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英挺:南宋“官窑”米黄釉直颈瓶辨正
2016/4/1 16:41:35
此件“南宋官窑米黄釉直颈瓶”系2015年伦敦苏富比春拍0032号拍品(高21.5公分),成交价高达108.5万英镑,折合人民币1千多万。对于该瓶的品质,毋庸置疑,造型优雅,黄釉冰裂天成,无疑是一件佳器,但将之定性为“南宋官窑”笔者认为有待商榷,这类直颈瓶于龙泉窑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而南宋官窑中却寥寥,很是少见。
杭州发现的两处南宋官窑遗址,无论老虎洞修内司官窑还是乌龟山郊坛下官窑,均未发现过完全一致的直颈瓶造型残片,最为接近的一例是老虎洞官窑遗址出土的穿带瓶残器(高24.2公分,见下图)。两相对比,区别很明显,老虎洞瓶口部微撇,圆唇,束颈,颈部较粗,圈足较高且外撇,足壁开有椭圆形穿带孔。
另有一例稍为接近的造型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官窑青釉弦纹瓶”(高33.6公分,见下图),该瓶式样仿汉代铜器,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足壁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造型古朴典雅,厚釉在浓黑铁骨的映衬下显得凝厚深沉,釉面片纹疏朗大气,加之尺寸,整器硕大雄浑,有铮铮之质。此器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与苏富比米黄釉直颈瓶之风格气质绝不相类。
这两例南宋官窑穿带瓶造型古朴典雅,厚釉在浓黑铁骨的映衬下显得凝厚深沉,有铮铮之质,加之尺寸较大,整器硕大雄浑,与苏富比米黄釉直颈瓶之风格气质绝不相类。
反观南宋龙泉窑,直颈瓶系经典造型之一,传世器良多,大窑一带窑址也找到过不少可资参照的残器,白胎、黑胎兼具。知名度较高的例子如四川遂宁窖藏,韩国新安沉船都有龙泉窑直颈瓶,均可作断代之标准器。经过比对多例龙泉窑直颈瓶发现,其造型还可据口颈部分之小异一分为二:直口式和撇口式。直口式,直口平唇,口沿下凸起一周弦纹,此式直颈瓶圈足较高,足壁两侧开一对长方形穿孔,见下图。
南宋龙泉窑黑胎穿带直颈瓶 高19.8cm
遂宁窖藏出土南宋龙泉窑穿带直颈瓶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南宋龙泉窑长颈瓶 高22.8厘米
撇口式有两种,一种颈部较直且长,“南宋官窑米黄釉直颈瓶”无疑属这一类造型,见下图。
四川遂宁窖藏出土南宋龙泉青釉直颈瓶
韩国新安沉船龙泉窑直颈瓶
另一种颈部稍短,略呈束颈式,或称长颈胆式瓶更为相宜。此式造型与上述老虎洞官窑遗址出土的穿带瓶极为相似,但足部无穿带孔,见下图。
宋龙泉窑黑胎长颈胆式瓶 高14.5厘米 窑址采集
南宋龙泉窑长颈瓶残器标本 窑址采集
南宋龙泉窑黄釉长颈胆式瓶 高14.5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窑长颈胆式瓶 高21.3厘米
撇口式直颈瓶未见有圈足穿孔者,个中缘由耐人寻味。各式龙泉窑直颈瓶造型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风格与南官器迥然有别。
由表及里,龙泉窑与南宋官窑在胎质上更存在本质性的区别。南官的胎质,普遍颗粒较粗,色泽纯黑,质地疏松,究其根本,系胎土原料耐高温,难达瓷化点之故。相比之下,龙泉窑的胎土,达到瓷化的温度相对要低,胎质坚硬细密,瓷化程度较高,加之原料调配得当,胎釉结合较紧密。笔者认为,这种区别是由两者的不同用途所决定的。
对于南宋官窑的设立意图,业界一直存在祭器还是燕器的争论,撇开文献上的片言只语,仅以器物本身而言,南官胎质瓷化程度低,吸水率相对高,且釉面容易开片,无疑是不适合用作生活实用器的。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残器,多数尺寸硕大,釉色深沉,有些造型仿古,颇有铜器风范,看起来也不像是日常生活器。这种风格与北宋汝窑也是存在一定区别的,汝窑的香灰胎实际上呈色比较淡,白中带灰而已,至于釉色,天青天蓝都是明朗而柔和的。那么南官的审美取向说明什么?宋室南渡,礼崩器毁,统治者无奈以大量瓷器代替铜器作为祭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