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英挺:龙泉窑的发展历史
2016/1/15 12:58:26

      听到龙泉窑,大家可能就会想到这是浙江龙泉生产的一种瓷器。其实龙泉这个地方不但瓷器非常有名,还有一个东西非常出名。龙泉原名“龙渊”,相传因古越国铸剑名师欧冶子,在龙泉秦溪山下,剑池湖畔,铸成“龙渊”剑而得名。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渊讳,改“龙渊”为“龙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名“剑川”。宋绍兴元年(1131),复名“龙泉”,沿袭至今。龙泉自宋代以来历属处州府,现属丽水地区。古时候都以地方名称命名一个瓷窑系名称,龙泉就这样叫出名了。
古代龙泉窑的审美灵感和法则,我总结为:“道法自然,诗意龙泉”。这两句话道出了龙泉窑的精韵。他的产品道法自然,像诗一样的美。他来自自然,取之自然,融入了自然之法则,对天地自然之敬。
      我们知道在浙江还有一个窑非常有名,叫越窑。也就是现在的绍兴地区有个地方叫上林湖,也是个山水都非常美丽的地方,他这里生产地瓷器,它的釉色如湖水一般的静谧而碧波荡漾,有流动之感。龙泉窑来自越窑血脉,而成为独特的自我,更有青山绿水之灵气。梅子一般的青绿可餐,粉嫩的淡色粉青则如月光下的幽雅。这就是我们说的龙泉窑在鼎盛时期烧制出来的梅子青釉和粉青釉的解释。
      龙泉窑的发展历史可以称之为是千年窑火。从三国两晋时期一直烧到清代民国为止。
      三国两晋时期
      这个时期龙泉窑没有形成自己风格的产品,与周边地区窑口产品雷同,窑业规模不大。
 
三国    龙泉窑弦纹三系罐
      这是龙泉窑三国两晋时期生产的一件青瓷——双系罐,是在丽水县松阳出土的。所以说龙泉窑在三国两晋时期开创,它生产的产品跟越窑很类似,几乎很难区别出是越窑还是龙泉一带生产的青瓷器。
 
西晋龙泉窑唾壶,浙江遂昌县云峰镇墓葬出土
 
南朝龙泉窑双复系盘口壶
      这两件,一件是西晋龙泉窑唾壶,这是在浙江在瑞昌县云峰镇出土的,这是当年朱伯谦老师考古发掘的,有明确纪年,很像越窑,但它不是越窑生产的,而是在龙泉窑生产的。到了南朝时候,龙泉窑生产的双系的盘口壶,也很像越窑,但跟越窑中心产区的越窑比较还是有区别的,龙泉窑在初期的时候跟越窑一脉相承,是越窑的一个分支。
      隋唐时期
      唐代瓯窑的兴隆对龙泉窑产生一定影响,瓯江边的吕步坑窑址证明了它的存在价值。瓯江是从丽水地区流往温州出海的江。当时在隋唐时期瓯江,两边有许多青瓷窑场,称之为瓯窑。温州考古也做过相关的考古发掘整理,知道了当年瓯窑的一个面貌。在丽水地区,龙泉范围内瓯江边的的”吕步坑”窑,证明了他的存在价值,这个窑当年做了考古发掘,从这个窑发掘情况来看,龙泉窑受到瓯窑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前面我们讲龙泉受到越窑的影响,后面到隋唐时代受到瓯窑的影响。这个时段里面,龙泉窑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还是在地上走。我们来看看龙泉窑早期在隋唐时期的作品是怎么样的面貌。
 
唐龙泉窑玉璧底碗,现藏丽水市博物馆(越窑风格)
      这件是隋代的龙泉窑玉璧底碗,我们知道隋唐时代,包括北方的邢窑,南方的越窑,大部分的碗,碗底都呈这样的形状——玉璧底,这件典型的隋代时候龙泉窑碗碗底也一样,也是玉璧底,但他的有釉色和造型跟北方的邢窑南方的越窑是区别的,给大家举个例。
 
隋龙泉窑三系盘口瓶
 
唐龙泉窑双系盘口壶,1987年浙江省庆元县出土
      唐代龙泉窑黑釉双系罐,也是这个时期标志性藏品,在唐代的时候在越窑下面,像浙江的德清窑就生产黑釉,这个时期龙泉窑也生产黑釉双系罐。
      盘口壶是在1987年浙江丽水地区下面庆元县出土的双系盘口罐,确实非常像越窑,唐代越窑产品很接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