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汪野亭故居
2011/1/7 21:33:58

    汪野亭(1884-1942),名平,字鉴,号平山、平生、老平、垂钓子,亦号“传芳居士”、“平山草堂主人”,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乐平市人,“珠山八友”之一。早年考入江西省立窑业学堂,拜张晓耕、潘勾宇为师,是20世纪前期景德镇陶瓷美术革故鼎新的著名陶瓷艺术家。
    他的山水画清新、雅丽,是名噪一时的青绿山水画家,一直为后人所仰重、仿效,足足影响了半个多世纪。从艺30多年从未离开过景德镇,创作了许多代表那个时代的精美作品,作品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青昧并争相收藏。
翥山汪平
    乐平市乐港镇传芳汪家村,汪野亭故居老态龙钟。故居没有明显标志,外墙剥落,有些破损,雕梁仍在,屋内有一些老旧家具,还在用着老式的柴火灶,堆在屋檐和屋内的农具、木架和竹片都在表明,现在这幢屋子的主人靠务农和种大棚蔬菜为生。门框上贴着的那对破旧挽联,似乎也在为这幢老屋的陈旧哀悼。
    126年前,清末光绪十年,屋子的主人汪享荣正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刚刚抱了金孙,也许是期望这个孙儿一生平安,他替孙儿取名“平”。后来这个小孩又名野亭,号元鉴,正是后来开景德镇瓷画界专业画家学“文人画”之先河的“珠山八友”之—。
    一个普通的农民,喜爱孙儿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宁可自己外出务工和起早摸黑给别家送水,也要积攒学资送孙儿进私塾。当时邻村余秀才在汪氏宗祠设立的私塾授课,长孙汪平孙记得:“祖父在私塾学了经学,传统造诣和文化素养很高,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少年时代,汪野亭就钟情绘画。他入学时正值宗祠修葺,请来雕刻师、画师雕梁画柱。梁柱间所绘的山水楼阁、花鸟虫鱼,使他目不暇接,艺趣盎然。他课余向画师们讨教并借来画稿认真临摹,画师们见他谦虚好学,都乐于指点。有了这些画师的启蒙,汪野亭常常在课余去村头描绘故乡起伏的山峦、弯弯的小河、碧绿的田野、葱茏的林木、恬静的村舍 至今在传芳村仍流传一个故事。因为汪野亭好学苦学,他的绘画技法日趋熟练,鉴赏能力也随之长进。他得知外婆家厅堂挂有好画,迫不及待准备纸笔墨砚前去临摹,仔细读画,顿感此画确比宗祠处的画艺技高一筹,遂拨亮油灯,欣然运笔。时过子夜,外婆促其休息,见外孙画兴正浓,不扰而退。晨曦时,外婆见外孙趴桌酣睡,眼润鼻酸。为了勉励外孙,便将这些画送给汪野亭,并嘱其精心钻研,刻苦求进。外婆的画和谆谆教诲,为汪野亭日后步入画坛铺设了又一道台阶。
    汪野亭潜心学画,从不满足现状,一心寻求深造机会。但是现实是他必须考虑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和深造的开支,传芳村民都知道:“为了生活他在私塾教过书。”又是祖父汪享荣资助,汪野亭考入“江西省立窑业学堂”。
    这年他已经22岁,已经成家,尚待立业。他不知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等待他。
窑业学校
    饶州府江西省立窑业学堂,又名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校址在今天的鄱阳。该校师资雄厚,聘请的教师大多是留学日、美的学者和专家,培养了很多陶瓷、艺术方面的人才,后来成为“珠山八友”的程意亭、刘雨岑等人当时也进入这所学校学习,他们选择的是美术专业。
    他师承张晓耕、潘甸宇先生学习花乌。张晓耕既是釉上、釉下彩绘的全能艺人,又是才华出众的书画名家,金石、书画和花鸟、人物、山水无不擅长,他的刻瓷、微雕和指头画也有很深的功力。潘匋宇则是清末民初的绘瓷名家,出自他笔下的彩瓷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花鸟均甚精湛,笔法清新奇丽,他也被后人称为景德镇现代彩绘的奠基人。优秀的老师、正规的教学、系统的培训,为他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因为家境清贫,为了减轻祖父的负担,汪野亭半工半读,课余替瓷商绘瓷,既缓解经济拮据,又学以致用。1909年,25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景德镇以绘瓷谋生。
    他终于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