶艺家为主体,部分中介商参与的艺术性商业化组织。它的迷惘在于:“艺术+商业=商品化艺术瓷?”还是“商业+艺术=艺术瓷商品化?”或许,它还要承担原本是政府的某些职能......如果“商会”仅仅是一个商业组织,那它的形成与发展将是初期艺术瓷市场的产物。可是还存在另外一种风险:在与政府的协调情势下演变的组织力与垄断性行为,最大的可能是将艺术瓷引向一个极其危险的边缘。果如此,那“迷惘”的就不单单是商会了。
5.市场运作方式的盲目性
在市场初期,“炒作”是必然的初级选择;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运作”成为更高平台上的系统化“炒作”。但以“炒作”简单化误认为“运作”,那就是意识形态里的问题了。产地人为抬高价格、以拍卖会“估价”作为价格尺度、走“香港路线”曲线虚高市价、“报价”与“成交价”存在严重落差、将偶然性卖出的高价定为基价、精品定价以点带面确定一般性作品价格......我们看到“价格”在盲目中的诠释:抬价、估价、虚价、实价、市价、报价、基价、谎价、成交价。
6.缺乏监管机制的危害性
近年来在艺术瓷领域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以及商品化倾向,对艺术瓷收藏产生了一定的打击。一方面说明收藏群体理念上的不成熟与市场初期陶艺家心理上的浮躁,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政府在这方面的忽视。政府应该构建一个艺术瓷流通监管组织,并形成举报制度,对具有一定职称的陶艺家的作品进行监管,一旦发现印刷、“枪手”之类的问题,将采取惩治措施,对大师一级惩治要更加严厉。这样,景德镇艺术瓷的大品牌才能深入人心,艺术瓷市场才能健康发展下去。
7.政府职能的淡化将会引发新的问题
2006年的景德镇陶瓷博览会仍由政府主办,但据景德镇市政府的公告,今后将过渡到由纯商业组织承办,称之为“市场化”。这显然又是一次如十大瓷厂承包制的重演,将会引发更大的问题。理由很简单:景德镇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市场经济基础以及总体思想理念不能支持此行为。景德镇市政府应该在宣传陶瓷艺术、为陶艺家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建立艺术瓷流通监管机制以及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制作工艺上下大功夫,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艺术”身上,放在“收”、“聚”上,而不是在“放”、“散”上。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