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聪:师造化 得心源---石湾陶塑的人物创造
2021/4/18 12:58:18

师造化 得心源——石湾陶塑的人物创造
——陈聪
 
《笑口常开》黄志伟作
石湾陶塑诞生于背靠五岭、面向海洋的岭南地区。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人们自古就形成了奋发独立的冒险精神,这种独特的精神和气质也彰显于石湾陶塑之中。石湾陶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继承和延续了岭南区域精致中见大气的宏观审美特征,蕴藏了手艺人高度写实与适度夸张兼收并蓄的审美理想与心声。
 
陈家祠脊饰(陶塑)
人为万物之灵,塑形不易,塑神更难。从古至今,人物是手工艺中较为偏爱的一种题材,手工艺人通过对他者的塑造,在表现形体美感的同时,也呈现着自我认知。手工艺中的人物造型体现出以形写神的观念,这既是手艺人造型的重要准则也是优秀作品中人物形象所必不可少的特质。石湾陶塑曾被称之为“石湾公仔”“公仔脊”“瓦脊公仔”,这类称呼带有浓烈的人物形象现实化内涵,集故事性、情节化和人格化等特点于一身。渔、樵、耕、读、牧、弈、饮等人物形象配以与其身份性格相匹配的生活和劳动情景,无一不细腻、传神。这些描绘不正是一代代石湾陶塑艺人“师造化,得心源”的体现么?
 
《春夏秋冬》黄松坚、黄志伟作
自清末以来,石湾陶塑走过了由瓦脊到案头,再到艺术馆的变迁。但从人物创造的角度看,虽然各家风格及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总体仍然离不开传统石湾陶塑洗练、概括、以意立象、以形写神、意象合一、形神兼备的特征。石湾陶塑人物讲求情感的植入,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能够体会到达内心之灵。在惟妙惟肖间传递出褒忠贬奸、扶正嫉邪、祈福求安、尊老爱幼等主题,形成了岭南独有的陶塑风格。今天依然可以看见石湾陶塑艺人遵循传统原则创作老子、钟馗、关公、罗汉、达摩、观音、寿星、济公、八仙等人物形象,传达自古而来的审美观与道德观。
 
《悠闲老子》黄志伟
石湾陶塑细腻传神的人物形象,每个环节都要依靠手艺人对火候的精妙把握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造物技巧。传统的手印环与卷筒塑制,配合贴塑、刀塑、按塑、捏塑四种手法造就了或灵动、或粗狂的人物动态;搽、挂、挡、泼、滇、刮、雕等施釉技法,辅以高、中、低温窑火的精心烧制,呈现出或华美或静谧的釉彩。不拘泥于程式化的造型与施釉技法,旨在塑造出传神细腻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返璞归真境界。
 
公仔砖系列(陶塑)魏华
要超越自我、超越时代,就要使作品展现独特的意韵。石湾陶塑艺人在艺术视野、体验经历和人文情怀上的身体力行,展现了他们对于时代的思考,也造就了那些与新时代相结合的艺术创造。纵观今日的石湾陶塑,似乎曾经盘亘在手工艺与艺术之间的那道界限也随着“泛艺术”时代的到来而消失不见。石湾陶塑也与绘画、雕塑一样经受当代艺术的洗礼,开始追求自我的表达。其人物形象不再延续传统造型或真实再现客观物象,而是追求更多的意义与内涵。通过概括、取舍、重组的方式,使作品产生类似绘画和雕塑般的强烈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激发观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沟通艺术与生活、传统与未来。
 
《悠闲老子》黄志伟
品读陶塑文化,赏析“线塑”之美。
 
黄志伟
自小随父黄松坚大师学习陶艺,经过进入石湾美术陶瓷厂的陶艺创作实践工作和研究,并于1991年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雕塑专业毕业,后成立佛山市黄志伟文化艺术研究院。
在近40年的艺术探索中,他善于把石湾传统陶器艺术与中国传统美学、中外现代雕塑理论有机揉合,不倦探索创新,大胆吸取中国画线描“十八法”与汉代、现代的块面结构神髓交融,拓新出陶塑新法——“线塑” (获国家发明专利),作品工意结合、造型豪放,神韵生动,表现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