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村窑瓷器的工艺与纹饰特征
2018/12/24 16:11:46

      上世纪60年代,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骑着毛驴从禹州到扒村考察,他语出惊人地说,扒村瓷是古代一种艺术价值极高的瓷种,其艺术水准和影响在当时并不逊色于其它瓷种,她光芒四射,魅力无穷,应独立成窑系。
      中国古瓷学会会长耿宝昌先生、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誉之为"瓷上水墨"。"白地黑花"是凝结在古瓷上的中国画、烧制在古瓷上的中国书法。
 

      扒村窑是黄河南岸宋代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它位于禹州市浅井乡。该窑以烧制白地绘黑花瓷为代表,产品大多是当时民间常用物品。纹饰内容取自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禽鸟、文字、风景、人物等。因此被人们誉为是北方古代瓷窑的一个典型代表。过去很少见有文献对该窑产瓷记载,但是在民间发现的传世品很多,大都是宋、金、元时期的产品,它以白地绘黑花纹饰为主,其次是白地划花,翠青地绘黑花或印花,白地绘褐黑花,白釉、黑釉、绿釉、宋三彩、宋加彩等。过去人们往往把该窑的产品与河北磁州窑产品混为一谈,因此,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扒村窑进行调查。
 
      扒村窑的规模十分可观,西起虎头山,南起花果岗,北起扒村。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百万平方米。据我们在扒村窑遗址调查发现的标本资料看,该窑产品种类繁多。全系民间实用器,碗、盘、盆最多,其次为瓶、罐、枕、炉、缸、杯等。白地黑花瓷是扒村窑匠师们在当时烧造的非常受民间欢迎的一个瓷种。在它的影响下,这个品种很快发展到邻近的老砦、边家坟、五家坟、瓦窑沟、猫儿朵等地瓷窑,在黄河以南形成了一个大型民间北方瓷窑体系。受其影响烧制白地黑花瓷的还有郏县黄道窑、登封曲河窑、密县窑沟窑等。扒村窑在烧制白地黑花瓷的同时,又创绘了一种白釉绘褐黑彩瓷器,使原本单一的白地黑花瓷又增加了多种釉彩品种。
 
北宋  河南扒村窑喜鹊登梅纹枕 波士顿美术馆藏
      扒村窑的产品比较注重装饰,瓷器上的纹饰不但题材广泛,而且内容丰富。装饰技法有:绘画刻花、划花、剔花、印花、凸线纹、塑贴、镂孔和加彩等。其花纹的种类有:牡丹、莲花、菊花等。
      牡丹花纹象征繁荣昌盛,美好幸福,这类花卉常见于盆底或碗心,前者为白地绘黑花,后者为划花。
      莲花纹:象征清廉洁白,出污泥而不染。莲花曾在佛教艺术中为“圣花”,后来逐渐成为工艺品上的常见装饰。在扒村窑宋、金瓷器的表面,如白釉黑彩盆、白釉刻花碗、白釉印花盘等,常以莲花、荷叶、水波装饰相映衬。有的在器盖上画一个舒展的荷叶及两朵盛开的莲花,空白地绘上水波纹以烘托,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风貌。
      菊花纹:有的在白釉釉下彩器盖上绘一朵盛开的菊花,修长的花瓣向四周展开,给人以清秀不俗之感。有的在白釉酱彩盆心,分别绘以折枝菊花或缠枝菊花,手法相似,姿态互异,构成了别出新意的各式图案,极大地丰富了花卉内容的装饰艺术。这种花卉图案线条流畅,生动逼真,充分体现出了民间绘画艺术的特色。


   
      动物纹有龙、虎、狮、鹿、兔、鹅、雁、鹤,还有风景、人物等。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扒村窑调查时,曾收集到两件白釉绘黑彩的瓷盆残底。从两件图片上可以看出,其中一荒底器面上画一婴儿,手举荷叶,另外一件盆底绘画一婴儿伏在一盛开的荷叶下,双手拿着一只莲蓬在玩耍。婴儿以他那丰腴的脸庞,合拢的小嘴,稚气好奇的眼神,天真可爱的姿态,隐现在荷花叶下,显得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人们常把这种来源于佛教“化生”图案的吉祥图案称做“莲生贵子”。
 
      金元时期,扒村窑的生产主要以碗、盘、盆、瓶为主,碗、盘不仅产量大,而且式样多。有敞门、弧腹、小圈足,多数内外皆施白釉。有的在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