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荣妙趣横生的艺术瓷
2011/1/8 23:12:05

 
 
    朱正荣,1950年生,上海市人。197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委,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包装装潢设计委员会委员,高岭陶艺学会常务理事,绿宝石玉瓷网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景德镇市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总工艺美术师。
    朱正荣的陶瓷艺术作品,以表现大自然中小鸭、小熊和松鼠见长。他善于抓住它们各自最具审美表现力的特征,着意表现细节或者动作瞬间,以表现它们各自具有的特定情趣,让观赏者感觉到一种盎然的情趣、活泼的情调、清纯的山林之气和感受到稚嫩的小生命的可爱。他的这类作品,用笔轻松活泼,构图别出心裁,赋色浓淡相宜,格调朴实自然,做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景德镇独辟蹊径,自开新貌,难能可贵。
    在“文革”时期,从上海到江西农村插队,八年的农村生活,不仅使他锻炼了体质,也爱上了大自然中的小动物,为他今后的陶艺打下了生活基础。1975年,他考上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在雕塑大师周国桢教授培养下,从事陶瓷动物绘画、雕塑。从1990年开始,朱正荣专攻动物画,以松鼠、小浣熊、小猫、小鸭等动物为题材。为了仔细观察松鼠的生活特性,他养过松鼠,自然就会和小动物产生感情,而感情往往又是艺术创作的动力。
    大凡经历坎坷者,其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沧桑寂寞之感,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瓷界“松鼠大王”、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总工程师朱正荣,却以其处处洋溢欢快气息的作品,给人以新的启迪。他画的松鼠,精致细腻。形神兼备,既有动物的野性,又有小孩的天真,毛茸茸的小松鼠,灵巧机敏,善良可爱,翘起大尾巴,小眼睛闪着光亮,好像在张开小口和你交谈,真想把它从瓷器上抱下来搂在怀里。还有他画的小鸭,像婴儿一样充满稚气,圆圆的身体,大大的眼睛,像是在思索。他的作品《春江水暖》用青花料和高温色釉综合装饰,小鸭、浮萍的点、线面相呼应,以宽阔的空白展现出瓷器的材质美,又给观赏者以想象的空间。
    他在研究许多画家松鼠作品的基础上,着意表现松鼠的情趣、背景、构图、用色均服务于一个“趣”家。而松鼠的趣,集中在硕大柔长的尾巴上。尾活则松鼠活则整个场景都趣味盎然;尾呆则松鼠呆则整个画面都呆滞无趣。然而仅有这种感悟显然远远不够,如何在陶瓷材质上,尤其是釉下装饰手法上去达到作者追求的效果,正荣摸索了长长一段时间。它的难度在于:大凡釉下综合装饰,多表现山水、花鸟或写意笔法的嬉婴,以大色块及高温色釉产生的流动感表现大自然的雄浑美、花卉的朦胧美和嬉婴的朴拙美。
    对动物的热爱,进而产生对它们的感情,这是朱正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之源。在动物系列题材的作品中,他吸收了前人的技巧,既有民间艺术的“俗”,又有现代陶艺的“雅”。他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小动物的天真、灵性、活泼与恬然自趣。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松鼠是朱正荣动物系列题材中亮点之一。他说:“松鼠明亮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厚实的大尾巴,非常有趣。”通过对小松鼠的仔细观察,他抓住了松鼠的动态特征。为了在陶瓷艺术作品中再现小松鼠的机灵与善良,他把小松鼠外在形象作了艺术夸张,使它嘴巴缩小,眼睛放大,尾巴加厚,突出了松鼠的神情与情趣。
    为了表现松鼠绒绒细毛的质感,朱正荣采用“丝毛法”,(把毛笔打扁,擦出质感),实现了动物的形、态、神的完美结合。同时,利用高温颜色的“进窑一色,出窑万变”的窑变效果,来表现松鼠栖身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