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出土战国铅釉陶罍及相关问题研究
2021/10/14 12:02:43
中国古代低温铅釉陶器的起始年代一直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而以西汉中期说影响最广,战国说则最引人侧目。近年来山东临淄齐故城战国墓葬出土的一对陶罍,则把战国起源说坐实,因此值得特别关注。山东大学的郎剑锋和北京大学的崔剑锋先生为此合作撰写了《临淄战国齐墓出土釉陶罍的风格与产地——兼论我国铅釉陶的起源问题》一文(下文简称《风格与产地》),分别从考古学和科技检测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1,再次把战国起源说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强调。笔者关注低温铅釉陶器问题经年,感觉有关临淄出土战国铅釉陶罍的学术意义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才能得以彰显。在几个具体问题上也有些感想,希望能与两位剑锋先生加以讨论。
图一 临淄出土战国铅釉陶罍
一 关于临淄战国低温铅釉陶器的确认问题
众所周知,中外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中国低温铅釉陶器的看法是发端于西汉中期2。虽有其他多种说法,但未获考古发掘资料的支撑,因此难以被公认。但山东淄博齐国贵族墓葬的发掘,使得西汉中期说被颠覆,战国说随之得到考古发掘出土物的实证。对这一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考古发现的阐释,经历了若干年,期间两位剑锋先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郎剑锋先生在把两件罍从瓷器辨析为低温铅釉陶器的过程中、崔建锋先生在从科学数据方面辨析其性质和意义的过程中,均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但在其论文中,两位剑锋先生不居其功,不述过程,令人感佩。从学术史的角度看,这一个辨识过程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2006年7月,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对辖区内的辛店街道办安乐店村在旧村改造工程中发现的一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按照发掘简报,墓葬为“甲”字型土坑积石木椁墓,该墓时代为战国晚期, 墓主应为齐国的贵族。墓内出土的2件瓷罍,造型规整,纹饰精美,技艺精湛,在战国时期大型齐墓内是首次发现,对研究战国时期瓷器的制造工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该简报篇幅很短,在该期《考古》杂志也是以“考古简讯”的形式出现的,而且文物是以黑白照片形式发表的,对其形态特征可以基本了解,但对其釉色、釉面特征无法准确把握,更无从了解其成分构成。所以发表之后,除了归入墓葬统计和战国原始瓷器统计之外,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特别关注。
2016年8月16日的《中国文物报》刊发了一篇短文4,披露山东临淄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青瓷罍实际为铅釉陶器。若此资料得以确认,将是目前所见经科学发掘并公开刊布的唯一的战国案例,对研究中国低温铅釉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慎重起见,笔者先后与临淄市文物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相关学人进行了深入沟通,确认了这一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还原这一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考古发现的过程,可见这是一起与20世纪关于原始瓷器起源讨论过程中误瓷为陶一样性质、一样有趣、一样具有值得探究的误读事件5,不过误读的对象和结果都发生了反转,变成了误陶为瓷6。这篇短文实际上是对前简报中关于出土的两件青釉罍定性的纠错。俟后,剑锋先生通过考古类型学和科技数据,把这两件器物的年代确定为战国晚期,并据此讨论中国古代低温铅釉陶器的起源问题,认为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范围内最早的铅釉陶制品。这两件釉陶的发现为汉代铅釉陶技术找到了源头,同时也说明低温铅釉技术的起源地是我国的北方地区”7。
把中国古代出现低温铅釉陶器的时间段从西汉中期提前至战国晚期,虽然时间跨度不是特别大,但却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通过把临淄战国铅釉陶器与西汉和东汉时期的铅釉陶器、战国时期原始青瓷、汉代的铅钡玻璃的化学成分做一下比对,从而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讨论其釉基的化学属性。(表一)
通过表一的数据比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临淄战国墓出土的陶罍与关中地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