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青云破处 梅子流酸泛绿时——龙泉青瓷的前世今生
2019/7/30 14:55:46
“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这句诗,赞美的是龙泉青瓷釉色之美之纯。
釉是龙泉青瓷之魂
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近年来,虽说液化气窑、电窑等新式窑炉的普遍使用,较好的提升了龙泉青瓷的产品成功率和外观品质,但传统龙窑烧制的神和韵,则是液化气窑和电窑等烧制方法无法比拟和追求的,特别是传统龙窑烧制过程中出现的釉色窑变现象,则是现代新式窑炉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更给传统龙窑烧制以无限的魅力和惊喜,这也是传统烧制技艺成为人类非遗的根本因素,值得青瓷匠人不断地传承和发挥。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 元 高7.5厘米 口径42.9厘米 足径29厘米
传统龙泉青瓷釉窑变主要种类
蜜蜡黄:是龙泉青瓷釉色窑变最精美的变化,青瓷整体蜡黄,色泽似外表涂抹一层厚厚的蜂蜡,玉质感极强,玲珑剔透,庄重典雅,极具观赏价值。
炒米黄:青瓷外表整体颜色淡黄,色泽质朴,但无蜡状感,整洁大方,晶莹剔透。
蟹壳青:青瓷整体颜色呈深灰绿色,初见之很有螃蟹壳颜色味道,质感温润淡雅,朴掘敦厚。
乌金黑:青瓷整体色泽乌黑发亮,质感温润,冷静中透着典雅,初见之有福建建盏的味道,认真欣赏,又比建盏窑沉稳,细腻大方。
阴阳脸:青瓷釉色在瓷器身上出现两种或多种颜色,一面青,一面黄,或灰或红、或黑等等颜色,产生了一阴一阳,一正一反的独特视觉效果。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宋 高9.3厘米 口径14.5厘米 足径5.5厘米 足距7.9厘米
龙泉青瓷的前世
我国原始青瓷始于先秦时期,至东汉时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浙江是青瓷的发祥地,而龙泉窑是青瓷窑系杰出代表。龙泉位于浙江西南部,毗邻福建、江西。龙泉溪位于瓯江上游,水运畅通,烧制成的龙泉青瓷通过水运直抵温州港口。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龙泉窑生产青瓷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龙泉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制造出青瓷,开创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
从南北朝到唐五代以前这都属于龙泉青瓷的早期发展时期,早期发展是缓慢的。因为当时的龙泉窑是以土窑为主的,烧成温度和技术还有欠缺。
到唐代以后,慢慢地受到瓯窑、越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别是越窑的影响,初步形成规模,并追歼形成淡青的釉色,为两宋龙泉青瓷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制瓷史上,龙泉窑烧制时间长、分布范围广、影响重大系。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宋 底足
龙泉青瓷的今生
龙泉青瓷在北宋迅速发展,南宋登峰造极,元代迅速扩张,明代早期持续繁荣,明代中期到清代衰退,民国逐渐复苏。龙泉青瓷在民国时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也可以说是一个复苏的传奇时代。此时,龙泉青瓷的釉色非常纯正,普遍带有开片,风格、造型基本上时在仿造宋代。
新中国成立后振兴繁荣。自新中国成立以后,龙泉青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2009年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作为唯一入选目录的陶瓷类,为龙泉青瓷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龙泉窑青釉刻花葡萄纹大盘 明 高7.5厘米 口径50.6厘米 足径33.2厘米
龙泉青瓷的“开片”
收藏龙泉窑瓷器,免不了听到一个高频词:开片。通俗地说,开片就是釉面产生裂纹,分为自然产生及人为的工艺开片。
龙泉炉 明万历 高21.5厘米 口径28.2厘米 足距22厘米
龙泉窑开片之成因:
(1)龙泉窑烧造时间非常长,五代至北宋时期采用石灰釉的状态下,为了突出划刻工艺,施薄釉,由于薄釉伸缩率高、附着力强,开片相对比较少。只有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产生无规则的开片现象。到了南宋时期,在龙泉窑经过配方改革后,采用石灰碱釉后,开片现象逐步减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