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白瓷的魅力
2021/10/19 12:30:49

文物不仅仅是弥足宝贵的物质珍宝,也是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审美取向、精神追求从而鉴古知今的重要途径。古人的信仰已经远逝,而一代代人依托信仰而创造的‘艺术品’却留存至今,这对今人而言,不可不谓不是幸事!守着宝要识宝”,识宝绝非单纯物质上的鉴别,更多的是对历史、对文化,乃至于对于人本身的一种会心和了然,这需要多方面累积和思考,我们没有泰山北斗那样的能为,可毕竟可以心向往之。
 
舍利瘗藏在唐代已经成为上自帝王,下至庶民百姓,都竭尽资财施舍以求供养的盛大活动,中古时代的佛教中的竭财充施之物,并非是泉币金银之类,而往往是一些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准的珍贵物品,定州静志寺和静众院是两座佛塔地宫中最引人注目者,是成批定瓷的出土。静志寺有115件,净众院有55件,种类丰富且多精品,是两座地宫所藏器物中最多的一类,在选取精要者稍作介绍前,须先说说定瓷。
 
静志寺地宫出土北宋白釉喇叭口碗
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一直是以南方越窑为代表的青釉瓷为主,北方的发展较晚,北朝时洛阳地区出土的青瓷,都还是南方的输入品,到了隋唐之际,北方白釉瓷兴起,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最早拥有白釉瓷的国家之同时,也打破宇内青瓷一统天下的格局,由此形成了陶瓷史上所谓的“南青北白”二大体系,而白釉瓷中最著名者,是为定瓷。
 
五代及宋代定窑窑址(右)
唐代陆羽在《茶经》里从盛茶之器的角度评瓷,说越州青瓷上,邢州白瓷次之,由此可知,在当时南北青白二系瓷器已呈互为争胜的局面,邢州白瓷即邢窑白釉瓷,是白瓷中最早出名的窑系,定瓷是在继承邢窑瓷基础之后,推陈出新而自成体系与风格的瓷器。
 
定州静志寺地宫瘗藏文物出土时情形
定瓷窑址在今天河北曲阳,此地古时属定州,中国瓷土分布极广,凡是富有瓷土,多燃料,加之有河流可供运输之地,就会出现大型窑址,曲阳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富有优质高岭土,这种高岭土氧化铝的含量高,而氧化铁和二氧化钛含量极低,这是瓷器胎釉显白的根本原因,定窑瓷器整体以如银、似雪之白为显著特征,《归潜志》云“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是定瓷独到之处最简单扼要的概括。
定窑瓷不单烧制其他瓷窑常见的盘、碗、杯、瓶、壶、罐、盒、盂、炉、灯、还烧制一些形象生动的花辦状盘、碗、盒以及瓜棱状碗等器物。
 
静志寺地宫出土北宋白釉桃形盒
白釉蒂纽盖碗通高13.9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9.5厘米。碗盖为盔式,盖顶堆塑蒂钮,钮周刻花形钮座,盖面为两重覆莲纹。碗敞口深腹、大圈足稍外撇,素面无纹。胎质白细坚硬,釉色白中微泛黄,盖内沿及碗口、圈足露胎。
静志寺地宫出土北宋定窑白釉瓷法螺
白釉桃形盒通高9.5厘米,腹径7.6厘米,足径4.3厘米。整体呈桃形,盖与盒身有子母口相接。盖顶塑桃尖, 上小下大,略成锥形。盒身为圆形,直口,直腹, 矮圈足。自盖至足划凹线,使形象更为逼真。胎质洁白坚硬,釉白而莹润。通身轮旋纹明显。
 
静众院地宫出土北宋白釉竹节纹筒形盒
白釉竹节纹筒形盒通高10.8厘米,腹径7.1厘米,足径4.7厘米。盒为仿竹节式高简圆形。盖顶隆起。器身竹节纹整齐均衡,为旋削技法划制。瓷胎色白质硬,器壁甚薄,釉色白中泛黄,亮泽莹润,有垂釉痕。圈足足底无釉。
定瓷还有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器物,如静志寺地宫出土,通长19.3厘米,口宽8.4厘米的白釉波浪纹法螺。
 
静志寺地宫出土北宋定窑白釉瓷法螺
这件白釉瓷法螺形象逼真,壳为螺旋状,壳外通体划饰波浪纹,中心耸起锥形体,喇叭口。尾端有吹孔,发音洪亮。螺侧有一小圆孔,用以调节音量和节奏。胎白而厚重,质地细腻,釉色洁白透明,垂釉泛青,尾部无釉。佛教常以法螺之音比喻佛陀说法之妙或表示佛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