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总办后代的辉煌
2010/11/12 22:36:31
今年的初秋,还有点热意,我来到了久违的过去母校,现已成为景德镇高等学府的--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应约来到该校陶瓷艺术研究所,采访所长王安维教授。
说到王安维教授,他在陶瓷艺术界影响比较大,人们都称他为“专家级”人物。当然,此次采访的重点并非王教授一人,我们想通过王教授了解到他这个陶瓷世家,在建国六十年来为景德镇陶瓷所作出的贡献,王教授用翔实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向我们生动地叙述。
与众不同的陶瓷世家
王安维地道的江西浮梁人,世居景德镇,出生于陶瓷世家。但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陶瓷世家,她的不同之处,就是不仅从业时间长、从业人数多,而是一介官窑总办的后代,这在景德镇众多的陶瓷世家里也不多见。在这个陶瓷世家里,有得到皇帝赏赐和嘉奖,拿着朝庭俸禄的景德镇官窑总办的曾祖父、有毕业于刘海粟先生创办上海美专的祖父、还有身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父亲。
曾祖父王昌彬、字号“文宜”,先生是晚清光绪、宣统年间御窑总办(总管御窑厂),所谓的总办,就是在督陶官不常住景德镇时上传下达相联系,全权督造御瓷并向民窑采购,定制瓷器等相关窑务事宜而设置的官窑要吏。多年御窑厂的管理,使他不仅是个饱学的儒士,而且还精通陶瓷的经营,无论是瓷土还是釉色料色,对彩绘工艺器皿造型,无不熟谙在胸,因此受陶人瓷商的敬重。他应督陶官孙廷林的礼聘,出任御窑厂总办。协助督陶官烧造了慈喜太后七十大寿的寿典御用瓷,受到皇帝的赏赐和嘉奖。辛亥革命后御窑厂停办,他不弃旧业,自办作坊仍以瓷业为生,被人们称为丹青妙手;祖父王庭芳、字号“旺柏”,早年就读于江西窑业学校,后又就读于上海美专,他喜爱美术,对海派画派风范颇有研究,能书善画,一生从事陶业,并承父志自办釉坊,专事挖掘制瓷用的高中温颜色釉,其鱼子釉中的孔雀蓝、瓜皮绿、松石绿及矾红、茄皮紫,以发色纯正、晶莹透亮的特点,深受镇上窑户的欢迎;父亲王隆夫、字号“昌南子”,景德镇市艺术瓷厂高级工艺美术师。艺术上受其祖父王昌彬和父亲王庭芳的影响,师从陈老莲及“海上三任”。1978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1979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95年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画院院长。他的陶瓷艺术作品在海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多以工笔兼写意塑造形象,作品融诗词、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立意气势磅礴,用笔苍劲古拙,格调高古秀雅,风格洗练含蓄。他擅长粉彩古代人物画,兼及山水,意笔花鸟。他的作品容诗词、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笔下的艺术形象,多取材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着力于真情实感,多以工笔兼写意的手法塑造形象,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工艺美术设计评比金杯奖和一等优秀奖。他是釉上工笔人物画的杰出代表,早年就通过深入学习、借鉴传统的工笔人物,推出了一系列传统作品,在艺术界崭露头角。并通过立足传统,借鉴融合,自立面貌形成了王氏人物画风貌,才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以营构的神像人物为画面上的独特的视觉意趣,综合工、意、色彩等几个要素,凸现出画中人物的个人面貌。既古拙高雅,又令人耳目一新。与此同时,他将人文关怀的主旨,自然而贴切融入了画面人物形象及似真似幻的画面氛围之中。他多次去泰国、日本、印尼、美国、台湾、香港、澳门做艺术交流活动,他的名字被载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家人名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
在这个与众不同的陶瓷世家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量级”人物,她就是王安维的母亲夏胜兰,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