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史前彩陶赏析
2016/9/9 11:03:12

 
 



      绘有着色图案的彩色陶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有特征性的一类生活器皿,是用黑红等颜色在成形待烧的陶坯上绘出各种图案花纹,然后入窑烧成的。考古资料表明,彩色陶器广泛存在于我国史前时期的许多文化之中,黄河流域曾是中国陶的故乡,彩陶在这里出现时代早,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且延续时间长,并影响到长江流域和其他地域的同类陶器。





      彩陶是中国史前陶器中最为绚丽多彩的艺术品,陶器上繁简不一的纹样,不仅显示出独特的时代与地域风格,也代表了不同的审美、信仰和风俗。彩陶的传播及其所带来的史前艺术浪潮,是华夏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大融合,标志着更深刻的文化认同。黄河流域是彩陶发现最为集中也最具特色的地区,并先后形成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三个彩陶文化中心。
 
彩陶盆    大汶口文化
 
彩绘龙纹陶盘    陶寺文化
      彩绘蟠龙纹陶盘是陶寺最富特征的器物之一,仅见于超大型墓葬内,具有浓郁的标志等级身份的作用,可能是巫师通天做法的法器。陶盘上的蟠龙纹是中原地区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蟠龙图像。
 
白衣彩陶钵    仰韶文化


双耳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
 
四耳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
 
单耳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
 
尖底彩陶罐    仰韶文化
 
贝形纹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
 
彩陶鼓    马家窑文化
 
旋涡纹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
 
神人纹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
 
敛口彩陶钵    仰韶文化
 
彩陶壶    大汶口文化
 
“卍”字纹长颈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
 
双耳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
 
彩陶釜    大汶口文化







      这些代表着史前先进生产力的陶器制作精美、造型古朴,成为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中国的史前彩陶,从公元前5000年前出现,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000年前后,发展近4000年。色彩绚丽、图案优美、造型多样、工艺精湛的彩陶艺术,以其独特的制作手法向人们反映着其作者独特的诉求,这些彩陶有着怎样的历史,传达着先人们怎样的审美意趣和生活智慧,又是以怎样的工艺制作出来的,是现代人永恒思考的问题。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